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六中2024-2025学年(上)高2025届第四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满分 4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题,共45分)
1.下图为反山良渚文明墓地第12号墓出土的瑁杖组合玉钺复原图,该文物整体造型似斧斤,两面刃的上部各雕有浅浮雕神人兽面纹,由玉钺、玉瑁、玉杖三个主体构成。该玉钺反映了()
A.对外战争是良渚人生活的主旋律
B.良渚文明注重农业文明区域的开拓
C.良渚人拥有相对集权的古国首领
D.良渚文明已是形态成熟的国家政权
如图为战国末期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的“大九州说”示意图。《史记》中这样表述:天下由九州组成,每州内又有九州,故共有九九八十一小州。九州外由裨海即小海环绕,州与州之间不相连。中国为其中之一,叫“赤县神州”。据此可知,这一学说()
A.初步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
B.未能突破狭隘的传统地理观念
C.有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D.难以获得封建王朝政府的重用
3.下表为元代郭守敬版《二十四孝》所辑录故事 时期分布及代表作品。
时期 数量 代表作品
远古时代 1 虞舜(孝感动天)
春秋时期 5 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
两汉时期 6 汉文帝(亲尝汤药)、董永(卖身葬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9 王祥(卧冰求鲤)、郭巨(埋儿奉母)
唐宋时期 3 唐夫人(乳姑不怠)、朱寿昌(弃官寻母)
据表可知,《二十四孝》突出反映了()
A.孝道文化始终是儒家思想核心
B.儒学社会尊崇地位的嬗变
C.孝道文化社会政治功能 演变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异化
4.宋仁宗之前,图书流传不多,政府禁止民间私印书籍的范围主要限于天文、历法、谶纬之书,范围较窄;但仁宗之后,书坊林立,政府禁书范围和种类愈加广泛,禁印之列主要有边防、兵机、夷狄、国史、经书、文人专集、趣味图书、日录、小报等书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事对抗的需要 B.雕版印刷技术的普及
C.中央集权的强化D.政府思想控制的加强
5.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谭纶向朝廷上疏:“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谭纶奏疏意在()
A.恢复民间海外贸易 B.废除海禁政策
C.赋予白银法币地位D.对倭剿抚并重
6.1866年总理衙门大臣奕訢等奏请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招收进士、翰林等学习西方天文学和算学,文渊阁大学士倭仁激烈反对,提出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变夏为夷”,可能导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场“同文馆之争”()
A.源自双方阶级属性的不同 B.突破了“中体西用”观念
C.双方都具有民族主义立场 D.导致了洋务运动停滞
7.下表为1923年《密勒氏评论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投票结果:
排名 姓名 得票数 排名 姓名 得票数
1 孙中山 1315 7 王正廷 925
2 冯玉祥 1217 8 张春 915
3 顾维钧 1211 9 阎锡山 724
4 王宠惠 1117 10 余日章 703
5 吴佩孚 995 11 黎元洪 671
6 蔡元培 969 12 胡适 613
据此可知当时的()
A.民主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民众希望改变政治失序的局面
C.群众对军阀政治持否定态度
D.基层民众对现实政治较为认同
8.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我们生产的越好,社会主义的实现就越早》宣传画,画中是上海电线厂的一名工人,正推着一大卷电线.木头卷轮外部还贴有“超额完成计划200%”的标语。该画作表现的时代主题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
C.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
9.1989年,国家领导人在谈话中,借用“井水不犯河水”的谚语来表明中国内地不会将香港“社会主义化”,同时香港也不能挑战内地的政治制度,后来又强调“井水不犯河水”包括“河水不犯井水”的完整含义。这些谈话()
A.完整解释了“一国两制”的内涵 B.有助于香港回归前的平稳过渡
C.明确了“两制”具有对等的地位D.扩大了香港具有的高度自治权
10.下图是古埃及国王纳尔迈(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祭祀化妆时使用的调色板。正面纳尔迈头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与高级祭司和军队一起巡视战场;反面纳尔迈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右手紧握权标击打敌人,一只隼鹰将三角洲地方的俘虏带来交给国王。据此可知()
