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 溶解度的综合应用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1 溶解度的综合应用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19 18:08:17

文档简介

微专题1 溶解度的综合应用
【典例】(2024·甘肃中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
(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
(2)交点C的含义是 。
(3)T1 ℃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 (填一种)。
(4)T3 ℃时,将35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方法点拨  
1.溶解度曲线应用中的3点注意事项:
(1)比较溶解度大小:需指明温度。
(2)比较析出晶体多少:需指明等质量的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及结晶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溶解度变化趋势(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需要降温)。
2.有关溶解度或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应记忆下列公式(饱和溶液):
(1)=。
(2)溶质质量分数=×100%。
强化训练
考向1 一条线
1.[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如图所示,图1是项目学习小组开展“自制白糖晶体”实验活动的实验过程,图2是白糖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85 ℃时,蔗糖的溶解度是400
B.a点的蔗糖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4~5天后”杯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从85 ℃降至20 ℃,会析出198 g蔗糖晶体
2.t2 ℃时,向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加入13 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 g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考向2 两条线
3.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40 g NaCl
B.0 ℃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30 ℃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D.将30 ℃的KNO3溶液降温到20 ℃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4.(2023·乐山中考)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图是甲、乙两种气体在101 kPa时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甲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于乙
D.T ℃时,气体乙的溶解度为2 g
5.(2024·日照二模)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向两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 溶液。
(2)20 ℃时,向136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一定质量的水,配成10%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选种,请计算加入水的质量: g。
(3)将30 ℃时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 ℃,晶体析出较多的是 。
(4)如图2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液体甲的烧杯中,向甲中加入某固体乙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甲、乙物质的组合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水和氢氧化钠     B.稀盐酸和镁
C.水和硝酸铵 D.水和冰
(5)当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选用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方法获得碳酸钠晶体。
考向3 多条线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1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 ℃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 ℃,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 ℃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将3 g的甲物质放入10 g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2)把t1 ℃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若把t3 ℃时甲、乙、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4)当温度的取值范围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考向4 实物、表、线结合
8.(2023·济宁中考)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C.将t1 ℃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150 g
D.t1 ℃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9.(2024·盐城中考节选)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
(1)海水中含钠总量约4×1013 t,“钠”指的是 (选填“元素”或“原子”)。
(2)海水中还含有KCl和MgSO4等物质,其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是对应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5.5 51.1 56.7
MgSO4 33.7 38.9 44.5 54.6 55.8 50.4
①如图中曲线 (选填“甲”或“乙”)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
②40 ℃时将50 g KCl固体加入100 g水中,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
150 g KCl溶液。
③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判断上述说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
④现有t3 ℃时100 g MgSO4饱和溶液,逐渐降温经t2 ℃直至t1 ℃,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为 。
10.[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3·长春中考)小宁和小雨在家里配制蔗糖溶液,用于自制冰棍。结合蔗糖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溶解度/g 191 204 238 287
(1)20 ℃时,蔗糖的溶解度为 g。
(2)20 ℃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二人决定配制80 g蔗糖饱和溶液,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取整数)。
(3)配制过程中,能够加快蔗糖溶解的方法有 (答出一点即可)。
(4)取少量配好的饱和溶液品尝后,小宁认为溶液过甜,小雨仍坚持做最甜的冰棍。于是,二人倒出70 g溶液,按如图方案(部分流程省略)分别制作冰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杯和d杯内,溶液的甜度:b=d
B.b杯和e杯内,溶液的甜度:b>e
C.冷却至10 ℃时,模具c内没有晶体析出
D.冷却至10 ℃时,模具f、g内均有晶体析出微专题1 溶解度的综合应用
【典例】(2024·甘肃中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
(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乙 。
(2)交点C的含义是 T2 ℃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
(3)T1 ℃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 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乙) (填一种)。
(4)T3 ℃时,将35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
方法点拨  
1.溶解度曲线应用中的3点注意事项:
(1)比较溶解度大小:需指明温度。
(2)比较析出晶体多少:需指明等质量的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及结晶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溶解度变化趋势(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需要降温)。
2.有关溶解度或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应记忆下列公式(饱和溶液):
(1)=。
(2)溶质质量分数=×100%。
强化训练
考向1 一条线
1.[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如图所示,图1是项目学习小组开展“自制白糖晶体”实验活动的实验过程,图2是白糖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85 ℃时,蔗糖的溶解度是400
B.a点的蔗糖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4~5天后”杯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从85 ℃降至20 ℃,会析出198 g蔗糖晶体
2.t2 ℃时,向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加入13 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 g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考向2 两条线
3.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40 g NaCl
B.0 ℃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30 ℃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D.将30 ℃的KNO3溶液降温到20 ℃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4.(2023·乐山中考)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图是甲、乙两种气体在101 kPa时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甲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于乙
D.T ℃时,气体乙的溶解度为2 g
5.(2024·日照二模)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向两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 氯化钠 溶液。
(2)20 ℃时,向136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一定质量的水,配成10%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选种,请计算加入水的质量: 224 g。
(3)将30 ℃时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 ℃,晶体析出较多的是 碳酸钠溶液 。
(4)如图2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液体甲的烧杯中,向甲中加入某固体乙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甲、乙物质的组合可能是 CD (填字母序号)。
A.水和氢氧化钠     B.稀盐酸和镁
C.水和硝酸铵 D.水和冰
(5)当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选用 降温结晶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方法获得碳酸钠晶体。
考向3 多条线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t1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 ℃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 ℃,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 ℃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将3 g的甲物质放入10 g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6.7% (精确到0.1%);
(2)把t1 ℃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变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若把t3 ℃时甲、乙、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丙<甲<乙 ;
(4)当温度的取值范围 高于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考向4 实物、表、线结合
8.(2023·济宁中考)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C.将t1 ℃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150 g
D.t1 ℃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9.(2024·盐城中考节选)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
(1)海水中含钠总量约4×1013 t,“钠”指的是 元素 (选填“元素”或“原子”)。
(2)海水中还含有KCl和MgSO4等物质,其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是对应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5.5 51.1 56.7
MgSO4 33.7 38.9 44.5 54.6 55.8 50.4
①如图中曲线 甲 (选填“甲”或“乙”)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
②40 ℃时将50 g KCl固体加入100 g水中,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
150 g KCl溶液。
③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判断上述说法 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
④现有t3 ℃时100 g MgSO4饱和溶液,逐渐降温经t2 ℃直至t1 ℃,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为 先不变后减小 。
10.[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3·长春中考)小宁和小雨在家里配制蔗糖溶液,用于自制冰棍。结合蔗糖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溶解度/g 191 204 238 287
(1)20 ℃时,蔗糖的溶解度为 204 g。
(2)20 ℃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二人决定配制80 g蔗糖饱和溶液,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 54 g(计算结果取整数)。
(3)配制过程中,能够加快蔗糖溶解的方法有 搅拌(合理即可) (答出一点即可)。
(4)取少量配好的饱和溶液品尝后,小宁认为溶液过甜,小雨仍坚持做最甜的冰棍。于是,二人倒出70 g溶液,按如图方案(部分流程省略)分别制作冰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b杯和d杯内,溶液的甜度:b=d
B.b杯和e杯内,溶液的甜度:b>e
C.冷却至10 ℃时,模具c内没有晶体析出
D.冷却至10 ℃时,模具f、g内均有晶体析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