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7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生实验7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19 18:25:59

文档简介

学生实验7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实验活动
项目一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1.实验步骤
(1)在洁净的点滴板上或小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稀盐酸、稀硫酸、白醋、柠檬汁和自来水。
(2)分别向上述5种溶液中滴加1~2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将石蕊试液换成酚酞试液,重复上述操作,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用5片pH试纸分别测上述5种溶液的pH,读出并记录溶液的pH。
(4)将上述待测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肥皂水、蔗糖水和食盐水。重复②③实验步骤。
2.实验现象与结果
(1)稀盐酸、稀硫酸、柠檬汁、白醋的p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使酚酞试液 。
(2)NaOH溶液、Ca(OH)2溶液、肥皂水的p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使酚酞试液 。
(3)蔗糖水、食盐水pH ,不能使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变色,即石蕊试液仍是 色,酚酞试液仍是 色。
教材再延伸
使用点滴板进行探究酸、碱化学性质的实验有什么优点
提示:使用点滴板进行实验,试剂的用量少,可节约试剂,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时可以同时完成几个实验,便于观察比较。
项目二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 步骤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 1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打磨过的镁条和1~ 2 mL稀盐酸 有 产生
②待镁条完全反应后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有 产生
③向完全反应后的②中滴加适量盐酸
实验 2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和 1~ 2 mL稀硫酸
②待氧化铜粉末完全反应后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有 生成
③向完全反应后的②中滴加适量稀硫酸
教材再延伸
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你有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别开,你能用哪些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提示:①用酸碱指示剂。②用pH试纸。③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不同点设计出实验方案,如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等。
项目三 探究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区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稀盐酸
方案 步骤 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方案1利用pH计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稀盐酸,再分别用pH计测定其pH pH较小的一瓶为10%的稀盐酸 另一瓶则为5%的稀盐酸
方案2利用酸碱指示剂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稀盐酸,再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 颜色较深的一瓶为10%的稀盐酸
方案3利用锌片与酸的反应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稀盐酸 产生气泡快且多的一瓶为10%的稀盐酸
方案4利用碳酸钙与酸的反应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钙,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稀盐酸 反应更快且气泡产生更多的一瓶为10%的稀盐酸
多维演练
1.(2024·泰安泰山区月考)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孔穴3起空白对照作用
B.因为孔穴2和5中是酸溶液,所以都为无色
C.孔穴6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D.向孔穴1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
2.(2024·济南市中区质检)“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硝酸钾     B.氧化铜
C.氢氧化钾 D.碳酸钾
3.东营某化工厂产生的污水pH=2,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达标后再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测: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
B.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
C.验证: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处理未达标
D.应用: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
4.常温下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
B.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pH=7
5.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4·聊城期末)如图所示是“碱的化学性质”,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溶液,可溶性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2)若盐为硫酸铜,其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为 ,
氢氧化钙可以与碳酸钠反应,而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其原因是 。
(3)若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写出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 。
(4)若酸为稀盐酸,将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其中,待反应结束后想确定溶质成分,只需单独使用下列用品或试剂做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的是 (填字母)。
A.Mg  B.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
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酸溶液的化学性质时,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基于宏观视角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如图1)
(1)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试管D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的pH (填“>”“<”“=”或“≤”)7。
任务二:基于微观视角探究酸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如图2)。
(4)烧杯A和B中分别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向烧杯A和B中加入经打磨的镁条,都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相同现象的原因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 (填符号)。
(5)分别向烧杯A和B中加入Ba(NO3)2溶液,烧杯B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而烧杯A中无明显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性质差异的原因是 。 学生实验7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实验活动
项目一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1.实验步骤
(1)在洁净的点滴板上或小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稀盐酸、稀硫酸、白醋、柠檬汁和自来水。
