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昭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二课件 1.3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昭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二课件 1.3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2 15:1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第三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儒家:仁、仁政、民贵君轻墨家:兼爱 民本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无论是孟子还是李世民都是从统治者这个角度出发而提出的“以民为本”这一主张,其本意是为了统治者更好地统治人民,其关心人民的生活也正是为了让他们安于现状而不至于起来反抗统治阶级。所以说,民本正是为了统治者能更多地剥夺人民的民主,
民本与民主是绝对对立的。一、明末清初对民主的朦胧渴望——批判君主专制1、背景君主专制强化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专制政策
西学东渐
明清之交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个人的经历……2、思想家及主张(1)黄宗羲①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②“法治”重于人治(2)顾炎武①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②“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要想脱掉古人思想的拘束,须有外来思想供其参考。苟无外来思想的冲击,不问如何伟大的学者也难摆脱古人思想的窠臼(现成格式,老套子)。”(萨孟武《中国政治思想史》)二、近代民权思想的启蒙维新思想1、背景封建统治腐朽;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对“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反思2、代表人物及主张君主立宪制(1)康有为:天赋人权(2)梁启超:民权政治(3)谭嗣同:废君权,倡民权(4)严复: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2010台湾高考)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各自发表意见。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者也,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依据这些资料,下列叙述何者最为适宜?
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
B、认同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
C、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
D、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
3、影响资产阶级对民主的向往
思想启蒙(影响有限)
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背景封建统治腐朽;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维新变法失败
孙中山的探索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核心)(3)基本内容:“五权宪法”(1)手段:暴力革命(2)目标: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体3、影响指导辛亥革命
推翻清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末清初:对民主的朦胧渴望不断发展完善,并付诸实践,取得一定成功
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有关,同时注意吸收本国传统文化资源
与救亡图存密切相关,体现先进中国人的不懈探索(2015·山东文综·48)(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10分)认识: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
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
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10分)(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6)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主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
自觉参与建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简评: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
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
发展了民主思想;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作用。(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