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歌》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花城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0课《多彩的乡音(一)》之《捕鱼歌》。
教材解析:
“多彩的乡音”模块由三首不同风格的民歌组成。其中《捕鱼歌》是一首热烈,豪放的台湾山地民谣,该曲2/4拍,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共两段。歌曲表现了中国台湾地区渔民不怕艰难险阻的坚韧性格和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乐观精神。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音乐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所以得抓住如何能吸引学生为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的美。从聆听、模仿、感受、到创造展示,层层渗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促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目标:
1.学唱台湾山地民谣《捕鱼歌》,感受中国不同地域的民歌音乐风格,喜爱民族音乐,增强文化自信。
2.能自信地演唱《捕鱼歌》,唱准旋律进行中的大跳音程和附点节奏,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3.通过身体律动、演唱、表现等过程,采用感受、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表达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4.视听结合,创设渔民在海上捕鱼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唱歌曲,体验感受音乐。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捕鱼歌》,初步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
2.附点节奏和大跳音程的演唱。
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群勇敢的朋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他们在做什么?在唱什么?
生:一群渔民伯伯在大海中划着船与海浪进行搏斗。
他们唱着“哦哟嗬,嘿哟嗬”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我们听见渔民伯伯们喊着响亮的口号,这样让队伍更整齐,让我们的划船更有力量。像这种在集体劳动中,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而发出的呼喊我们叫“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合
二、新课学习
1.学习节奏小附点
师:今天呀!王老师将要化身为老船长,希望邀请我的小水手和我一起出海捕鱼了!小水手们,你们准备好了么?
在出发前,我们也需要自己的劳动号子,下面让老船长来听听你们的气势。请小水手们,坐姿端正,双手放在小腹上,用最铿锵有力的声音跟我说:嗯!嗨!哟!
低沉的声音:嗯!嗨!哟!
跳动的声音:嗯!嗨!哟!
师:现在请小水手们左手搭在船员的肩膀上,右手划动船桨,注意听口令:“出海喽!“
“白浪滔滔,嗯!嗨!哟!
掌稳舵儿,嗯!嗨!哟!
嗨哟依哟咦哟嗯嗨哟!
嗨哟依哟咦哟嗯嗨哟!
大浪来喽!
嗨哟依哟咦哟嗯嗨哟!
嗨哟依哟咦哟嗯嗨哟!
嗨哟依哟咦哟嗯嗨哟!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海浪来之前和来浪来袭之时我们的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多了一个小附点。
师讲解小附点。
2.学唱歌曲
(1)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2)用柯尔文手势将旋律补充完整。
(3)分析歌曲结构由a,b,c,d四个节奏相同的乐句组成。
(4)跟琴模唱歌曲旋律后填词进行演唱。
3.八度大跳音程的演唱
利用柯尔文手势学习八度大跳音程的演唱。
4.声势律动
跟随音乐和老船长一起舞动起来!
三、创意编排
(1)渔船的狂欢派对,请同学们分小组,一二组同学进行演唱,三四组同学进行舞蹈表演,再挑选一人击鼓节奏。
(2)歌词创编。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成为一个像渔民伯伯一样,勤劳勇敢,不畏风浪,勇往直前的小学生!
五、板书设计
捕鱼歌
歌曲结构:A B C D
六、课后反思
《捕鱼歌》这是一首台湾山地民歌,本节课通过歌曲的演唱、听赏、分析来引起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自主学习和探究音乐的兴趣,在体验中感悟音乐。为了实现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探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内部思维过程”的追求,应不满足于课堂表面的流畅。因此,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采用启发、引导、讲授、情境创设、表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参与变被动为主动。
本节课我将歌曲先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劳动号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带领学生感受乐曲中小附点的节奏,由浅入深,逐层渗透,是难点体验解决重点的突破,并且通过节奏的学习,也进一步帮学生解决了第二段歌词绕口的问题,直到引入课题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歌曲,紧接着融入了欣赏与歌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歌曲,表现歌曲。在欣赏教学中,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的速度、节奏,情绪,以及渔民伯伯不畏风浪的勇敢,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唱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唱歌曲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首先学生们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能把这首歌曲的节奏与歌词相结合很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分析的很详细同时进行多种方法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还需要不断学习,除了充分研究教材之外,还要研究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另外在备课中还要更进一步细化课堂上的流程以及每个教学环节时间上的把控,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还应该多动脑筋想想如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