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正确读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读句子,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1.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调整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指导写字 1.创设情境,指导书写。 (1)出示雷锋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介绍,并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2)大家知道这首歌曲里唱的是谁吗?(雷锋) (3)指导“锋”字的书写。 2.介绍背景,导入课题。 (1)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雷锋。 (2)教师小结:雷锋叔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虽然年仅22岁就牺牲了,但是,因为他走到哪里就把关爱带到哪里,所以雷锋叔叔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雷锋的足迹。 (3)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识记字词 1.初读诗歌,完成任务。 出示自读提示。 2.检查反馈,识记字词。 (1)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 (3)认读短语。 (4)说一说,诗歌一共有多少个小节? 三、抓住动作,想象画面 1.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五名学生,每人读一节,合作朗读诗歌。思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呢? (2)引导学生画出“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等相关句子。 (3)教师领读句子。 2.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学习第1节。 ①抓住“长长的小溪”,边读边想象,指导读好第1句话。(出示诗歌第1节第1句话) a.读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第2句话。(出示诗歌第1节第2句话) a.指导读好反复句“你在哪里”,并读出疑问的语气。 b.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2节。 ①大家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请默读第2节,找一找描写雷锋叔叔的动作的词语。 a.学生默读,圈画出“抱着”“冒着”。 b.反馈交流。 c.模拟动作“抱着”。 d.冒:出示古文字,古今对照,上面部分表示头上戴着的帽子,下面的“目”表示人的脑袋。 ②读句子,想画面,猜测“泥泞”的意思。 a.观察词语“泥泞”,思考:“泥泞”是什么意思? b.联系上下文推测:结合“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泥泞路”的样子,体会当时艰苦的条件,雷锋行走的艰难。 ③想象画面,感受雷锋的形象。 a.想象动作。雷锋叔叔在泥泞的小路上还会做哪些动作? b.说一说。读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c.小结:刚才,我们读诗句,抓住描写雷锋叔叔动作的词语,想象他冒雨送迷路的孩子回家的画面,这就是“抓动作,想画面”的学习方法。 3.升华情感,朗读诗歌第1、2节。 雷锋叔叔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淋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裹住了他的双脚,他也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把孩子送回了家。(出示相关图片)让我们朗读诗歌的第1、2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问答的语气。 (2)指两名学生读,教师点评。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 (4)全班齐读。 四、指导写字,正确书写 1.出示汉字“锋、昨、冒、留”,指名认读。 2.指导书写“昨”字。 (1)观察比较:和学过的“作”进行区别。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日”字要写得瘦窄一些,“乍”的第三笔应写在第二笔“一”的起笔往右一点的位置。 3.指导写“冒”和“留”字。 (1)观察“冒”和“留”,说一说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书写的要点。 (2)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并展示。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了雷锋叔叔的足迹,“我们”还可以去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一、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学习第3节,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抓住“弯弯的小路”,边读边想象。 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我们顺着弯弯的小路去寻找吧!读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怎样的小路? ②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2)指导朗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①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句和第1节第2句有什么不同。 ②指导朗读。 2.学习第4节,想象画面,讲述事迹。 (1)顺着弯弯的小路,我们还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默读诗歌第4小节,用“抓动作,想画面”的方法学习第4小节。 (2)读句子,想画面,猜测词语的意思。 ①指导猜测“年迈”的意思:通过联想近义词的方法猜测“年迈”就是“年老”的意思。 ②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怎样的小路上呢?(从“踏着路上的荆棘”可以看出他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 ③指导猜测“荆棘”的意思。 ④指导猜测“晶莹”的意思。 (3)想象画面,讲述事迹。 ①读诗句,扣动作。找一找描写雷锋叔叔背大娘时的动作的词语。 ②交流动词“背着、踏着、洒下”。 ③抓动词,想画面。全班齐读第4节。边读边想象雷锋叔叔背着大娘的画面。 ④根据课文内容,接着“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这句话说一说雷锋叔叔的事迹。 ⑤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3.感情升华,丰满形象。 (1)看着浑身湿透的雷锋叔叔,看着泥泞小路上深浅不一的脚印,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指名读第3、4节。 (3)评价读,全班齐读。 二、拓展延伸,仿编诗歌 1.学习第5节。 (1)自由读第5节,思考: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他们还去哪些地方寻找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处寻觅) (2)指导猜测“寻觅”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是什么意思? (5)仿编诗歌。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雷锋”,请你模仿课文第2、4小节的形式写一写。 2.拓展延伸。 (1)补充资料。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大家,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的3月5日成为我国的“学雷锋日”。像这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就称为“雷锋精神”,能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就称他为“雷锋”或者“活雷锋”。 (2)可能在公园里,或是在马路上,甚至就在校园里,到处都有雷锋助人的身影。如果我们人人争当雷锋,社会就会变得更温暖。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诗歌吧! (3)配乐,全班朗诵诗歌。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字“弯、背、洒、温、暖”。指名认读并组词,如“弯曲、背包、洒水、温暖”等。 2.指导书写“弯、背”。 3.指导书写“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