A.浮雕展现文明融合进程 B.古埃及王权已达到顶峰
C.战争推动埃及统一过程D.宗教祭祀反映经济形态
11.下表为奥斯曼帝国1480年-1629年阿克切(货币)含银量和物价指数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年份 消费价格指数(CP I)每克阿克切的银含量
1480-1489 1.30 0.68
1520-1529 1.87 0.66
1580-1589 3.35 0.39
1600-1609 5.43 0.29
1620-1629 5.56 0.25
A.奥斯曼成为殖民霸主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D.工业革命的发生
12.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骑士,他坚持按照古老的骑士传统行事,坚持善良的内心,始终侠义为怀。但每次他奋力拼杀,却根本无法伤害到现实的敌人。他的悲剧()
A.折射出西班牙大国地位的下降 B.反映出封建贵族阶层走向没落
C.说明了国家主权意识受到挑战D.讽刺了已脱离时代的骑士制度
13.自16世纪以来英国是奴隶贸易的领导者。在顶峰时期占据全球2/3的奴隶贸易份额。但是到18世纪末,英国出现全国性规模的废奴运动。1807年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了奴隶贸易。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废奴主义的影响 B.英国国家实力衰落
C.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D.殖民地民众的抗争
14.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称:“任何美国的对亚洲政策都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的现实......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永远将中国置于国际大家庭之外。”尼克松的这种态度主要是考虑()
A.重构美国的全球战略
B.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孤立中国政策已破产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15.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的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多元世界的共同追求 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 55分)
16.科技进步 人类社会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两起中英两国群众运动的会话场景。
序列 背景 会话内容 结局
场景一 1811年,一群工人秘密聚集在诺丁汉郡 演讲者:“现在,以卢德将军的名义,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捣毁奸商们的织袜机。他们为了让劣质的织袜抢占市场,无情地压低我们的收入,他们还不顾行业规矩,雇佣那些廉价而没有技术的劳工操作织机......现在,让我们拿起武器去围攻威廉的工厂,去袭击伯顿的机器。” 卢德运动很快遭到英国企业主、警察和陆军联合镇压而失败,工厂织机得到了有效保护,新技术最终普及推广。
场景二 1881年,沈葆桢向南海知县徐赓陛问询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被织工捣毁一事。 徐赓陛:“在机工藉端酿事,固应严惩,而所用机器俗名“鬼濩”、又名丝偈'者,卑职详加考察,每偈约用女工四百余人,男工一百余人。无论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且一工之作,可抵十工之用。统计江浦一带共有机器一十一座,应用四千四百余工,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 陈启源被迫把缫丝厂迁到澳门,改名“复和隆”后才得以继续经营。
-分摘自《论英国卢德运动的特征》和《1881晚清蒸汽缫丝机引发的血案》
材料二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在现代工业生产上,而且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在迅速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式、营销推广方式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化。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个规模庞大、拉动效应极强的新兴市场正在孕育形成。
-摘编自兰建平《“第三次浪潮”到“第三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人开始担忧新技术的到来将会淘汰部分传统行业或取缔某些人工岗位,这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失业等问题,这一观点被当代史学家称为“卢德悖论”。当今世界,人们经常自发组织起来,通过书籍、演讲、网络等方式传播相关观点,如武汉司机联名要求取消“萝卜快跑”,马斯克等千人联名要求暂停ChatGPT等高级AI的研发进程......那么随着新一轮“卢德悖论”的出现,当今世界该如何选择?或许,答案正如百年前卢德运动者们的口号一样-“工作,暴动或另一个!(WORKOR RIOTONEORTHEOTHER!)”。
