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2.(2024·襄阳模拟)“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由此可见,三国均注重(D)
A.农业生产 B.海外贸易
C.民族关系 D.发展经济
3.(2024·河南)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D)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
C.农业技术落后 D.商品经济衰退
4.(2024·荆门一模)《三国演义》中写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D)
A.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B.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C.曹操统一北方地区
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5.(2024·随州三模)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民族(A)
A.认同中原地区的文化
B.反抗西晋的腐朽统治
C.结束了政权分立局面
D.人口快速增长并迁徙
6.(2024·潜江一模)《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D)
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
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社会比较安定
7.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有关的一次战役是(D)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2024·宜昌三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时三百余年,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政权,最短的仅有两年。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是(D)
A.中外交流,道教传入
B.社会和谐,国家稳固
C.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D.政权分立,更替频繁
9.(2024·十堰模拟)《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B)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
10.(2024·咸宁模拟)据文献记载,北魏孝文帝因“群书南迁……文风北缺”而主张向南齐借书,以完备典籍。在访求书籍的同时,孝文帝还组织了对书籍的整理、校勘。此举措体现出孝文帝(C)
A.自身学养深厚 B.消除了改革阻力
C.注重文教事业 D.完善了政治制度
11.(2024·黄石三模)下面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
胡人牛耕图
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经济开发
C.中外交往频繁 D.北方政权分立
12.(2024·恩施二模)三国时期的王蕃把圆周率推算到3.155 6;魏晋时期的刘徽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为3.141 6;南朝时,祖冲之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体现了(C)
A.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B.政权的分裂与统一
C.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制度的变革与进步
13.【古代的人口迁移】(8分)
材料一 秦始皇初并天下,就徙各地豪杰和富有的人家于都城咸阳,这一下就徙了12万户。接着又南征北伐,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迁徙有罪的人50万,南戍五岭,和越民杂处。又北伐匈奴,悉收河南地,筑44县,并迁徙有罪的人到那里去居住。
——摘编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
材料二 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从东汉后期不断内迁,到西晋时,黄河流域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他们与当地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从西晋末年到东晋后期,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同当地民众共同开垦大量荒地,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迁徙人口的目的。(2分)
削弱地方贵族势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秦朝统治。(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人口迁移的空间方向,并分析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4分)
方向:由边疆向中原,由北方向南方。(2分)影响:增加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推动迁入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分)
国家政策;战乱。
14.(2024·福建)据下表可知,《齐民要术》(A)
时期 农书 内容主要来源
东汉 《四民月令》 日常农事活动
北朝 《齐民要术》 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
明朝 《农政全书》 大量引用《齐民要术》
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
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
15.(2024·广西)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A)
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
C.立意高远 D.题材广泛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1.4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练本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 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A
2.(2024·襄阳模拟)“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由此可见,三国均注重( )
A.农业生产
B.海外贸易
C.民族关系
D.发展经济
D
3. (2024·河南)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
C.农业技术落后
D.商品经济衰退
D
4.(2024·荆门一模)《三国演义》中写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
A.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B.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C.曹操统一北方地区
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D
5.(2024·随州三模)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民族( )
A.认同中原地区的文化
B.反抗西晋的腐朽统治
C.结束了政权分立局面
D.人口快速增长并迁徙
A
6.(2024·潜江一模)《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
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社会比较安定
D
7.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有关的一次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D
8.(2024·宜昌三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时三百余年,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政权,最短的仅有两年。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中外交流,道教传入
B.社会和谐,国家稳固
C.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D.政权分立,更替频繁
D
9.(2024·十堰模拟)《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
B
10.(2024·咸宁模拟)据文献记载,北魏孝文帝因“群书南迁……文风北缺”而主张向南齐借书,以完备典籍。在访求书籍的同时,孝文帝还组织了对书籍的整理、校勘。此举措体现出孝文帝( )
A.自身学养深厚
B.消除了改革阻力
C.注重文教事业
D.完善了政治制度
C
11.(2024·黄石三模)下面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经济开发
C.中外交往频繁
D.北方政权分立
A
