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
命审题单位:武汉六中语文学科组
审题单位:圆创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市第一中学
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5年1月15日上午8:00一10:30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
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
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
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
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
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
本之中。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到那时,
“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就得到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
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
《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
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
能。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城,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取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
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
象力与创造力。
某种意义上,作家和人文学者的态度是对的。目前,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自然科学、计算机领域还是
哲学和艺术创作领城,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
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人的大脑至今仍具有高度的神秘性,人工智能的“世界模型”
建构依然远远赶不上人脑的运行模式。哲学家赵汀阳在其著作《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中谈到,当前
人工智能还停留在“图灵机”阶段,凡是人脑能够进行的、一切在有限步骤内能够完成的理性思雏,它都
能有所表达,但欠缺创造力和变通能力是其重要缺陷。
此外,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正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