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禹“修德使力,民明教,通于四海”,帝启“德教施于四海”。夏王姒杼“征于东
海”,《尔雅》载,“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据此可推知,夏代
A.儒家思想受到推崇
B.王位世袭制度出现
C.存在区域文化交流
D.社会生活依赖海洋
2.公元前403年,赵国公仲连变法,以军、农、告三功为赏赐授爵之依据,将官职爵
禄授予与宗统相互分离开来。公仲连的上述变法举措
A.削弱了贵族政治
B.借鉴了商鞅的变法举措
C.瓦解了分封制度
D.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
3.下图为江苏徐州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面左侧刻一架脚踏板斜织机,一妇女坐
在织机架上编织布帛。其上方悬有几轴纺线,另一人坐在纺车前络线。石刻右
下方置一绕纱器,一人在绕线。这说明当时
A.雇佣劳动关系形成
B.丝绸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C.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D.纺织生产出现简单协作
4.两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时期,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
新变化。下列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①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②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闾阎富室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③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李贽反对将孔子圣人化,认为他也是庸众的一员。他还特别痛恨那些假道学们,
认为他们的人格还不如言行一致的市井小民。李贽的上述认识
A.隐含着自由和叛逆思想
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强调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
6.下表为1844一1849年上海西方船只进出口数量和货值统计表(单位:次、吨、磅)。
年份
抵达上海船次
总吨位
离开上海船次
总吨位
1844
44
8,584
44
8,584
1845
87
24,369
89
24,585
1846
76
72
/
1847
102
26,735
101
26,288
1848
94
33,708
95
29,028
1849
127
44,026
133
52,547
这反映出当时
A.列强对华贸易中心转移
B.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中国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D.闭关政策阻碍中外贸易
7.20世纪30年代,井冈山地区“群众都认为红军是自己的武装”“红军到赤区,吃
饭有群众招待,每到一处群众便成群结队去慰问,对伤员的照顾更是周到”“每到
作战时就踊跃的组织起来为红军运粮、送弹药、抢担架、侦察带路或直接参加战
斗”。上述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群众生活的改善
D.减租减息的实施
8.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借助纪念辛亥革命来表达政治话语。中共通过阐发
辛亥教训,强调了其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凸显政治合法性。中共还以辛亥教训作
为指导全民族抗战的思想资源之一。这一举措
A.立足于革命任务的改变
B.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
C.体现了革命道路的转变
D.彰显毛泽东思想的完善
9.1950年,党和国家组织农民在冬季农闲时节学习,农民在冬学中学会了唱国歌,
学习了互助合作政策,认识了工农联盟和粮食、食油、棉布的统购统销政策等。
由此可知,冬学运动
A.增强了农民对新生政权的认同
B.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C.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根除了农村陈规陋习
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