12.(2024·恩施二模)三国时期的王蕃把圆周率推算到3.1556;魏晋时期的刘徽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为3.1416;南朝时,祖冲之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体现了( )
A.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B.政权的分裂与统一
C.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制度的变革与进步
C
13.【古代的人口迁移】(8分)
材料一 秦始皇初并天下,就徙各地豪杰和富有的人家于都城咸阳,这一下就徙了12万户。接着又南征北伐,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迁徙有罪的人50万,南戍五岭,和越民杂处。又北伐匈奴,悉收河南地,筑44县,并迁徙有罪的人到那里去居住。
——摘编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
材料二 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从东汉后期不断内迁,到西晋时,黄河流域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他们与当地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从西晋末年到东晋后期,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同当地民众共同开垦大量荒地,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迁徙人口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人口迁移的空间方向,并分析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分)
削弱地方贵族势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秦朝统治。(答出两点即可)
方向:由边疆向中原,由北方向南方。(2分)
影响:增加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推动迁入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
国家政策;战乱。
14. (2024·福建)据下表可知,《齐民要术》( )
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
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
时期 农书 内容主要来源
东汉 《四民月令》 日常农事活动
北朝 《齐民要术》 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
明朝 《农政全书》 大量引用《齐民要术》
A
15. (2024·广西)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 )
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
C.立意高远
D.题材广泛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2.(2024·襄阳模拟)“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由此可见,三国均注重(D)
A.农业生产 B.海外贸易
C.民族关系 D.发展经济
3.(2024·河南)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D)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
C.农业技术落后 D.商品经济衰退
4.(2024·荆门一模)《三国演义》中写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D)
A.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B.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C.曹操统一北方地区
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5.(2024·随州三模)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民族(A)
A.认同中原地区的文化
B.反抗西晋的腐朽统治
C.结束了政权分立局面
D.人口快速增长并迁徙
6.(2024·潜江一模)《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D)
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
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社会比较安定
7.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有关的一次战役是(D)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2024·宜昌三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时三百余年,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政权,最短的仅有两年。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是(D)
A.中外交流,道教传入
B.社会和谐,国家稳固
C.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D.政权分立,更替频繁
9.(2024·十堰模拟)《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B)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
10.(2024·咸宁模拟)据文献记载,北魏孝文帝因“群书南迁……文风北缺”而主张向南齐借书,以完备典籍。在访求书籍的同时,孝文帝还组织了对书籍的整理、校勘。此举措体现出孝文帝(C)
A.自身学养深厚 B.消除了改革阻力
C.注重文教事业 D.完善了政治制度
11.(2024·黄石三模)下面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
胡人牛耕图
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经济开发
C.中外交往频繁 D.北方政权分立
12.(2024·恩施二模)三国时期的王蕃把圆周率推算到3.155 6;魏晋时期的刘徽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为3.141 6;南朝时,祖冲之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体现了(C)
A.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B.政权的分裂与统一
C.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制度的变革与进步
13.【古代的人口迁移】(8分)
材料一 秦始皇初并天下,就徙各地豪杰和富有的人家于都城咸阳,这一下就徙了12万户。接着又南征北伐,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迁徙有罪的人50万,南戍五岭,和越民杂处。又北伐匈奴,悉收河南地,筑44县,并迁徙有罪的人到那里去居住。
——摘编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
材料二 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从东汉后期不断内迁,到西晋时,黄河流域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他们与当地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从西晋末年到东晋后期,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同当地民众共同开垦大量荒地,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迁徙人口的目的。(2分)
削弱地方贵族势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秦朝统治。(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人口迁移的空间方向,并分析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4分)
方向:由边疆向中原,由北方向南方。(2分)影响:增加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推动迁入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分)
国家政策;战乱。
14.(2024·福建)据下表可知,《齐民要术》(A)
时期 农书 内容主要来源
东汉 《四民月令》 日常农事活动
北朝 《齐民要术》 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
明朝 《农政全书》 大量引用《齐民要术》
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
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
15.(2024·广西)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A)
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
C.立意高远 D.题材广泛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