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空坐标】
考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政权并立:(2025年是阿骨打建立金朝910周年)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辽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金 女真族 1115年 阿骨打 上京,后迁都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临安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及影响。
项目 措施 影响
文官 担任 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扭转了 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武将 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文教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 名额 造就了宋朝 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微点拨】北宋政权统一的是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并未统一全国。
4.王安石变法:
(1)概况:1069年, 任用 主持变法,涉及经济(募役法、 法、农田水利法)、军事(保甲法)和教育领域。希望通过变法摆脱 ,实现富国强兵。
(2)成果: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大量水利工程。
(3)结果:新法触犯了 、 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 任宰相,新法几乎被全部废除。
5.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
关系 特点 史实
宋辽和战 战 宋真宗时,澶州之战
和 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宋夏和战 战与和 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金和战 战 岳飞抗金,
和 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宋与辽、西夏、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考点2 宋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原因:南方 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 。
(2)表现。
①粮食产量:从越南传入 ,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 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 后期, 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 胜过北方, 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河北 、河南 、江西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 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 。南宋的海船还配备了先进的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城市:最大的是 和杭州;出现了早市和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 。
(2)纸币产生:北宋前期, 地区出现“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 并行的货币。
(3)海外贸易: 、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 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 加以管理。
4.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到 最后完成。
(2)影响: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地区。
考点3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1.蒙古族的兴起:
(1)统一蒙古: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 。
(2)灭西夏与金: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
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概况。
(2)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 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3)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元朝的统治:
(1)民族交融:各民族互相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2)行省制度。
(3)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台 湾 在澎湖岛设置了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 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 藏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建立后,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考点4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北宋的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 ,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社会生活。
①主要群体: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②主要表现:
瓦子 的场所。瓦子里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杂剧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节日 、元宵节、端午节、 等
2.宋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杰出的词人有 、李清照、辛弃疾等。
3.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
【微点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
诗经(春秋)→楚辞(战国)→汉乐府(汉)→诗(唐)→词(宋)→曲(元)→小说(明清)
4.《资治通鉴》:
(1)作者:北宋 。
(2)体裁:编年体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 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4)地位:与司马迁的《 》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考点5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科技 发明 影响
活字 印刷术 北宋毕昇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罗盘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唐朝发明, 唐朝末年 开始用于军事 对欧洲的 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发达的中外交通:
(1)概况。
陆路 交通 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元朝 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
海上 交通 宋朝 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 进入鼎盛时期
交往 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达到140多个
(2)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时空观念】
民族并立的时代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如何看待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1)从辽的角度:使辽军得以安然脱险,还获得大量岁币。
(2)从北宋的角度: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削弱了北宋的国力。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辽宋边境出现了长期的相对和平稳定状态,不仅有利于双方生产的发展,也有益于彼此的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解释】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1)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技术高超。
(2)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3)“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4)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设置专门管理机构。
(5)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的进步。
【历史时空】
元朝的统一
【历史解释】
行省制
元世祖时,开始设置中书省。中统、至元年间,在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内军政要务。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
【历史时空】
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
【唯物史观】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管辖;促进了民族交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历史比较】
《史记》与《资治通鉴》
著作 《史记》 《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迁 司马光
时代 西汉 北宋
著作内容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战国到五代
著作体裁 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
著作特点 文笔简洁、语言生动 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
【历史解释】
宋元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的原因
(1)繁荣的隋唐文化为其奠定了基础。
(2)宋元时期各民族的交融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条件。
(3)宋元时期局部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4)中外交往的频繁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5)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2024·云南学业考)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2.(2024·广东学业考)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驻扎禁军743营。这种部署意在( )
A.强化中央集权 B.削弱武将兵权
C.节约军费开支 D.应对边防压力
3.(2024·福建学业考)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 )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
4.(2024·江西学业考)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5.(2023 云南学业考)北宋时,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街道两旁商店、货摊林立,客商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
