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2024·云南)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A)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2.(2024·十堰模拟)《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与此相关的举措是(A)
A.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D.抑制武将,提拔文臣
3.(2024·孝感三模)耶律德光取得燕云十六州后,把原来由畜牧业经营为主的方针改而转向契丹腹地以西仍以畜牧为主,而渤海、燕云以农业为主的方针,并安置大批俘户,“计口授田”以事农桑。据此可知,辽朝(C)
A.改变原有生活习俗
B.推崇中原政治制度
C.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消除南方人地矛盾
4.(2024·黄石二模)“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C)
A.北宋结束割据 B.辽与北宋并立
C.南宋偏安江南 D.元朝实现统一
5.(2024·咸宁三模)《文献通考》中记载,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上供钱物共计1 503万(贯匹两),其中北方诸路只占六分之一,南方占六分之五。到南宋时,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据此判断,南宋(D)
A.统治集团腐败无能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营造浓厚读书风气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6.(2024·荆州二模)宋朝时,两浙地区“蚕一年八育”,扬州地区“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四川成都“蜀中富饶,罗纨锦绮等物甲天下”。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南方(C)
A.成为主要粮仓 B.商业贸易繁荣
C.丝织生产发达 D.科技成就突出
7.(2024·宜昌模拟)元朝行省制打破自秦汉以来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极力不使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实际上元朝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材料反映出元朝(C)
A.中央集权的衰落 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国家治理的创新 D.君主专制的强化
8.(2024·新疆)据记载,北宋末年的开封有以说三国故事而知名的艺人霍四究,还有说五代故事的艺人尹常。南宋临安以讲小说出名的艺人有蔡和等五十二人之多。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
A.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B.主要文学形式是词
C.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9.(2024·河南)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B)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活字印刷术普遍使用
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10.(2024·武汉模拟)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运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的基础上,用胶泥刻字,再用火烧制字模排版,印完之后,松脂熔化,泥字拆开,可再次排版。上述材料说明宋代科技(D)
A.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B.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C.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在应用中改进创新
11.(2024·成都)元朝时,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是急递铺,用以传递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这些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说明元朝(B)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中央与地方联系加强
C.边疆地区战事不断
D.对外交流畅通无阻
12.【宋代商业发展和都市生活】(7分)
材料一 宋代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
——摘编自涂耀军、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材料二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摘编自[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业繁盛的原因。(2分)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3分)
政府高度重视;贸易范围广泛;有多条海上商道;以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为主要商品。(答出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的体现。(2分)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宋代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起来,出现许多专供市民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宋代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13.(2024·福建)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D)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
14.(2024·河南)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B)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进行了赋税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2024·云南)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A)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2.(2024·十堰模拟)《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与此相关的举措是(A)
A.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D.抑制武将,提拔文臣
3.(2024·孝感三模)耶律德光取得燕云十六州后,把原来由畜牧业经营为主的方针改而转向契丹腹地以西仍以畜牧为主,而渤海、燕云以农业为主的方针,并安置大批俘户,“计口授田”以事农桑。据此可知,辽朝(C)
A.改变原有生活习俗
B.推崇中原政治制度
C.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消除南方人地矛盾
4.(2024·黄石二模)“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C)
A.北宋结束割据 B.辽与北宋并立
C.南宋偏安江南 D.元朝实现统一
5.(2024·咸宁三模)《文献通考》中记载,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上供钱物共计1 503万(贯匹两),其中北方诸路只占六分之一,南方占六分之五。到南宋时,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据此判断,南宋(D)
A.统治集团腐败无能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营造浓厚读书风气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6.(2024·荆州二模)宋朝时,两浙地区“蚕一年八育”,扬州地区“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四川成都“蜀中富饶,罗纨锦绮等物甲天下”。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南方(C)
A.成为主要粮仓 B.商业贸易繁荣
C.丝织生产发达 D.科技成就突出
7.(2024·宜昌模拟)元朝行省制打破自秦汉以来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极力不使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实际上元朝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材料反映出元朝(C)
A.中央集权的衰落 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国家治理的创新 D.君主专制的强化
8.(2024·新疆)据记载,北宋末年的开封有以说三国故事而知名的艺人霍四究,还有说五代故事的艺人尹常。南宋临安以讲小说出名的艺人有蔡和等五十二人之多。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
A.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B.主要文学形式是词
C.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9.(2024·河南)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B)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活字印刷术普遍使用