-摘编自中国经济新闻网《AI时代的到来是否会掀起新的卢德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两起运动爆发的共同原因,并简析新技术推广在中英两国“命运迥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请结合所学史实与唯物史观,反驳“卢德悖论”。
17.“关陇集团”和“关中本位政策”是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概念,它对于研究北朝隋唐社会政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寅恪先生将北魏时期到隋唐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周围的军功门阀贵族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他认为“有唐一代三百年间其统治阶级之变迁升降,即是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所纠合集团之兴衰及其分化。”在李唐初期,关陇集团力量犹未衰损,故皇室仍需遵守“关中本位”的相应要求,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系统之阶级,故李氏据帝位,主其轴心,其他关陇诸族入则为相,出则为将。除应有精神上独立自成一系统之文化政策,需有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政策,以关陇地域为本位之坚固团体。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940年)
材料二武则天破坏集团的工作首推科举制,大倡文辞之科破格用人,而文辞之科的进士科地位远胜明经科,这与关陇集团推崇的华夏正统治国理念是大相径庭的。她还开设武举科,面向天下搜罗武术和将兵奇才。此后,武则天又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升谱限”,进入士族之列,皇后之武姓被定为第一等。武则天还把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逐步东移到洛阳,改变关中本位政策下以长安为信仰中心的格局。她还以婚姻为纽带,缔结了“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以武氏集团介入关陇集团内部。这些举措彻底将关陇集团拉了下来。
-曹印双《试析陈寅恪先生的关陇集团概念》
(1)据材料一,对唐初“关中本位政策”做出合理解释。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武则天将关陇集团“拉了下来”的举措。
18.近来,“悟空热”席卷全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为现代中国数次“悟空热”(或西游记改编热)时期的代表作品与时评情况。
时期 代表作品 作品简介
民国时期 《孙行者大战金钱豹》(电影,19 讲述了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与狡猾的妖王“金钱豹”斗智斗勇,最终救回汪家小姐的故事。导演在孙中山逝世后,结合戏曲与影视,26) 向社会警示革命存在的潜在威胁。
《盘丝洞》(电影1927) 影片主题为“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在片中,蜘蛛精作为主体主动追求爱情,希望掌控唐僧师徒的一切,但最终被孙悟空识破。最后,孙悟空因功被佛祖册封为斗战胜佛,即“经过勇敢战斗获得胜利的觉悟者”。一时间,上海电影院几乎满座,但后来这部电影被“怪力乱神,有伤风俗”为由遭到了政府的封禁。
建国初期 《三打白骨精》(戏曲,1960) 以绍剧形式,借唐僧肉眼凡胎,人妖不分,混淆是非,冤枉好人的故事,来抒发他对国际修正主义者的一腔义愤。毛泽东对此特评到:“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大闹天宫》(动画,1961) 以手绘动画形式展示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故事,并借鉴了敦煌壁画古典美学和京剧、唢呐等古典音的旋律和节奏。在海外互联渠道淤阻的形势下,向民众展露了向传统文化“探胜求宝”的民族自信。
改革开放时期 《西游记》(电视剧,1986) 以吴承恩版《西游记》为蓝本,讲述了唐僧师徒和众多妖魔鬼怪、仙佛僧道之间的戏剧冲突,最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既包容了人性的丰富内涵,又超越了世俗的生死悲苦,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激越昂扬的时代氛围。《光明日报》评论道:“那时极左思潮还没有彻底清除,正是杨洁导演等工作者心怀理想信念、冲破思想樊篱,才为我们再度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黑神话:悟空》(游戏,2024) 以《西游记》核心思想为宗,讲述取经后孙悟空因放弃佛位,导致被天庭诛杀。玩家需扮演“天命人”重走西游之路,反抗天庭,复 活大圣,最终摘下金箍,打破轮回之道。《人民日报》评论道:“出圈的是一款游戏,出海的是中国文化。守正创新,丰富路径,增强文化自信,就能掌握通关文案,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提取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悟空·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清晰)