A.科学技术领先 B.城市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6.(2024·遂宁学业考)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难以携持。”价低体重的铁钱给贸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
A.铜钱 B.交子 C.飞钱 D.银钱
7.(2024·昆明模拟)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这反映了宋代( )
A.城市商业繁荣 B.城市布局更新
C.科技文化先进 D.中外贸易发达
8.(2024·长春学业考)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与其“统一”直接相关的是( )
A.西夏建立 B.辽宋议和
C.金军南下 D.元灭南宋
9.(2024·云南学业考)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管辖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 D.行省制
10.(2024·河南学业考)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进行了赋税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
11.(2022·云南学业考)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宣政院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设置西域都护府
D.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12.(2024·昭通二模)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瓦舍”指的是( )
A.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
B.农村的瓦房屋
C.城市的瓦匠手工业者
D.城市居民的房屋样式
13.(2024·昆明二模)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14.(2024·昆明一模)“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材料所述工艺流程( )
A.改进了纸张的质量
B.促成了火器的发明
C.改良了航海的技术
D.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15.(2024·金昌学业考)有学者指出:“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该学者论述的是宋代( )
A.丰富的都市生活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昌盛的文化教育 D.发达的海外贸易
16.(2024·河南学业考)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 )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
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17.(2024·云南学业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华文明重要成就一览表(部分)
时期 重要成就
夏商周 甲骨文 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孔子:“仁”“仁者爱人”“有教无类”,以德治国
秦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三国两晋 南北朝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王羲之:《兰亭集序》
隋唐 唐诗
辽宋夏金元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宋词 元曲
明清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曹雪芹:《红楼梦》 京剧形成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取上表中的2-4项成就,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不少于120字)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空坐标】
考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政权并立:(2025年是阿骨打建立金朝910周年)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辽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金 女真族 1115年 阿骨打 上京,后迁都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及影响。
项目 措施 影响
文官 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武将 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文教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微点拨】北宋政权统一的是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并未统一全国。
4.王安石变法:
(1)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涉及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军事(保甲法)和教育领域。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2)成果: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大量水利工程。
(3)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被全部废除。
5.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
关系 特点 史实
宋辽和战 战 宋真宗时,澶州之战
和 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宋夏和战 战与和 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金和战 战 岳飞抗金,郾城大捷
和 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宋与辽、西夏、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考点2 宋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原因: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
①粮食产量:从越南传入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的海船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2)纸币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4.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2)影响: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考点3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1.蒙古族的兴起:
(1)统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灭西夏与金: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
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概况。
(2)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3)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元朝的统治:
(1)民族交融:各民族互相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2)行省制度。
(3)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台 湾 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 藏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建立后,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考点4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社会生活。
①主要群体: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②主要表现:
瓦子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杂剧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宋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3.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微点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
诗经(春秋)→楚辞(战国)→汉乐府(汉)→诗(唐)→词(宋)→曲(元)→小说(明清)
4.《资治通鉴》:
(1)作者:北宋司马光。
(2)体裁:编年体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4)地位: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考点5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科技 发明 影响
活字 印刷术 北宋毕昇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罗盘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唐朝发明, 唐朝末年 开始用于军事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发达的中外交通:
(1)概况。
陆路 交通 陆上丝 绸之路 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元朝 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
海上 交通 宋朝 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交往 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达到140多个
(2)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时空观念】
民族并立的时代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如何看待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1)从辽的角度:使辽军得以安然脱险,还获得大量岁币。
(2)从北宋的角度: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削弱了北宋的国力。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辽宋边境出现了长期的相对和平稳定状态,不仅有利于双方生产的发展,也有益于彼此的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解释】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1)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技术高超。
(2)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3)“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4)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设置专门管理机构。
(5)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的进步。
【历史时空】
元朝的统一
【历史解释】
行省制
