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花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花钟》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9 20: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花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花钟》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发现”,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花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在第一自然段中写花的开放,语言表达形式极其丰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花,但很少关注花朵开放的时间,更缺乏有关花朵开放原因的知识,课文中涉及的花有些他们也不熟悉。因此,师生课前要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如花朵图片、不同花开放的时间等。在阅读方面,他们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生只有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2.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
3.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培养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任务一:回顾旧知,整体感知。
1.开门见山入课题,板题,生齐读。
2.抽生认读词语。(发现都是描写花的;拓展)
3.交流:花钟是什么样子的?(提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
(1)汇报:一位植物学家曾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
(2)那这样的“花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神奇、好看……)
任务二:品读感悟,发现表达。
1.哪些花会依次开放呢?这些花分别是在哪些时间段开放的呢?用“o”标识出你所看到的花名,用“——”划出花开放的时间。
(1)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生圈画。
(2)生汇报,抽生上黑板圈画对应的“花名”。
A、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紫茉莉、月光花、夜来香、昙花……(发现花钟里的花是不同的)
B、汇报开花的时间:凌晨四点、五点左右、早上七点……(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引导找中心句。(板书:适当删减)
2.出示变形后的课文再读,思考:这些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按时间顺序)
(1)思考:除了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你还发现了什么?(关注时间词所在的位置不同:有的时间在前,有的时间在中间。)
(2)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全都这样写呢?(单调、枯燥了,这样的表达是富有变化的。)
任务三:对比阅读,迁移运用。
1.刚刚我们说的是几点钟,什么花开了,但课文可不这么写,课文中的表达很有特点,大家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品读重点句子。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2)交流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体会相同意思不同表达方式的好处。
过渡:这些花开时都是什么样的呢?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
(3)抓关键词体会拟人修辞的好处。(把花当人来写)
A、“吹起” “舒展”(赋予人一样的动作)
B、“醒来”“苏醒”(行为)
C、“绽开”“含笑一现”(神态)
D、“欣然怒放”(心情) 理解意思:愉快的盛开。
(4)小结:有没有发现这些动作、行为、神态和心情非常熟悉的,你也做过这些动作,比如——绽开笑脸、醒来。你看,作者这样写,文章就很生动。
3.引导文中有几处是没有用到这样的方法来写,你能尝试选择依据,尝试表达吗?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伸了伸懒腰,睁开了眼睛,开始欣赏美丽的夜色。
(1)思考:那作者为什么不全部写成这样呢?(因为它有变化)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这段话,感受作者表达的魅力。
3.尝试镂空背诵。
任务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读第一段关键句,过渡:刚刚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文中只写了九种,按理来说,应该有多少种?(12种,或者24种)关注省略号。
(1)如果花钟上只有这些花,还有些少,这个花钟还不够精准,为了让这个花钟更精准,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资料,如果大家能够用上刚才学到的表达方法来写一写,补充进课文中,那这个花钟就更加精准了。(出示)
(2)选择两种花和同桌交流它们的开放,建议大家在交流的时候也赋予他们人一样的动作、神态、情感,也可以不用,有时候可以把时间词放在前面,有时候可以把时间词放在中间,这样有变化的表达,才更有魅力!
预设:上午六点,龙葵花睁开了睡眼,欣喜地打量着全新的一天;蒲公英则在七点左右,准备好了洁白的降落伞,准备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回到关键句,迁移运用,找第二自然段关键句。(板书:提取整合)
(1)书中的泡泡语也给了我们提示“这两个自然段中,各有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呢?”找到这些关键句,借助它们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2)小结:第一步:读课文感知内容;第二步:找到提示段落主要意思的句子——关键语句;第三步:对关键句进行加工,不要的删掉,提取的重要信息,合一合,连一连,成为段落的大意。
3.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你喜欢的词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3)推荐阅读《儿童自然探秘百科》。
【板书设计】
13.花钟
语言有变化 抓关键句
留心观察 适当删减
事物抓特点 提取整合
【课后反思】
自我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目标1通过课前的字词认读检测和课堂上孩子们的朗读来看,这一目标已达成;课堂上,预设通过课题质疑“花钟”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在文中最后一段找到了关键句,让学生对“花钟”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教师引导、同伴合作、多样朗读等方法让学生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抓住花开的不同位置,描写花的词语体会文中句式的灵活多变,读中感受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形象地写出了花朵开放的颜色和姿态。随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现本段的关键句,再学以致用,拓展到第2自然段进行学习,学生也快速的找到了本段的关键句,目标2、3顺利达成。
二、问题反思:
1.调控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依据教学的进展激发鼓励学生和调整自己的教学。
2.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没有给学生有效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三、教学重建:
1.备课时要做到充分“备学生”,要充分预设,这样才能有效的调控。其次,应多锤炼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活动能及时地、适度地作出评价,能够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如“你读出了蔷薇开得可爱”,“你读出了万寿菊的愉快盛开”“你的声音真动听”等,并适时地启发、点拨学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2.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应该根据情况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并进行必要的拓展,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