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三首
字词辨析 1.用“○”选出正确的字音或字形。 (昼 尽)夜 知(晓 浇) 耕(籽 耘) 涟漪(yī qí) 银钲(zhēnɡ zhènɡ) 玉磬(qìnɡ xīnɡ) 2.用“√”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 供耕织(ɡōnɡ ɡònɡ) 供认不讳(ɡōnɡ ɡònɡ) 3.根据意思,写出古诗中相应的词语。 (1)在田间除草。 ( ) (3)幼小的孩子。 ( ) (2)把麻搓成线。 ( ) (4)随口。 ( )
整体感知 4.读一读这三首诗,做到能够流利地朗读。 5.诗里所描绘的画面分别是在什么时间 什么样的地方 什么样的人物在做什么事 想一想,填写表格。 题目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
6.读一读,选一选。 (1)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描写儿童模仿大人干农活的诗句是( ) A.昼出耕田夜继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这两句诗写的是儿童模仿大人( ) A.学种瓜 B.学耕织 (3)《稚子弄冰》一诗中,出现了哪些乐器名 ( )(多选题) A.银钲 B.玉磬 C.古筝 7.《村晚》一诗中,放牛的孩子在做什么?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思考质疑 8.通过预习,你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写在下面吧。(共29张PPT)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语文要素: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人文主题:
童年往事
古诗欣赏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走进古诗里的童年,体验古代的儿童生活。
录
目
壹
贰
叁
肆
知晓诗意
体悟诗情
古诗改写
读懂诗题
壹
读懂诗题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看图猜诗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看图猜诗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看图猜诗
解诗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四季。
杂兴(xìng):
随性而写的诗。
兴,一种诗歌的表现手法,由眼前景物而生发情绪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白居易的《晚兴》、陆游的《春兴》。
理解诗题: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受。
解诗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诗人范成大写了一组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每个时期12首,一共60首,描写了乡村四季不同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本诗为第31首。
知诗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泛,关注国计民生。有《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另有《吴郡志》《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诵读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gòng
zhòu
yún
猜时间
季节:______
地点: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古诗,完成前两项内容。
夏天
乡村
资料链接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荀子 王制》
耘田
释义:尊重自然种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
:初夏时节在田间除草。
贰
知晓诗意
知晓诗意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说一说古诗描写的景象。
方法1: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内容。
方法2:借助古诗内容和插图,边读边
想象。
知晓诗意
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
把麻搓成线
村庄中的成年儿女
昼
夜
知晓诗意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懂得,理解
念gòng,从事
靠近
耕织
学种瓜
叁
体悟诗情
体悟诗情
季节:______
地点: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古诗,完善表格。
夏天
乡村
“村庄儿女”、“童孙”
大人在田间除草、把麻搓成线,孩子在学种瓜
体悟诗情
对“村庄儿女”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你能想象孩子们学种瓜的样子吗?
体悟诗情
想象种瓜的模样:
生疏
笨拙
想一想:
这首诗刻画了儿童的什么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童孙”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喜爱之情。
体悟诗情
季节:______
地点: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悟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古诗,完善表格。
夏天
乡村
“村庄儿女”、“童孙”
大人在田间除草、把麻搓成线,孩子在学种瓜
喜爱、赞美之情
背一背,默一默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首
范成大诗
竖写古诗格式:
从上至下,
从右往左,
题目一列,
每句诗各一列。
注意字迹要工整大方哟!
肆
古诗改写
古诗改写
再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插图和改写小贴士,想象画面,尝试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改写小贴士
季节:夏天
地点:田间桑树下
主要人物:孩子们
主要事件:大人们在田间除草、把麻搓成线,孩子在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改写
(1)能借助插图和小贴士,描写古诗表现的画面★★;
(2)能描写古诗表现的画面,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评价标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时田园杂兴
◆课时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重难点)
一、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的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与儿童生活有关的古诗。
2.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1)引导学生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这一题目的意思。
①引导学生理解“四时”“杂兴”的意思。(“四时”就是一年四季,“杂兴”指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②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的内容。
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请在读古诗的时候找一找答案。
(2)引导学生理解《稚子弄冰》这一题目的意思。
①让学生说说“弄冰”的意思。
②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稚”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还可以组词“幼稚”“稚嫩”帮助学生识记。
③组织学生交流:诗题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小孩子玩冰的事)
(3)引导学生交流《村晚》这一题目的意思:你从诗题知道了什么?(诗的背景是夜晚的村庄)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思考: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教师相机点拨:“昼”“稚”都是翘舌音;“耘”可以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
(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相机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供”。
①教师出示两组词,让学生读一读,借助组词区分读音:供奉、供认、供职;供给、提供、供应。
②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指导“供”在这首诗中是“从事”的意思,读第四声。
4.检查古诗朗读情况,相机纠正朗读节奏。
5.引导学生交流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提问:三首诗分别写了哪种儿童的生活?(童孙、稚子、牧童)
(2)追问:他们都有一些怎样的活动?(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笛)
三、通过比较阅读,深入研读两首古诗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感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的繁忙景象。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预设:结合注释理解“昼”“耘田”“绩麻”“儿女”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预设:结合注释理解“解”“耕织”“傍”“供”“阴”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学生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从“昼出耘田夜绩麻”中,能感受到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的景象。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村晚》描绘的情景。
(1)让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诗中描绘了池塘、草地、远山、落日等景物,让人想到的画面是夕阳西下,青山和夕阳相互映衬,池塘水草丰美,水面泛起金色的光芒,牧童正坐在牛背上随意吹着手中的笛子。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2)追问:“满”“衔”“浸”等字词让你有种怎样的感觉?这幅画面令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两个“满”字让人感到池塘里的水十分充沛,岸边的草也十分茂盛;“衔”字写出了远山和落日挨得很近、相互映衬的样子;“浸”让人觉得好像夕照和水波融为一体了,具有动态的美感。这幅画面让人觉得宁静、悠闲。
3.引导学生比较《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说说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而《村晚》则是一派悠闲的状态。
4.引导学生走进儿童内心,体会其中的乐趣。
(1)学生再次朗读两首诗。
(2)组织学生交流:诗中写了儿童的哪些活动?诗人笔下的儿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预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童孙“学种瓜”,觉得他们十分天真可爱;《村晚》写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吹着笛子,感觉他十分悠闲自在。
5.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尝试背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