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2 14: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酝酿着新的转型与变革,作为思想文化载体的士人群体,逐渐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议论朝政、创立学说,到战国初期,形成了著名的“百家争鸣”局面。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孙膑趣味百家我仁;
我义;
我以柔克刚;
我顺其自然;
把他们全抓了。
战场上见高低!孔子说:荀子说:老子说:庄子说:韩非子说:孙子说: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变化促使井田制走向崩溃。
材料二
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材料三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战争。
时代变化士阶层兴起,使得思想活跃。阅读材料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文化环境因素: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士人阶层崛起并十分活跃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未建立一统观念,学术环境宽松提供物质基础社会大变革时代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自由争论的风气。百家争鸣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孟子·尽心上》 儒家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政治观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上》 人性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正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孟子·公孙丑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价值观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 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天论》 天人关系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礼仪道德及各种才能)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性恶》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人性论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礼者,法之大分也,类(法之律例)之纲纪也。” ——《荀子·修身》 政治观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爱人 礼法并施 性善论 仁政 为政以德民贵君轻 性恶论 墨家和儒家在战国时并称“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 ——《韩非子·显学》 )墨家对儒家的批评及儒墨之争,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墨家 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墨子·兼爱中》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兼爱中》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兼爱中》 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道家 认识论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
——《庄子 ·天运 》“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庄子 ·大宗师 》 法家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扬权 》 政治思想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韩非子 ·定法 》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韩非子 ·扬权 》 政治思想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此臣民之所师也。”“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韩非子 ·定法 》 “势者,胜众之资也。”
——《韩非子 ·八经 》 韩非子说法、术、势守株待免 历史观 孙武 兵家 孙武所著。
8世纪传入日本,后来传到全世界。已翻译成29种文字。其最高境界为: “不战而驱人之兵”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陆战队官员人手一本。
《孙子兵法》可以说是中国阴谋诡计大全。战国时兵家。真名失传。齐国人。孙武后裔。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庞涓为魏将,忌其才能,骗他到魏,施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国使者秘密载回齐国,被齐威王任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一跃而居于强国之列。在作战中,善于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著有《孙膑兵法》 ——《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孙膑《孙膑兵法》木犊 将下面的人物与当今的思想观点连线,并说出其思想主张的渊源人物 现今思想主张及观点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兼爱”思想“非攻”有教无类富贵‥贫贱‥法治因材施教无为而治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
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无为)
法家: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解析】C。孔孟的“爱”和“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和D;B只符合孟子,三者的相同点只有C,即都主张通过互爱互利来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 人的平等权利 B 人的善良本性
C 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D 人的自由平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0年1月22日《孔子》剧组曲阜祭孔,香港巨星周润发亲拜孔子。
请回答:(1)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 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6分)
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
材料二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请回答:材料二中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现在各地兴起研修《论语》的热潮,研修《论语》有何现实意义?(6分)
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现实意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 材料三 2010年3月2日,开普数学科技学院礼堂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该校与山东淄博实验中学合作建立的南非首家孔子课堂揭牌仪式隆重举行。驻开普敦总领事郝光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引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训,勉励大家努力学习,成为未来南非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中南友好交往的使者。
——中新网
请回答: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原因。(8分)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儒家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德治民”等主张为和平化解各种矛盾提供了思想依据;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