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走进微观世界(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用物质构成的微粒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水加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体积增大,是因为混合后两种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C.走进中医馆就能闻到中药味,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打足气的篮球很难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2.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其微观变化如图所示。则水结成“热冰”后( )
A.水分子变成其它分子 B.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
C.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变化
3.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 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铅柱粘合 B.气体扩散 C.酒精与水混合 D.红墨水分散到水中
4.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如图,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
B.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D.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
6.如图所示是由直径为1~50nm的微颗粒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的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纳米纸”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细菌无法停留是因为“纳米纸”分子间没有空隙
7.下列关于荷叶上水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珠蒸发时,水分子间隙大小不变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水珠静止不动时,内部的水分子也不运动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8.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上提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
A. B. C. D.
9.如图,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后,再难以推动,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空气受到压缩后发生液化现象
C.空气压缩后分子之间斥力大于引力
D.空气压缩一定程度后分子之间才有斥力
10.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实验现象,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观察铅笔在篮球上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②黄豆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分子间存在空隙的证据
C.③两本书碰撞处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
D.④两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能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力的作用的证据
二、填空题
11.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能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的是 ,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
12.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是黑色,这说明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破镜重圆”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我们可以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黏在一起,但是两块破镜却做不到,这是因为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 ,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13.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向左边注入50毫升较咸的食盐水,向右边注入50毫升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 (填“咸”或“淡”),这是因为 。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 ,这是因为 。
14.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 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 (选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15.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 。
16.在日常生活中样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科学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1)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 (选填“会”或“不会”)不会溢出,原因是: 。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实验表明: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可放入好多回形针。细心的小雨同学发现: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原来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 (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三、探究题
17.在学习了液体扩散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用两支相同的针筒分别抽取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然后再缓慢的抽取等体积的红墨水后迅速用橡皮帽塞紧针头,观察现象。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结合所学知识,本实验还需要控制 相同;
(3)实验中如果用针筒快速抽取红墨水,会导致无法验证扩散实验,原因是 。
18.小科同学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应在 (填“A”或“B”)处滴加密度较小的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流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 。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上宽松地系一根细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被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 ,该现象说明分子间之间存在引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1走进微观世界(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A B A D B C D
1.B
【详解】A.温水加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故A正确;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走进中医馆就能闻到中药味,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打足气的篮球很难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此时斥力大于引力,对外表现为斥力,故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水结成“热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水分子仍然是水分子,错误;
B、水分子仍然不停做无规则运动,错误;
C、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正确;
D、由图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错误。
故选C。
3.A
【详解】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A.铅柱粘合,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因而使铅块不容易分开,故A符合题意;
B.气体扩散,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与水混合,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不符合题意;
D.红墨水分散到水中,为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抽出玻璃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和水接触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距离比较近,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要用力(大于玻璃板本身的重力)才能将玻璃拉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A.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故A正确。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B错误。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故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水珠蒸发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间隙变大,故A错误。
B.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10-10m,是肉眼看不见的,水珠是看得见的物体,不是分子,故B错误。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仍在运动,故C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后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将两滴水珠合成了一滴,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上提后,气体所在的空间体积变大,压强变小,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不变。
A、图中分子变小了,故错误;
B、图中分子大小不变,间隔变大,故正确;
C、图中分子变成了原子,故错误;
D、图中粒子变小了,且氧分子不存在了,故错误;故选B。
9.C
【详解】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后,再难以推动,此时分子斥力大于引力,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模拟实验是根据实际现象进行模拟解释,并不能作为论据。①②③都是模拟实验,不能作为论据,④可作为论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ABD A C
【详解】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分子无规则运动不同,扩散不同,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B.铅块和金块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是固体的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够吊起大钩码,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
D.抽去玻璃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是气体的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综上分析: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ABD,能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的是A,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C。
12. 分子在不断运动 引力 大(或远)
【详解】[1]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并且墙的里面还有黑色,这是煤炭分子运动到墙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3][4]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
13. 淡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降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详解】[1][2]由题意可知,原来两边盐水的深度相同,打开阀门K,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则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淡,右边的食盐水变咸。
[3][4]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当浓盐水和淡盐水混合后彼此进入对方,使得体积减小,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下降。
14. 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变长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详解】[1][2]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分子的运动。
15. 引力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1)[1]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纸花时,水膜依然完好。
(2)[2]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
16. 不会 分子间存在间隙 引力
【详解】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隙,糖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所以杯中的水不会溢出.
若将回形针放入水中,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当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17. 见解析 抽取液体的快慢 见解析
【详解】(1)[1]用两支相同的针筒分别抽取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液体的种类不同,分子运动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2)[2]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本实验还需要控制抽取液体的快慢相同。
(3)[3]如果用针筒快速抽取红墨水,抽取过程中红墨水和水或酒精已经混合,会导致扩散实验无法验证。
18. A 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扩散越快 见解析
【详解】(1)[1]为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在A处滴加密度较小的液体,在B处滴加密度较大的液体。
(2)[2]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由此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扩散越快。
(3)[3]用手指戳被一侧的肥皂膜,由于另一侧肥皂膜和棉线间分子有力的作用,所以将棉线拉向另一侧,此现象说明了分子存在引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