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练本】1_7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原卷版+解析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练本】1_7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原卷版+解析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0 13:23:07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2024·内蒙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调兵权统归兵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其目的是(B)
A.解决倭患 B.强化皇权
C.增强国力 D.发展科举
2.(2024·鄂州二模)明初规定,军民人等出行超过百里,皆须向官府申请路引(通行证),州县关津要害之处遍设巡检司,稽查往来行人。上述规定反映了明朝(C)
A.推行海禁政策 B.限制商业发展
C.社会控制加强 D.法律日趋严苛
3.(2024·湖南)“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C)
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
4.(2024·荆门模拟)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明朝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是(C)
A.部队军纪严明 B.百姓大力支援
C.战术应对灵活 D.兵源质量优良
5.(2024·黄冈模拟)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徐光启(D)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6.(2024·荆州二模)明朝建立以后,组织全国人力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营建,使紫禁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D)
A.民族关系的和谐 B.社会的急剧转型
C.西方科技的传入 D.国家力量的支持
7.(2024·苏州)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C)
“宣政院印”印文
金奔巴瓶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8.(2024·随州模拟)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了清朝(A)
时间 事件
1696年 平定噶尔丹叛乱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1762年 设置伊犁将军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强化边疆治理 B.抵御外来侵略
C.加强君主专制 D.监察地方吏治
9.(2024·恩施模拟)汉口在明初仅为一片荒滩,后形成天然的避风良港,各处商民、商船往来于此。至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这一现象说明了(C)
A.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发展推动市镇兴起
D.出现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10.(2024·咸宁模拟)京剧在清朝末期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不同于昆曲只注重雅文化的传承,而是代表着民众的心声,使民众乐于接受。材料旨在说明京剧(B)
A.具有高超审美价值
B.符合民众价值追求
C.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D.体现清朝社会风尚
11.【中外科技的发展】(10分)
材料一 (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摘编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二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的停滞”的根本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4分)
根本原因:明清科举制度(八股取士)阻碍科技进步。(2分)政治制度特点:君主集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进步。(1分)对外关系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未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B阶段中国“衰”的影响。(4分)
主要因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等。(2分)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把目标瞄向了落后的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紧接着和法国一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2分)
示例:要自主创新(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要坚持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2.(2024·江西)下面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A)
A.人地矛盾突出 B.农业生产恢复
C.阶级矛盾激化 D.土地兼并严重
13.(2024·成都)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该图描绘了苏州的市井风情。据统计,图中共绘有人物12 000有余,船近400只,桥50余座,店铺200余家,中式房屋2 000余栋。该图反映了当时(D)
A.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B.尖锐的人地矛盾
C.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D.繁华的城市风貌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1.7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练本
1. (2024·内蒙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调兵权统归兵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其目的是( )
A.解决倭患
B.强化皇权
C.增强国力
D.发展科举
B
2.(2024·鄂州二模)明初规定,军民人等出行超过百里,皆须向官府申请路引(通行证),州县关津要害之处遍设巡检司,稽查往来行人。上述规定反映了明朝( )
A.推行海禁政策
B.限制商业发展
C.社会控制加强
D.法律日趋严苛
C
3.(2024·湖南)“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
C
4.(2024·荆门模拟)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明朝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是( )
A.部队军纪严明
B.百姓大力支援
C.战术应对灵活
D.兵源质量优良
C
5.(2024·黄冈模拟)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徐光启( )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D
6. (2024·荆州二模)明朝建立以后,组织全国人力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营建,使紫禁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民族关系的和谐
B.社会的急剧转型
C.西方科技的传入
D.国家力量的支持
D
7. (2024·苏州)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 )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C
8.(2024·随州模拟)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了清朝( )
A.强化边疆治理 B.抵御外来侵略
C.加强君主专制 D.监察地方吏治
时间 事件
1696年 平定噶尔丹叛乱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1762年 设置伊犁将军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
