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质量评估
[时量: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加利福尼亚州大致位于北纬30°~40°之间的太平洋东岸,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产地之一,水果、坚果、蔬菜产量接近全国一半。2024年2月,这里遭遇多场冬季风暴,暴雨和大风等极端天气导致农业损失惨重。读图,完成1~3题。
1.美国农业生产现代化主要体现在( )
①地区专门化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④农业劳动力投入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不属于美国乳畜带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
B.临近五大湖,淡水资源充足
C.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
D.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3.加利福尼亚州经常遭遇冬季风暴,是由于这里( )
A.冬季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B.位于美国西部,全年寒冷干燥
C.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D.冬季受大西洋湿润水汽的影响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读美国人口、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和位次图,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位居世界第四位 B.美国原住民属于白种人
C.首都是纽约 D.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种族歧视
5.从图中可以看出,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产业是( )
A.工业 B.农业
C.信息技术产业 D.都一样大
6.下列有关美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陆地面积世界第四,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B.是北半球人口最多、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
C.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
D.美国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均居世界第一
某汽车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托市。该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个生产工厂和售后服务中心。目前,该汽车公司在美国、中国、德国和荷兰等地设有生产工厂。此外,该汽车公司还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1 000个超级充电站和6 000多个快速充电桩,以支持电车的充电需求。读图,完成7~9题。
7.根据材料信息,该汽车公司选择在全球建立生产基地的原因有( )
①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各种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 ④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法规和环境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该汽车公司在全球的产量和销量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亚洲的产量最大,在亚洲的销量最大
B.在欧洲的产量最大,在欧洲的销量最大
C.在北美的产量最大,在北美的销量最大
D.在美国的产量最大,在美国的销量最大
9.电车相对于燃油车的优点是( )
A.电车出行更节约时间 B.电车更加节能环保
C.燃油车更加经济实惠 D.燃油车速度更快
10.美国在生产过程中利用高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但在生活中却消耗大量资源。下列生活方式会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的有( )
①很多商店、图书馆、办公楼等场所彻夜灯火通明 ②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③很多人喜欢一次性购买大量食物,许多食物还没来得及吃就已过期 ④洗好的衣服选择自然晾晒,尽量少用烘干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中国和巴西同为金砖国家,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下图为从巴西到我国的某海上运输航线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货轮沿图示航线从我国航行到巴西,途经的大洋依次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2.沿图示航线驶往我国的货轮,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是( )
①铁矿石 ②石油 ③咖啡 ④大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素有“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约60%位于巴西境内。近年来热带雨林遭受破坏十分严重,保护雨林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读巴西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地球之肺”遭到破坏,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使该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加 ②使水土流失加剧 ③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加重全球温室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巴西种植甘蔗和天然橡胶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是( )
A.热带面积广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劳动力丰富
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西汽车只能“喝进口油”才能在路上跑。我国某新能源车企在巴西东北部的卡马萨里市建设大型生产基地,为当地增加了5 000多个就业岗位。下图示意卡马萨里位置和卡马萨里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卡马萨里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6.该车企选择在卡马萨里建设大型生产基地的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达 B.劳动力素质高
C.农业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阔
17.该车企在卡马萨里建厂有利于当地( )
A.热带雨林保护 B.农业结构优化
C.社会经济发展 D.医疗设施完善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四个国家。读图,完成18~19题。
18.与其他三国相比,丙国水资源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土面积更大 B.降水量更丰富
C.纬度低,蒸发量大 D.地中海气候分布广
19.关于乙、丁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当一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B.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人口都分布在北部地区
D.都以白种人为主
中国秦岭站在其建设过程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读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20~21题。
20.南极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的新能源有( )
A.煤炭和潮汐能 B.水能和地热能
C.风能和天然气 D.风能和太阳能
21.我国极地科考工作者在南极科考时,需要( )
A.穿戴好防寒衣物 B.随身携带雨具
C.防范北极熊袭扰 D.就地掩埋垃圾
“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除了用来防御危险,还可长期存放冰站作业需使用的科考设备、工具等,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读北极地区图和“苹果屋”景观图,完成22~25题。
22.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北极地区能够看到众多的企鹅
B.纬度高,气温极低,无常住居民