元世祖时,开始设置中书省。中统、至元年间,在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内军政要务。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
【历史时空】
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
【唯物史观】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管辖;促进了民族交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历史比较】
《史记》与《资治通鉴》
著作 《史记》 《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迁 司马光
时代 西汉 北宋
著作内容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战国到五代
著作体裁 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
著作特点 文笔简洁、语言生动 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
【历史解释】
宋元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的原因
(1)繁荣的隋唐文化为其奠定了基础。
(2)宋元时期各民族的交融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条件。
(3)宋元时期局部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4)中外交往的频繁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5)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2024·云南学业考)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A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一系列措施。政治上,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军事上,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2024·广东学业考)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驻扎禁军743营。这种部署意在( D )
A.强化中央集权 B.削弱武将兵权
C.节约军费开支 D.应对边防压力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宋仁宗时期调派大量禁军驻扎在北部和西北部边疆一线,这主要是为了应对辽和西夏造成的边防压力。
3.(2024·福建学业考)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 D )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
【解析】据题干可知,这说明契丹族学习汉族文化,反映出当时的民族交融,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反映重文轻武、宋辽和战、政权更迭,排除A、B、C。
4.(2024·江西学业考)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然处于敌国对立的状态,但少数民族政权并未被排除在中国之外,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增强。
5.(2023 云南学业考)北宋时,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街道两旁商店、货摊林立,客商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B )
A.科学技术领先 B.城市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城市中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也不受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这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
6.(2024·遂宁学业考)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难以携持。”价低体重的铁钱给贸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B )
A.铜钱 B.交子 C.飞钱 D.银钱
【解析】根据材料“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难以携持”和所学可知,价低体重的铁钱给贸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
7.(2024·昆明模拟)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这反映了宋代( D )
A.城市商业繁荣 B.城市布局更新
C.科技文化先进 D.中外贸易发达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政府为外商设立“蕃坊”,给予外商优惠待遇,说明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反映宋代中外贸易发达;题干材料反映宋代中外贸易发达,不能反映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布局更新、科技文化先进。
8.(2024·长春学业考)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与其“统一”直接相关的是( D )
A.西夏建立 B.辽宋议和
C.金军南下 D.元灭南宋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9.(2024·云南学业考)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管辖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D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 D.行省制
【解析】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建立郡县制;隋唐时期创立并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10.(2024·河南学业考)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 B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进行了赋税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边疆管理;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元朝完成了全国统一;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元朝进行了赋税改革;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元朝推行了行省制度。
11.(2022·云南学业考)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是( A )
A.设置宣政院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设置西域都护府
D.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解析】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12.(2024·昭通二模)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瓦舍”指的是( A )
A.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
B.农村的瓦房屋
C.城市的瓦匠手工业者
D.城市居民的房屋样式
【解析】根据材料“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亦称“瓦舍”。
13.(2024·昆明二模)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A )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解析】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从宋朝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14.(2024·昆明一模)“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材料所述工艺流程( D )
A.改进了纸张的质量
B.促成了火器的发明
C.改良了航海的技术
D.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流程中不用经常雕刻新的字模,大大加快了印刷的效率。
15.(2024·金昌学业考)有学者指出:“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该学者论述的是宋代( B )
A.丰富的都市生活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昌盛的文化教育 D.发达的海外贸易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时期,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火药的发明和火器使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鼓风炉和水力纺织机都推动手工业发展,航海技术也取得进步,B正确,A、C、D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16.(2024·河南学业考)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 B )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
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解析】据材料“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可知,印刷术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17.(2024·云南学业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华文明重要成就一览表(部分)
时期 重要成就
夏商周 甲骨文 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孔子:“仁”“仁者爱人”“有教无类”,以德治国
秦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三国两晋 南北朝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王羲之:《兰亭集序》
隋唐 唐诗
辽宋夏金元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宋词 元曲
明清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曹雪芹:《红楼梦》 京剧形成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取上表中的2-4项成就,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不少于120字)
【解析】根据表格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中国的科技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论述可结合四大发明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回答即可。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的科技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的科技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论述: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元时期,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沿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北宋时期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阿拉伯人又将指南针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综上所述,中国的科技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