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此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 时代背景 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1936年,他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了解烈士青山处处埋忠骨1、选择正确的读音:
拟定(nǐ yǐ) 奔赴(fù pù)
踌躇(chú zhù) 殉职(xùn xún) 预习导学:2、读词语、读诗句:
勋鉴 拟定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功勋 狂轰滥炸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预习导学:3、我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主席勋鉴:
(2)、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预习导学: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 )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 )的心情和对( )的抉择过程。设问导读: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方法提示:
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设问导读: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小组合作:
文中使我深受感动的句子是( ),我从中体会到了( )。自学检测: 文中使我深受感动的句子是( ),我从中体会到了( )。巩固练习一: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从( )中我可以体会到主席( )的心情。巩固练习一: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从( )中我可以体会到主席( )的心情。巩固练习二: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这是对主席( )的描写,我们从主席在对待儿子遗体是否归国作出的非常人的抉择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 )的伟人。
(2)、改写句子: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巩固练习三: 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知道主席一夜是这样度过的……
(可以通过主席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 课堂检测: 1、课文通过对毛泽东丧子后的( )、( )、( )、( )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毛泽东虽是伟人,但也有 ( )情感。
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是这样理解的( )。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拓展练习: 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