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讲本】1.3 中国古代史 秦汉时期(学生版+教师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讲本】1.3 中国古代史 秦汉时期(学生版+教师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0 13:25:01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1.3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讲本


主题特征 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重心在黄河流域,并开始对外贸易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在秦朝受到打击,在西汉则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民族关系:秦汉时期有战有和,北击匈奴,联通西域
对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形成
中外联系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西欧仍处于奴隶社会
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统一 时间 公元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前221
巩固 领域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沿用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车同轨 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文化 统一文字,将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开发南疆 秦朝疆域广大,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皇帝
小篆
秦末农民 大起义 原因 秦朝的暴政:徭役兵役和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事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灭亡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兵直抵咸阳,秦朝灭亡
  温馨提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中央集权主要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君主专制主要是将权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时代 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时期 战国开始,盛行于秦朝 确立于元朝,明清沿用
与中央 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受中央节制,绝对服从中央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特点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中央集权统治逐步发展的结果 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成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__,历史上称为西汉 休养生 息政策 措施 (1)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
(2)释放奴婢为平民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4)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
减免徭役及兵役
意义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长安
汉高祖像
“文景之治” 措施 汉文帝、汉景帝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__________
表现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温馨提示:汉高祖、汉文帝及汉景帝所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中贯穿了“一条主线”,即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发展。
勤俭治国
“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 北击匈奴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国力强盛的原因。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政治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爵、夺地甚至除国。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 (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__________立为正统思想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儒家学说
措施 经济 (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 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影响 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五铢钱
汉武帝像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创新举措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专权 黄巾起义 佛教 道教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建立 25年,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兴盛 措施 (1)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表现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刘秀
光武中兴
衰落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打击 184年,张角等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灭亡 220年,曹魏建立,东汉灭亡 宗教 道教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都以治病来传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佛教 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国力强盛的原因。
张骞 通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张骞 通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成果 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了解西域)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沟通西域)
路线 ______→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长安
对西域 的管理 西汉 (1)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
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______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安息后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西域都护
班超
陆上丝 绸之路 前提 张骞通西域
主要运输物品 (1)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2)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沿岸→穿过黄海→朝鲜、日本;东南沿海港口→经中南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欧洲地区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特点:双向性、持续性、交流内容广泛、涉及文明类型多样等。
造纸术 张仲景 华佗 《史记》
  课程标准: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造纸术 概况 (1)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发展:东汉时,______改进造纸工艺,使造纸成本降低,质量和产量提高
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影响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蔡伦
张仲景 简介 东汉末年的名医,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主要 成就 写成《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伤寒杂病论
华佗 简介 东汉末年的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主要 成就 (1)发明外科手术麻醉药——“________”
(2)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史记》 简介 作者是司马迁,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到汉武帝时的史事,人物涉及帝王将相和下层人物,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
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麻沸散
黄帝
1.(2023·潜江)“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D
2.(2023·黄冈)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学说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A
3.(2023·荆州)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C
4.(2024·湖北)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B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主题特征 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重心在黄河流域,并开始对外贸易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在秦朝受到打击,在西汉则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民族关系:秦汉时期有战有和,北击匈奴,联通西域 对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形成
中外联系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西欧仍处于奴隶社会
  考点1 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统一 时间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领域 措施 影响
巩固 政治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沿用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车同轨 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文化 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开发南疆 秦朝疆域广大,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末农民 大起义 原因 秦朝的暴政:徭役兵役和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事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灭亡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兵直抵咸阳,秦朝灭亡
  温馨提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中央集权主要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君主专制主要是将权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时代 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时期 战国开始,盛行于秦朝 确立于元朝,明清沿用
与中央 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受中央节制,绝对服从中央
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特点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中央集权统治逐步发展的结果
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考点2 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成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 汉高祖像 (1)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 (2)释放奴婢为平民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4)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意义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文景之治” 措施 汉文帝、汉景帝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表现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温馨提示:汉高祖、汉文帝及汉景帝所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中贯穿了“一条主线”,即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发展。
  考点3 “推恩令”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盐铁专卖 北击匈奴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国力强盛的原因。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政治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爵、夺地甚至除国。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 (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经济 (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像