(2)分别向上述5种溶液中滴加1~2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将石蕊试液换成酚酞试液,重复上述操作,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用5片pH试纸分别测上述5种溶液的pH,读出并记录溶液的pH。
(4)将上述待测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肥皂水、蔗糖水和食盐水。重复②③实验步骤。
2.实验现象与结果
(1)稀盐酸、稀硫酸、柠檬汁、白醋的pH <7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 ,使酚酞试液 不变色 。
(2)NaOH溶液、Ca(OH)2溶液、肥皂水的pH >7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变蓝色 ,使酚酞试液 变红色 。
(3)蔗糖水、食盐水pH =7 ,不能使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变色,即石蕊试液仍是 紫 色,酚酞试液仍是 无 色。
教材再延伸
使用点滴板进行探究酸、碱化学性质的实验有什么优点
提示:使用点滴板进行实验,试剂的用量少,可节约试剂,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时可以同时完成几个实验,便于观察比较。
项目二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 步骤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 1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打磨过的镁条和1~ 2 mL稀盐酸 有 气泡 产生 Mg+2HCl===MgCl2+H2↑ 
②待镁条完全反应后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有 白色沉淀 产生 MgCl2+2NaOH=== Mg(OH)2↓+2NaCl 
③向完全反应后的②中滴加适量盐酸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Mg(OH)2+2HCl=== MgCl2+2H2O 
实验 2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和 1~ 2 mL稀硫酸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CuO+H2SO4=== CuSO4+H2O 
②待氧化铜粉末完全反应后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有 蓝色沉淀 生成 CuSO4+2NaOH=== Cu(OH)2↓+Na2SO4 
③向完全反应后的②中滴加适量稀硫酸  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Cu(OH)2+H2SO4=== CuSO4+2H2O 
教材再延伸
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你有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别开,你能用哪些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提示:①用酸碱指示剂。②用pH试纸。③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不同点设计出实验方案,如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等。
项目三 探究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区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稀盐酸
方案 步骤 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方案1利用pH计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稀盐酸,再分别用pH计测定其pH pH较小的一瓶为10%的稀盐酸 另一瓶则为5%的稀盐酸
方案2利用酸碱指示剂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稀盐酸,再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 颜色较深的一瓶为10%的稀盐酸
方案3利用锌片与酸的反应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稀盐酸 产生气泡快且多的一瓶为10%的稀盐酸
方案4利用碳酸钙与酸的反应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钙,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稀盐酸 反应更快且气泡产生更多的一瓶为10%的稀盐酸
多维演练
1.(2024·泰安泰山区月考)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孔穴3起空白对照作用
B.因为孔穴2和5中是酸溶液,所以都为无色
C.孔穴6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D.向孔穴1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
2.(2024·济南市中区质检)“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D)
A.硝酸钾     B.氧化铜
C.氢氧化钾 D.碳酸钾
3.东营某化工厂产生的污水pH=2,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达标后再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检测: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
B.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
C.验证: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处理未达标
D.应用: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
4.常温下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D)
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
B.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pH=7
5.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4·聊城期末)如图所示是“碱的化学性质”,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溶液,可溶性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OH- (填离子符号)。
(2)若盐为硫酸铜,其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为 产生蓝色沉淀 ,
氢氧化钙可以与碳酸钠反应,而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其原因是 所含的金属离子不同 。
(3)若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写出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4)若酸为稀盐酸,将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其中,待反应结束后想确定溶质成分,只需单独使用下列用品或试剂做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的是 BC (填字母)。
A.Mg  B.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
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酸溶液的化学性质时,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基于宏观视角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如图1)
(1)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
(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3)试管D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的pH ≤ (填“>”“<”“=”或“≤”)7。
任务二:基于微观视角探究酸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如图2)。
(4)烧杯A和B中分别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向烧杯A和B中加入经打磨的镁条,都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相同现象的原因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 H+ (填符号)。
(5)分别向烧杯A和B中加入Ba(NO3)2溶液,烧杯B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NO3)2===BaSO4↓+2HNO3 ,而烧杯A中无明显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性质差异的原因是 酸根离子不同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