答案及简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简析:本题考查良渚文化玉钺的象征意义。玉钺作为礼器是最高军事权力标志,在良渚文化中掌握在首领手中,说明当时有相对集权的古国首领。仅玉钺不能得出对外战争是生活主旋律,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文明区域开拓,B 项错误;良渚文明还不是形态成熟的国家政权,D 项错误。所以答案是 C。
2.答案:D
简析:本题推断邹衍 “大九州说” 的影响。该学说突破传统中国居中观念,但封建王朝多以天朝上国自居,此学说难以被重用。它未展现世界整体轮廓,A 项错误;已突破狭隘地理观念,B 项错误;与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无关,C 项错误。故答案为 D。
3.答案:C
简析:本题分析《二十四孝》所反映的本质。从不同时期孝道故事分布可知,其反映了社会政治对孝道文化需求和利用的演变,远古用于部落和谐,两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等。不能确定孝道是儒家核心,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儒学地位嬗变,B 项错误;未表明儒学正统地位异化,D 项错误。所以答案是 C。
4.答案:B
简析:本题探究宋仁宗前后政府禁书范围变化的原因。宋仁宗后书坊林立,图书流传广,因雕版印刷普及,促使政府扩大禁书范围。军事对抗不能解释禁印文人专集等,A 项错误;中央集权强化与禁书范围变化无直接因果,C 项错误;政府思想控制加强是影响非原因,D 项错误。因此答案为 B。
5.答案:A
简析:本题剖析谭纶奏疏的目的。谭纶指出海禁使福建沿海民贫盗起,其意图是恢复民间海外贸易以解决民生问题。未提及废除海禁政策,B 项错误;与白银法币地位无关,C 项错误;主要不是抗倭策略,D 项错误。所以答案是 A。
6.答案:C
简析:本题分析 “同文馆之争” 的本质。奕訢和倭仁都是为维护清朝统治,都具民族主义立场。双方阶级属性相同,A 项错误;未突破 “中体西用”,B 项错误;没有导致洋务运动停滞,D 项错误。故答案为 C。
7.答案:B
简析:本题推断 1923 年投票结果反映的社会状况。当时政治动荡,民众希望通过支持政治、军事人物改变政治失序局面。不能说明民主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A 项错误;军阀冯玉祥得票高,不能说群众否定军阀政治,C 项错误;当时基层民众对现实政治不满,D 项错误。所以答案是 B。
8.答案:B
简析:本题解读宣传画的时代主题。1954 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宣传画体现工人生产热情,反映工业化建设热潮。1956 年底社会主义制度才确立,A 项错误;1958 年大跃进才全面展开,C 项错误;1956 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 项错误。因此答案为 B。
9.答案:B
简析:本题分析国家领导人谈话的作用。借用谚语强调大陆和香港制度不同应和平相处,有助于香港回归前平稳过渡。与 “一国两制” 内涵无关,A 项错误;“两制” 地位不对等,C 项错误;不是扩大香港自治权,D 项错误。所以答案是 B。
10.答案:C
简析:本题推断纳尔迈调色板反映的历史信息。国王纳尔迈头戴上下埃及王冠作战,表明军事活动在埃及统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未体现文明融合,A 项错误;不能判断王权达顶峰,B 项错误;无法反映经济形态,D 项错误。故答案为 C。
11.答案:C
简析:本题解释奥斯曼帝国数据变化原因。其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与欧洲价格革命有关,大量白银流入冲击其财政体系。奥斯曼未成为殖民霸主,A 项错误;商业革命与货币贬值等无直接关联,B 项错误;工业革命时间不符,D 项错误。所以答案是 C。
12.答案:D
简析:本题剖析《堂吉诃德》主人公悲剧的原因。堂吉诃德坚持过时骑士传统,其悲剧讽刺了脱离时代的骑士制度。无法得出西班牙大国地位下降等结论,A、B、C 项错误。因此答案为 D。
13.答案:C
简析:本题探究英国废奴运动的主要原因。18 世纪末工业革命使英国侵略形式改变,经济发展促使其放弃奴隶贸易。欧洲废奴主义是次要因素,A 项错误;英国实力上升,B 项错误;殖民地民众抗争非主要原因,D 项错误。所以答案是 C。
14.答案:A
简析:本题分析尼克松态度的目的。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在冷战中处劣势,尼克松想改善对华关系重构全球战略。多极化趋势未加强,B 项错误;70 年代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才破产,C 项错误;越南战争泥潭不是主要考虑因素,D 项错误。故答案为 A。
15.答案:A
简析:本题理解迈克尔 杰克逊歌曲在中国传播的意义。其在中国传播且催生相似作品,说明中美价值观有共同处,体现多元世界共同追求。不能说明世界文化多元化趋势,B 项错误;“良知复兴” 运动未席卷全球,C 项错误;我国 90 年代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D 项错误。所以答案是 A。
二、非选择题
16.