9.(2024·恩施模拟)汉口在明初仅为一片荒滩,后形成天然的避风良港,各处商民、商船往来于此。至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发展推动市镇兴起
D.出现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C
10.(2024·咸宁模拟)京剧在清朝末期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不同于昆曲只注重雅文化的传承,而是代表着民众的心声,使民众乐于接受。材料旨在说明京剧( )
A.具有高超审美价值
B.符合民众价值追求
C.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D.体现清朝社会风尚
B
11.【中外科技的发展】(10分)
材料一 (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摘编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二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的停滞”的根本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4分)
根本原因:明清科举制度(八股取士)阻碍科技进步。(2分)
政治制度特点:君主集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进步。(1分)
对外关系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未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B阶段中国“衰”的影响。(4分)
主要因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等。(2分)
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把目标瞄向了落后的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紧接着和法国一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2分)
示例:要自主创新(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要坚持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2. (2024·江西)下面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
A.人地矛盾突出
B.农业生产恢复
C.阶级矛盾激化
D.土地兼并严重
A
13. (2024·成都)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该图描绘了苏州的市井风情。据统计,图中共绘有人物12 000有余,船近400只,桥50余座,店铺200余家,中式房屋2 000余栋。该图反映了当时( )
A.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B.尖锐的人地矛盾
C.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D.繁华的城市风貌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2024·内蒙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调兵权统归兵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其目的是(B)
A.解决倭患 B.强化皇权
C.增强国力 D.发展科举
2.(2024·鄂州二模)明初规定,军民人等出行超过百里,皆须向官府申请路引(通行证),州县关津要害之处遍设巡检司,稽查往来行人。上述规定反映了明朝(C)
A.推行海禁政策 B.限制商业发展
C.社会控制加强 D.法律日趋严苛
3.(2024·湖南)“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C)
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
4.(2024·荆门模拟)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明朝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是(C)
A.部队军纪严明 B.百姓大力支援
C.战术应对灵活 D.兵源质量优良
5.(2024·黄冈模拟)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徐光启(D)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6.(2024·荆州二模)明朝建立以后,组织全国人力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营建,使紫禁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D)
A.民族关系的和谐 B.社会的急剧转型
C.西方科技的传入 D.国家力量的支持
7.(2024·苏州)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C)
“宣政院印”印文
金奔巴瓶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8.(2024·随州模拟)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了清朝(A)
时间 事件
1696年 平定噶尔丹叛乱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1762年 设置伊犁将军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强化边疆治理 B.抵御外来侵略
C.加强君主专制 D.监察地方吏治
9.(2024·恩施模拟)汉口在明初仅为一片荒滩,后形成天然的避风良港,各处商民、商船往来于此。至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这一现象说明了(C)
A.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发展推动市镇兴起
D.出现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10.(2024·咸宁模拟)京剧在清朝末期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不同于昆曲只注重雅文化的传承,而是代表着民众的心声,使民众乐于接受。材料旨在说明京剧(B)
A.具有高超审美价值
B.符合民众价值追求
C.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D.体现清朝社会风尚
11.【中外科技的发展】(10分)
材料一 (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摘编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二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的停滞”的根本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4分)
根本原因:明清科举制度(八股取士)阻碍科技进步。(2分)政治制度特点:君主集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进步。(1分)对外关系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未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B阶段中国“衰”的影响。(4分)
主要因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等。(2分)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把目标瞄向了落后的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紧接着和法国一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2分)
示例:要自主创新(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要坚持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2.(2024·江西)下面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A)
A.人地矛盾突出 B.农业生产恢复
C.阶级矛盾激化 D.土地兼并严重
13.(2024·成都)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该图描绘了苏州的市井风情。据统计,图中共绘有人物12 000有余,船近400只,桥50余座,店铺200余家,中式房屋2 000余栋。该图反映了当时(D)
A.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B.尖锐的人地矛盾
C.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D.繁华的城市风貌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