C.常年被冰雪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
D.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23.“苹果屋”外观选用绿色是为了(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24.对于黄河站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B.夏季有阳光直射现象
C.位于太平洋沿岸 D.位于南半球
25.北极科考的目的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下列不属于北极科考关注的方面是( )
A.旅游资源开发 B.冰川考察
C.生物多样性保护 D.气象监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大豆原产于中国,是一种温带作物,喜暖湿,用途广泛,可以作为食物、食品加工配料如大豆油,还可以作饲料,甚至可以加工成大豆纤维和大豆塑料。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种植大豆,目前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包括巴西、美国、阿根廷和中国。图1为美国本土大豆分布图,图2为巴西大豆分布图,图3为巴西气候类型分布图。
图1
图2 图3
“靠天吃饭”
(1) 19世纪中期,美国开始大规模种植大豆。结合图1,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美国适合种植大豆的有利自然条件:大豆种植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适宜大豆生长;中部是_ _ _ _ _ _ _ _ (地形区),耕地面积广。
“科技助力”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成为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之一。从图2、图3来看,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_ _ (温度带),气候条件并不适宜大豆生长。但巴西政府在引进大豆品种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能种植在热带地区的大豆品种,种植面积现已超过4 000万公顷。这说明_ _ 影响农业生产。
“人定胜天”
(3) 巴西的大豆产业仍然面临一个难题:对比图2和图3,大豆种植区大部分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时自然降水无法满足大豆的生长需要。请你想出一个利用科技手段的解决措施。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美国是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民利用牵引机、播种机、耕耘机、收割机等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使用普遍。芝加哥有铁路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新奥尔良、西雅图等城市相通。下图为北美洲简图。
(1) 科迪勒拉山系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_ _ 形成的(填“碰撞”或“张裂”)。
(2) 简述美国农业生产普遍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条件。
(3) 芝加哥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铁路线修建难度大,请从自然角度分析原因。(4分)
28.比较澳大利亚和巴西的自然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澳大利亚拥有许多古老生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试从海陆位置分析其生物进化缓慢的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矿产资源通过_ _ 送往世界各地,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3) 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出一点即可)。
(4) 两国都有大面积的人口稀少区,澳大利亚甲地人口稀少的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巴西乙地人口稀少的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南极科学考察。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式建成开站,命名为“秦岭站”。
材料二 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科学家曾在此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和100米/秒的大风,这是世界上记录的最大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2.7~36.9米/秒),是世界上最冷、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此外南极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
材料三 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南极代表性动物图片及南极气候资料图。
(1) 请在图中弧线a上用箭头标注从南极上空俯视所见地球自转的方向。
(2) 南极地区大部分位于_ _ _ _ _ _ (纬线)以南,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 我国科考队员到达南极大陆时,迎接他们的“南极主人”是_ _ (图片所示南极动物);科考过程中,队员们穿着厚实的防风保暖衣物,这是因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秦岭站(75°S,164°E)位于(填“东”或“西”)半球,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近5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了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
材料二 北极地区示意图。
(1) 据图可知,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_ _ 个,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 _ 海峡。
(2) 在下列方框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
①_ _ _ _ _ _ _ _ ,②_ _ ,③_ _ 。
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会遇到哪些困难?
第十、十一章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D
3.A
[解析]由图可知,加利福尼亚州经常遭遇冬季风暴,是由于这里冬季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并不是全年寒冷干燥;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太平洋沿岸,冬季受太平洋湿润水汽的影响。
4.D 5.C 6.A
7.D 8.A 9.B
10.D
11.C 12.C
13.D 14.A
15.A
16.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巴西的能源矿产较为紧缺,该车企作为新能源车企在人口稠密的卡马萨里建设大型生产基地,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卡马萨里的社会经济并不发达;在该地建设生产基地与劳动力素质高和农业资源丰富关系不大。
17.C
18.B 19.D
20.D 21.A
22.D 23.B 24.A 25.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50分)
26.(1) 夏季气温高,降水较多; 中部平原
(2) 热带; 科技
(3) 优化灌溉技术;干季时调巴西北部亚马孙河的水灌溉;修建水库,湿季储水,干季灌溉。(任写一点即可)
27.(1) 碰撞
(2) 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条件优越、市场需求广阔、交通运输便捷、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等。(回答两点即可)
(3) 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河流众多;等等。
28.(1) 四面环海,独占一个大陆,自然环境单一
(2) 海运
(3) 靠近原料;靠近市场;海运便利
(4) 热带沙漠气候区,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过于湿热
29.(1) 画图略(读图分析,图中显示的是南极地区,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顺时针转动)。
(2) 南极圈
(3) 企鹅; 南极地区终年严寒,多风暴
(4) 西
30.(1) 3; 白令
(2) 融化加剧; 升高; 沿海
(3) 大风、极寒、极夜、大雾、海冰断裂、野生动物攻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