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马过河》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4《小马过河》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9 23:1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马过河》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别人说的话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设计中以“找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秘诀,写建议”为任务驱动,通过朗读等方法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同时,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掌握按照先后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的方法,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图文并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同时要让孩子们了解到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别人说的话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 题 《小马过河》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小马过河》(教材第63页)
单元名称 识字
教学目标 1.借助反复再现等方法认识“棚、驮、磨、坊、挡、伯、浅”等生字,会写“愿、意、麦、该”三个生字。2.借助预习反馈明白小马过河的原因和小马遇到的困难,大致理清故事情节。3.借助提示语分角色读好课文对话,从而了解并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秘诀。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看大屏幕,看看这些图片里的东西谁大谁小,谁的眼睛更亮?(出示 西瓜和番茄、番茄和葡萄、松鼠和老牛、松鼠和老鼠)(板书课题)(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小马过河》,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想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1)开火车读词语。(开两遍)(2)读课文。 ① 1-2:小朋友们,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请你读第一自然段,你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捧好书本认真听。——读得很正确。现在你们知道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了吗?(板贴:马棚、愿意、磨坊)——是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住在马棚里,老马觉得小马长大了,希望他能帮忙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于是它出发了。 ② 3:那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到小马过河遇到的困难了吗?(驮、挡住、为难)——他往前也不是,往后也不是,很为难。小朋友,如果你就是小马,可能会怎么做呢? ③ 4-8:那小马是怎么顺利过河的呢?(开火车读)2.小朋友们,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马一样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人总是解决不了非常苦恼,而有的人却总能轻易解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有什么秘诀吗?3.其实,生活中还真的有许多的秘诀(板书:秘诀),只要你掌握了它,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一起去探究它的成功秘诀!(三)、图文结合,读中识字一、自由读文,自学字词。二、分类识字,积累词语。1.出示词语,读准前后鼻音。很浅 愿意马棚 挡住 磨坊(1)指名读词语。(2)全班齐读。(3)理解词意:挡住。叫两个学生上来,高个站前面,后面的人就被挡住。(4)出示磨坊图片,帮助理解词语意思。多音字“坊”学习(街坊)。2.出示带轻声的词语,读准轻声。试试 伯伯 深得很哩(1)指名读词语。(2)小老师带读。(3)用上面的三个词语填空。牛( )让小马过河( ),结果小松鼠说河水( )!指名交流。3.出示词语。突然 驮到 前蹄(1)指名读词语。“突”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学生自己设计字谜,自由交流)(2)出示“驮”的甲骨文,根据字形理解字义。比喻人背重物如马驼物。(3)同桌互读。(三)创设情境,词语复现。1.小马不知该怎么过河,我们来帮助他过河吧。2.小河上出现石头,石头上有词语,读完词语,顺利过河。(四)、认识新生字,书写生字 1.课中出示“愿”、“望”的书写动画,师生一起书空,并说出笔画顺序。2.强调笔顺、结构、组词。3.生先描红,再练习,师指导纠错。(注意坐姿、执笔姿势)(五)、课文初步感知(一)学习第1、2自然段。1.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读一读第2自然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连蹦带跳”来体会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3.出示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4.指导朗读:要用兴奋的语气读小马说的话,读出老马看到小马很懂事自己很高兴的感情。(二)学习第3自然段。1.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可是他却停下了脚步。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想的呢?2.出示句子: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1)理解“为难”。小马为什么感到“为难”了?他是怎样想的呢?(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3)指导朗读,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的心理。(三)学习第4~6自然段。1.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他遇到了谁?2.出示对话,指名朗读。小马嗒嗒嗒跑过去,________地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________地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3.引导学生在横线上加上了提示语,再读一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小马和老牛。(小马感到很为难,老牛感到很轻松。)4.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刚没小腿”是怎样的。这说明水很浅,不深,小马能过河。5.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1)出示句子: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2)你能给“立刻”换种说法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马上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6.过渡: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粘贴松鼠图片)出示句子: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1)看到小马准备蹚过河时,松鼠的心情怎样?(紧张、着急、担心)(2)指导朗读。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应呢?出示句子: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1)给“连忙”找一个近义词。(2)小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老牛和松鼠的话完全相反,小马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回家问妈妈了。) (六)、总结升华,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一起和小马尝试了过河,但是没有成功,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小马看看,到底他能不能顺利过河呢?下课!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老牛 很浅松鼠 很深 小马不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1.设疑激趣、故事引入。通过问题引起学习兴趣:(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2)小马是怎样过河的?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都问了谁?(3)小马过了几次河?它最后过河了吗?带着这四个问题在观看《小马过河》故事后,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再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2.创设情境的角色扮演,指导朗读对话,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演中悟,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二、不足之处1.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到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2.上课时语速较快,整体节奏过快,需要适时降低语速。3.指导多音字时,没有将两字同时结合,这样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改进措施:1.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准备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在教学中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其身高特点;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2.多音字教学时可以同时结合,不用单独的机械教学。3.课后多观看名师课堂教学,或到经验丰富的老师班里听课,学习他人的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4.课堂上要灵活运用鼓励性评价,同时评价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