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10.(2024·武汉模拟)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运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的基础上,用胶泥刻字,再用火烧制字模排版,印完之后,松脂熔化,泥字拆开,可再次排版。上述材料说明宋代科技(D)
A.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B.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C.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在应用中改进创新
11.(2024·成都)元朝时,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是急递铺,用以传递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这些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说明元朝(B)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中央与地方联系加强
C.边疆地区战事不断
D.对外交流畅通无阻
12.【宋代商业发展和都市生活】(7分)
材料一 宋代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
——摘编自涂耀军、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材料二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摘编自[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业繁盛的原因。(2分)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3分)
政府高度重视;贸易范围广泛;有多条海上商道;以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为主要商品。(答出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的体现。(2分)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宋代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起来,出现许多专供市民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宋代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13.(2024·福建)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D)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
14.(2024·河南)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B)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进行了赋税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1.6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练本
1. (2024·云南)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A
2.(2024·十堰模拟)《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与此相关的举措是( )
A.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D.抑制武将,提拔文臣
A
3.(2024·孝感三模)耶律德光取得燕云十六州后,把原来由畜牧业经营为主的方针改而转向契丹腹地以西仍以畜牧为主,而渤海、燕云以农业为主的方针,并安置大批俘户,“计口授田”以事农桑。据此可知,辽朝( )
A.改变原有生活习俗
B.推崇中原政治制度
C.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消除南方人地矛盾
C
4.(2024·黄石二模)“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北宋结束割据
B.辽与北宋并立
C.南宋偏安江南
D.元朝实现统一
C
5.(2024·咸宁三模)《文献通考》中记载,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上供钱物共计1 503万(贯匹两),其中北方诸路只占六分之一,南方占六分之五。到南宋时,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据此判断,南宋( )
A.统治集团腐败无能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营造浓厚读书风气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6.(2024·荆州二模)宋朝时,两浙地区“蚕一年八育”,扬州地区“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四川成都“蜀中富饶,罗纨锦绮等物甲天下”。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南方( )
A.成为主要粮仓
B.商业贸易繁荣
C.丝织生产发达
D.科技成就突出
C
7.(2024·宜昌模拟)元朝行省制打破自秦汉以来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极力不使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实际上元朝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材料反映出元朝( )
A.中央集权的衰落
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国家治理的创新
D.君主专制的强化
C
8. (2024·新疆)据记载,北宋末年的开封有以说三国故事而知名的艺人霍四究,还有说五代故事的艺人尹常。南宋临安以讲小说出名的艺人有蔡和等五十二人之多。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
A.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B.主要文学形式是词
C.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A
9.(2024·河南)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 )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活字印刷术普遍使用
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B
10.(2024·武汉模拟)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运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的基础上,用胶泥刻字,再用火烧制字模排版,印完之后,松脂熔化,泥字拆开,可再次排版。上述材料说明宋代科技( )
A.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B.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C.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在应用中改进创新
D
11. (2024·成都)元朝时,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是急递铺,用以传递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这些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说明元朝(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中央与地方联系加强
C.边疆地区战事不断
D.对外交流畅通无阻
B
12.【宋代商业发展和都市生活】(7分)
材料一 宋代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
——摘编自涂耀军、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
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材料二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摘编自[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业繁盛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3分)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贸易范围广泛;有多条海上商道;以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为主要商品。(答出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的体现。(2分)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宋代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起来,出现许多专供市民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宋代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13. (2024·福建)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 )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
D
14. (2024·河南)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进行了赋税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