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欢迎专家指导!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599 - 649) 六 国 论 (宋 苏洵)二读课文
夯实基础,品味语言要求:对照注解,疏通文意;并圈画出自己难以解决的疑难词、句。 1、古今异义
A、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可谓智力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暴秦之欲无厌
暴霜露
亡为暴2、一词多义3、翻译句子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
劫哉!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又在六国下矣!
1、古今异义
A、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可谓智力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暴秦之欲无厌
暴霜露
(丧失,丢失)(灭亡,动词)(作为,动词)
(成为,动词)
(被,介词)
(治理,动词)
亡为暴(凶暴、残酷的,形容词)(暴露,动词)2、一词多义3、翻译句子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
劫哉!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又在六国下矣!
三读课文
整体感知,赏析结构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 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弊 在 赂 秦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论 证)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论 点)(结 论)论证方法: 例证法,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 从本文的题目可以看出文章是要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按理文章写到第三段就论证充分了,第四段如仅作上文的收尾,完全可以简化,可是第四段不但论证得比较具体,而且作进一步的引申。第五段则由论六国转向其它方面,是否多余?思考探究意图:以古为鉴,讽喻当今 “赏析示例”的倒数第二段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其情其气,真是愤郁激切,感慨至深”。你们能否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六国、秦国、现实的情感?感情:仇秦国、哀六国、忧当世 《阿房宫赋》里“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总结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本课和《过秦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是哪一句?温故知新拓展训练 读“达·芬奇画蛋”有感 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依我看,这原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弗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一例。1、首段提出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
2、可以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三个小论点(即分论点)。 写作启示当堂演练 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登珠峰时,登到8000米时体力不支放弃了继续攀登,他说:“8000米就是我的生命极限。”
一个人在掘井,掘了很久,这时距离水层只有一墙之隔,然而他却半途而废了。 请以“坚持还是放弃”为话题列一篇议论文的结构提纲。作业布置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话题,自拟题目,并用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的方法,写好这篇议论文的第一段,100字左右。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