9.《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会写“好像、一直”等10个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3. 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感受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认识生字词,会写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并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喜鹊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喜鹊)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喜鹊有关的课文——《枫树上的喜鹊》。”
二、学生字,读词语
1. 出示会认字,指导学生借助熟字熟词读准字音。
2. 学习多音字“便”,通过句子区分不同读音。
3. 出示会写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识记生字。
4. 积累词语,通过游戏形式巩固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
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互评,纠正字音和句子。
4. 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入
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作者喜欢的是什么?”
二、整体把握
1.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多次出现的“喜欢”一词,明确作者喜欢的内容。
2. 重点分析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习拼音字母、认识太阳等情节。
3. 画出具体描写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的句子,感受作者的丰富想象力。
三、品读释疑
1. 分析枫树的样子和“我”喜欢它的原因。
2. 通过具体句子分析“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3. 对比句中的“喜欢”与课文第一句中的“喜欢”的不同之处。
4. 分析“喜鹊弟弟”这一称呼所表现的情感。
5. 引导学生想象喜鹊阿姨还可能教喜鹊弟弟哪些内容。
四、写法探究
1. 介绍想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本文中想象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五、课文主旨
1. 总结课文主旨:通过想象,描写喜鹊一家的生活,感受童真童趣,表达对小动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2. 布置作业:根据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
七、板书设计
1. 生字词:渡、荫、蔽、撑、拼、母、冈、懂、案
2. 主要内容:枫树、喜鹊窝、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
3. 想象:唱歌、做游戏、学习拼音字母、认识太阳
4. 主旨:童真童趣、热爱小动物和大自然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对小动物、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游戏等形式巩固生字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