军事 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影响 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创新举措
  考点4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专权 黄巾起义 佛教 道教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建立 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兴盛 措施 (1)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表现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衰落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打击 184年,张角等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灭亡 220年,曹魏建立,东汉灭亡
宗教 道教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都以治病来传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佛教 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考点5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国力强盛的原因。
张骞 通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成果 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了解西域)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沟通西域)
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对西域 的管理 西汉 (1)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 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安息后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陆上丝 绸之路 前提 张骞通西域
主要运输物品 (1)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2)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沿岸→穿过黄海→朝鲜、日本;东南沿海港口→经中南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欧洲地区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特点:双向性、持续性、交流内容广泛、涉及文明类型多样等。
  考点6 造纸术 张仲景 华佗 《史记》
  课程标准: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造纸术 概况 (1)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发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使造纸成本降低,质量和产量提高
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影响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 简介 东汉末年的名医,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主要 成就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华佗 简介 东汉末年的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主要 成就 (1)发明外科手术麻醉药——“麻沸散” (2)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史记》 简介 作者是司马迁,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人物涉及帝王将相和下层人物,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
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023·潜江)“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D )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2.(2023·黄冈)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学说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A )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3.(2023·荆州)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C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4.(2024·湖北)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B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主题特征 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重心在黄河流域,并开始对外贸易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在秦朝受到打击,在西汉则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民族关系:秦汉时期有战有和,北击匈奴,联通西域 对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形成
中外联系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西欧仍处于奴隶社会
  考点1 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统一 时间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领域 措施 影响
巩固 政治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沿用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车同轨 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文化 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开发南疆 秦朝疆域广大,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末农民 大起义 原因 秦朝的暴政:徭役兵役和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事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灭亡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兵直抵咸阳,秦朝灭亡
  温馨提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中央集权主要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君主专制主要是将权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时代 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时期 战国开始,盛行于秦朝 确立于元朝,明清沿用
与中央 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受中央节制,绝对服从中央
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特点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中央集权统治逐步发展的结果
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考点2 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成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 汉高祖像 (1)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 (2)释放奴婢为平民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4)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意义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文景之治” 措施 汉文帝、汉景帝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表现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温馨提示:汉高祖、汉文帝及汉景帝所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中贯穿了“一条主线”,即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发展。
  考点3 “推恩令”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盐铁专卖 北击匈奴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国力强盛的原因。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政治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爵、夺地甚至除国。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 (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经济 (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像
军事 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影响 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创新举措
  考点4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专权 黄巾起义 佛教 道教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建立 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兴盛 措施 (1)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表现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衰落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打击 184年,张角等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灭亡 220年,曹魏建立,东汉灭亡
宗教 道教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都以治病来传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佛教 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考点5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国力强盛的原因。
张骞 通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成果 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了解西域)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沟通西域)
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对西域 的管理 西汉 (1)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 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安息后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陆上丝 绸之路 前提 张骞通西域
主要运输物品 (1)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2)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沿岸→穿过黄海→朝鲜、日本;东南沿海港口→经中南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欧洲地区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特点:双向性、持续性、交流内容广泛、涉及文明类型多样等。
  考点6 造纸术 张仲景 华佗 《史记》
  课程标准: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造纸术 概况 (1)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发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使造纸成本降低,质量和产量提高
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影响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 简介 东汉末年的名医,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主要 成就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华佗 简介 东汉末年的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主要 成就 (1)发明外科手术麻醉药——“麻沸散” (2)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史记》 简介 作者是司马迁,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人物涉及帝王将相和下层人物,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
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023·潜江)“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D )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2.(2023·黄冈)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学说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A )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3.(2023·荆州)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C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4.(2024·湖北)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B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