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巴西(第2课时)
典型例题 深挖教材·举一反三
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其流域内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雨林遭受严重破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材料二 南美洲略图。
(1) 试分析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2) 推断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并写出其影响。
变式训练
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资源丰富。某跨国公司计划投资一个热带雨林开发项目,为此政府召开了听证会。下图示意参会各方的主要观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湿热 B.地形复杂 C.地势高峻 D.四面环海
(2) 参会各方中,其观点立足于雨林生态价值的是( )
A.外商代表 B.土著居民 C.政府官员 D.环保人士
(3) 综合各方观点,合理开发雨林的方式是( )
A.停止开发,保护雨林 B.适度开发,珍惜资源
C.大力开发,赚取外汇 D.全面开发,增加耕地
课内基础过关
建议用时:10分钟·限时训练
1.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是( )
A.尼罗河 B.密西西比河
C.亚马孙河 D.叶尼塞河
2.由于有“地球之肺”之称而受到全世界关注和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野生动物 D.亚马孙河水源
3.巴西原始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东南沿海 D.安第斯山脉山麓地带
[2024防城港]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森林茂密,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地球总氧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该地区人烟稀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亚马孙河流域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涝频繁,农业落后 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C.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生存 D.资源不足,工业欠发达
5.近些年“地球之肺”遭到破坏,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使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南极冰雪资源更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读巴西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马孙河流量大,落差小,航运价值大
B.亚马孙河流域是巴西主要的农业区
C.巴西矿产资源种类多,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D.巴西的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课外拓展提升
建议用时:10分钟·自主选练
[2024梧州]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一条创意广告,某洗手间的纸巾盒上印着某大洲的透明图形,当盒内的绿色纸巾被抽出时,绿色部分就会慢慢减少。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大洲是( )
A.南极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设计此盒意在提醒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是( )
A.热带雨林被破坏 B.土地荒漠化严重
C.水源污染 D.大气污染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南美洲的推进,中国和巴西在电力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图1为南美洲局部图。
图1
【伊泰普:巴西水电的荣光】
(1) 巴拉那河发源于_ _ 高原,河流落差,水能丰富。
【美丽山:中国的特高压技术】
中巴合作建设的美丽山特高压输电线路全线贯通,该线路北起美丽山水电站,南到里约热内卢。图2为特高压输电与传统输电对比示意图。
图2
(2) 巴西向东南沿海地区输电的主要原因是这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用电需求量大。
【零处罚:雨林中的生态丝路】
中国团队在雨林地区施工时,发现鸟巢里的鸟蛋还未孵化,于是暂缓工程,直到幼鸟长大飞走才开工建设,并对沿线濒危物种进行迁移保护。该输电项目是巴西近年来第一个环保零处罚的大型工程。
(3) 对于施工团队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说出你的理由。第二节 巴西(第1课时)
典型例题 深挖教材·举一反三
例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有关巴西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太平洋西岸 B.全部位于南半球
C.国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D.甲地形区地势低平
(2) 下列关于巴西经济社会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混血种人为主 B.狂欢节是巴西的重要节日
C.东南沿海城市较多 D.工业区多靠近资源产地
变式训练
(教材P103活动改编)大豆原产于中国,是一种温带作物。大豆是喜温、需水较多的作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在大量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灌溉技术、研制高效农药化肥等的基础上,还研发了能在热带地区生长的大豆品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巴西大豆主要产区
(1) 巴西大豆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
A.亚马孙平原 B.安第斯山脉
C.巴西高原 D.沿海平原
(2) 根据图文分析巴西大豆主产区的气候优势条件: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课内基础过关
建议用时:10分钟·限时训练
1.小强同学2月下旬到巴西旅游,回国后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旅游见闻,其中不可信的是( )
A.参观了当地的咖啡种植园
B.看到许多孩子在海滩上踢足球
C.欣赏了美妙的桑巴舞表演
D.随处可见金碧辉煌的佛塔
读巴西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题。
2.巴西( )
A.首都为里约热内卢 B.北部人口稠密
C.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D.属于发达国家
3.巴西的乙醇汽车以酒精(源于甘蔗加工)为燃料,据图推测巴西的酒精厂主要分布在( )
A.北部 B.东部 C.西部 D.西北部
4.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西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资金、技术雄厚 B.劳动力充足
C.矿产资源丰富 D.海运便利
[2024长沙期末]我国在巴西投资建设的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工程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读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5~6题。
5.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工程线路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 )
A.圭亚那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拉普拉塔平原
6.巴西东南部能源需求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沿海地区,地势平坦 B.地处热带,高温多雨
C.环境优美,游客众多 D.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课外拓展提升
建议用时:10分钟·自主选练
[2023邵阳改编]2023年4月12日至15日,巴西总统访问中国,开启了中巴两国友谊新篇章。读图,完成1~2题。
1.巴西( )
A.被称为“咖啡王国” B.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C.狂欢节、芭蕾舞享誉世界 D.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2.下列有关中巴两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巴分别是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农产品有蔗糖、大豆等
C.中巴两国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D.中巴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3.读巴西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巴西大部分地区处于带,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_ _ _ _ _ _ _ _ 气候。
(2) 下列农作物中,属于巴西盛产的农作物的是(填序号)。
①咖啡 ②甜菜 ③甘蔗 ④春小麦
(3) 巴西的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比较发达。据图说明这些工业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巴西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献计献策。第二节 巴西(第2课时)
核心填图 背记一体
填图二 巴西的地理概况
填图速记
一、南美洲的地形与水系
1.填图略。
2.科迪勒拉; 自西向东
3.大
二、巴西的地理概况
1.大西; 太平; 亚马孙
2.亚马孙; 热带雨林
典型例题 深挖教材·举一反三
例 (1) (示例)亚马孙河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亚马孙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流域面积广阔。
(2) (示例)原因: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迁移农业、采矿、修路等。影响: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等。
变式训练
(1) A (2).D (3).B
课内基础过关
1.C 2.A 3.B
4.C 5.C
6.C
课外拓展提升
1.C 2.A
3.(1) 巴西; 大
(2) 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
(3) (示例)赞同。理由:保护热带雨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第二节 巴西(第1课时)
核心填图 背记一体
填图三 巴西的部分农作物
填图速记
一、巴西的位置
1.描图略。
2.填图略。
二、巴西的地形
填图略。
三、巴西的部分农作物
1.东南沿海
2.亚马孙河
典型例题 深挖教材·举一反三
例 (1) C
【点悟】巴西东临大西洋,不濒临太平洋;巴西地跨南、北半球;赤道和南回归线分别穿过巴西北部和南部,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在南温带;甲是巴西高原,地势较高。
(2) A
【点悟】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以白种人为主,其次是混血种人,巴西的白种人约占一半以上;狂欢节是巴西的重要节日,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城市较多,工业区多靠近资源产地,运输成本低。
变式训练
(1) C
(2) 热量充足,大豆生长期降水较多
课内基础过关
1.D
2.C 3.B 4.A
5.C 6.D
课外拓展提升
1.A
[解析]巴西东临大西洋,西面不濒临太平洋;芭蕾舞源于意大利,狂欢节是巴西的节日;巴西气候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2.D
3.(1) 热; 热带草原
(2) ①③
(3) (示例)这些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的产地附近
(4) (示例)①农业:充分利用热带气候条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②工业:充分利用铁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钢铁等多种工业部门。
③旅游业:完善基础交通设施,推广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
④能源:(盛产甘蔗)发展生物燃料,缓解能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