(1)答案:共同原因:新技术的推广,使得大量手工劳动者失业(或经济利益降低)。新技术推广 “命运迥然” 的原因:①政治上: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新技术得到政府支持和保护;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技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国外资本的压制。②经济上: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③思想上:英国形成了自由主义的思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④社会上:英国拥有广阔殖民地市场,对新技术需求更加强烈;中国劳动力充足,新技术推广会导致大量手工业者失业,不利于清政府统治。
简析:本题考查从材料提取信息归纳原因的能力。从材料中工人对织袜机、缫丝厂工人对机器的态度可知共同原因是新技术致手工劳动者失业或利益受损。对于命运不同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方面对比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利于新技术推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阻碍;英国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快,中国小农经济主导、民族资本发展慢;英国自由主义思想有利,中国儒家思想保守;英国殖民地市场需求大,中国劳动力多怕失业影响统治,综合得出答案。
(2)答案:①促进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渐发展起来;③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减少,从事服务业人口比重有所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④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⑤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简析:本题分析现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据材料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生活方式、企业经营等方面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劳作方式、企业管理、社会结构、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等角度阐述,如信息技术使生产更集约,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改变社会就业结构,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全球化等。
(3)答案:①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是不可抗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举例:如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中国转型进入封建时代,珍妮纺纱机的问世推动了人类文明进入工业化时代)。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技术进步有利于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和劳动协作,带来了就业方式的变革,解放了部分传统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如互联网兴起,推动了一批职业网红、新媒体人等新型灵活岗位;远程办公、自由职业和共享经济的兴起,使得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③社会矛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这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举例:如福特制/流水线生产推动了汽车消费的增加,进而带动了全美汽车工人的就业)。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会不断完善以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如教育体系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举例:如工业革命时期英、德等国实施的职业教育、劳动保障法等)。
简析:本题要求反驳 “卢德悖论”,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趋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角度,结合历史实例,如铁犁牛耕、珍妮纺纱机、互联网等带来的社会变革,说明技术进步虽有短期冲击,但总体推动社会发展,创造就业,促进制度完善,从而反驳该悖论。
17.
(1)答案:①以关陇区域为政治经济文化重心;②由关陇集团与皇室垄断把持政权;③围绕整军务农富国强兵,充实关陇区域的物质基础。
简析:本题概括唐初 “关中本位政策” 的内涵。从材料中皇室与关陇集团关系、政策对关陇地区物质建设要求等方面提取关键信息,如以关陇为重心、集团与皇室垄断政权、整军务农富强关陇等,进行归纳总结。
(2)答案:①将进士科地位规定高于明经科,打破了关陇集团在选官考试中 “累世经学” 优势地位;②开设武举,有利于破除关陇集团的军功贵族世袭,由中央掌握军事人才;③修《姓氏录》,有利于提高庶族官员的社会地位,破除关陇集团以门第垄断政治特权的行为;④将都城迁移到洛阳,有利于回避关陇集团的势力范围和不同士族集团间的制衡;⑤加强政治联姻,有利于打破关陇集团内部的姻亲联系,减轻裙带风气。
简析:本题分析武则天打击关陇集团的举措。依据材料中武则天科举改革、修改氏族志、迁都、联姻等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其对关陇集团在选官、军事、政治特权、势力范围、内部关系等方面的冲击,说明如何将其 “拉了下来”。
18.
答案:悟空 缩影
孙悟空这一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中,成为了时代的生动缩影。民国时期,孙悟空对抗 “金钱豹”,向社会警示革命存在的潜在威胁,反映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要求,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任务;蜘蛛精主动追求爱情,体现出近代女性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解放。19 世纪 60 年代,在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环境下,《三打白骨精》借唐僧肉眼凡胎,人妖不分,混淆是非,来借此抒发了对国际修正主义者愤怒。改革开放时期,电视剧《西游记》以吴承恩版《西游记》为蓝本,讲述唐僧师徒的经历。营造了自由宽松、激越昂扬的时代氛围,进一步的解放人们的思想、冲破思想樊篱,为后来的繁荣景象奠定基础。
总之,孙悟空的形象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不断演变,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特点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简析:本题要求以 “悟空 缩影” 写历史短文。首先明确主题是孙悟空形象反映时代特征。然后按时期分析,民国时期结合作品背景阐述其反映的革命与社会思潮;60 年代联系外交环境说明作品的政治寓意;改革开放时期从电视剧营造氛围解读其对思想解放的作用。最后总结孙悟空形象演变与时代的紧密联系,做到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