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要点:日常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的发展](八下 P97~101)
2022 新课标要求: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经济等成就及其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 生活 的变化 领域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买衣服要凭布票 ,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 生活 的变化 领域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行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火车等。 出租车、私家车、飞机、地铁、轮船、高铁等。
用 缝纫机、手电筒、收音机。 电脑、电视、洗衣机、手机等。
消费 凭票消费,消费能力低。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娱乐 休闲娱乐活动少。 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续表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发展 交通 表现 (1)铁路:截至 2010 年底,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 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公路大桥。到 2021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3)民航:国内、国际航线众多,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4)城市交通: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续表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 发展 交通 影响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续表
史事材料一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解读 说明图片中两位人物的杰出贡献。
左图: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灿型杂交水稻。 右图:邓稼先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史料实证 从两位人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归纳其相同点。(4 分)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相同点:都提升了我国的科技水平;都具有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科学精神,以及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史事材料二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解读 ①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使用了哪一新式武器。其杀伤力如何?
新式武器:原子弹。 杀伤力:杀伤力巨大,可造成大面积伤亡和核污染。
②据材料二,归纳这类新式武器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特点:威力和杀伤力越来越大。
史料实证 综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这类新式武器研制上取得的成果。(4 分)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成果: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共3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因果联系
横向联系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我国第
我国第一次
我国第
东方红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
神舟
神舟七号发
“双百”
·颗原
成功进行发
一颗氢
一号发
籼型杂交水稻;屠
一号
神舟五号发射
射成功,翟莫言获得
方针
子弹爆
射导弹核武
弹爆炸
射成功
呦呦领导科研团队
发射
成功,杨利伟志刚完成太诺贝尔文
提出
炸成功
器的实验
成功
55周年
发现青蒿素
成功
进入太空
空行走
学奖
1956年
1964年
1966年
1967年1970年
20世纪70年代
1999年
2003年
2008年
2012年
第三次科技
互联网开始在
革命兴起
全球迅速普及
界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单元大概念:现代化
科技现代化:“两弹一星”;
社会生活现代化:衣、食、
文化现代化:推出“双百”方针;
载人航天技术;袁隆平培
推动
住、行、用等方面得到了
推动
出现一系列出色的文学艺术
育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
改善;交通、通信事业不
作品;改革开放后,中国文艺
团队发现青蒿素
断发展
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共11张PPT)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要点:“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工程 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下 P90~95)
2022 新课标要求: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科技等成就及其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两弹一星” 时间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背景 (1)国内: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成为国防现代化强国的需要;面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2)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发展。 含义 指核弹(原子弹与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续表
成就 核弹 (1)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 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人造地 球卫星 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续表
代表人物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意义 (1)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2)国防建设: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3)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续表
图解妙记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 时,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图解妙记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 1970 年 4 月 24 日 21 时 35 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载 人 航 天 工 程 发展 历程
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续表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杂交水稻 概况 (1)20 世纪 70 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20 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推广 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续表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续表
杂交水稻 意义 对中国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世界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青蒿素 概况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于 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 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作用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续表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文化事业 的发展 改革 开放 之前 指导 思想 1956 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代表 作品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改革 开放 之后 特点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2)中外文化交流增多。
续表
考点一 科技文化成就
文化事业 的发展 改革 开放 之后 成就 (1)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
剧《丝路花雨》、歌曲《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国心》等。
(2)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影响 (1)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2)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