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主题特征 政治:全国再次统一,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科举制创立并完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繁荣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 民族关系: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外交往:开放、兼容并蓄,对外交往、交流频繁
中外联系 中日、中朝、中印互有往来,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等吸引日本、新罗效仿,唐朝从印度取回佛经
考点1 隋的统一 大运河 科举制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兴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618年,因暴政而亡
开通 大运河 时间 从605年起,隋炀帝统治时期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 (1)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
影响 积极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 征发劳役过急过重,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为隋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开创科举 取士制度 创立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考点2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 治国策略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房谋杜断”)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
成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女皇帝 武则天 治国策略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
成果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 治国策略 重用贤能(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成果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温馨提示:“贞观之治”时期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却是封建统治的典范。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的盛世局面
考点3 盛唐气象 民族交往与交融 文学艺术
课程标准: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经济的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商业 商业繁荣,贸易往来频繁。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 交往 与交融 (1)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开放的社会 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多彩的 文学 艺术 唐诗 代表人物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李白像 杜甫像
书法 代表人物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绘画 代表人物 阎立本、吴道子
音乐、舞蹈 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涌现出了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易混易错: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属于对外交往
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几种途径
(1)民族迁徙。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汉族杂居相处,一部分北方人也南迁到江南地区。
(2)战争。如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和相互交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宋元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与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
(3)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4)友好往来。在国家统一时期,民族间往来频繁。如唐朝以来,汉族与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考点4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课程标准: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遣唐使 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 754年,鉴真第6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人物
如何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交流活跃的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2)交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3)历史启示: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才能有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会有所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国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考点5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安史之乱 经过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唐朝平定叛乱
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 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灾荒,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至此灭亡
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后,北方、南方地区出现一系列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续表)
1.(2024·湖北)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新王朝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C)
A.确立分封制 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C.完善科举制 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2.(2023·黄冈)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其余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将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一变化(D)
A.降低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削弱了选官用人的严肃性
C.关闭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径
D.加强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权
3.(2024·武汉)下图是甘肃出土的唐朝三彩骑俑队列,其中的女骑俑束着典型的汉式头饰,身穿窄袖紧身衣。我国其他多个地区也出土了同时期的类似三彩人物俑,印证了当时人口构成的多元性。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B)
A.动荡与变革 B.繁荣与开放
C.封闭与危机 D.侵略与反抗
4.(2023·武汉)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B)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2023·潜江)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D)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6.(2023·荆州)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材料反映的史事是(A)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访华 D.大食人来华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主题特征 政治:全国再次统一,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科举制创立并完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繁荣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 民族关系: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外交往:开放、兼容并蓄,对外交往、交流频繁
中外联系 中日、中朝、中印互有往来,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等吸引日本、新罗效仿,唐朝从印度取回佛经
考点1 隋的统一 大运河 科举制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兴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618年,因暴政而亡
开通 大运河 时间 从605年起,隋炀帝统治时期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 (1)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
影响 积极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 征发劳役过急过重,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为隋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开创科举 取士制度 创立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考点2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 治国策略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房谋杜断”)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
成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女皇帝 武则天 治国策略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
成果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 治国策略 重用贤能(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成果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温馨提示:“贞观之治”时期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却是封建统治的典范。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的盛世局面
考点3 盛唐气象 民族交往与交融 文学艺术
课程标准: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经济的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商业 商业繁荣,贸易往来频繁。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 交往 与交融 (1)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开放的社会 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多彩的 文学 艺术 唐诗 代表人物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李白像 杜甫像
书法 代表人物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绘画 代表人物 阎立本、吴道子
音乐、舞蹈 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涌现出了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易混易错: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属于对外交往
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几种途径
(1)民族迁徙。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汉族杂居相处,一部分北方人也南迁到江南地区。
(2)战争。如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和相互交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宋元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与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
(3)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4)友好往来。在国家统一时期,民族间往来频繁。如唐朝以来,汉族与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考点4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课程标准: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遣唐使 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 754年,鉴真第6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人物
如何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交流活跃的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2)交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3)历史启示: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才能有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会有所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国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考点5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安史之乱 经过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唐朝平定叛乱
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 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灾荒,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至此灭亡
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后,北方、南方地区出现一系列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续表)
1.(2024·湖北)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新王朝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C)
A.确立分封制 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C.完善科举制 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2.(2023·黄冈)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其余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将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一变化(D)
A.降低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削弱了选官用人的严肃性
C.关闭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径
D.加强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权
3.(2024·武汉)下图是甘肃出土的唐朝三彩骑俑队列,其中的女骑俑束着典型的汉式头饰,身穿窄袖紧身衣。我国其他多个地区也出土了同时期的类似三彩人物俑,印证了当时人口构成的多元性。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B)
A.动荡与变革 B.繁荣与开放
C.封闭与危机 D.侵略与反抗
4.(2023·武汉)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B)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2023·潜江)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D)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6.(2023·荆州)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材料反映的史事是(A)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访华 D.大食人来华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1.5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讲本
目
录
主题特征 政治:全国再次统一,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科举制创立并完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繁荣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
民族关系: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外交往:开放、兼容并蓄,对外交往、交流频繁
中外联系 中日、中朝、中印互有往来,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等吸引日本、新罗效仿,唐朝从印度取回佛经
隋的统一 大运河 科举制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
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兴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618年,因暴政而亡
开通 大运河 时间 从605年起,________统治时期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 (1)以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 影响 积极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 征发劳役过急过重,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为隋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隋炀帝
洛阳
开创科举 取士制度 创立 隋炀帝时,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进士科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 治国策略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魏征),从善如流(“房谋杜断”)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
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
最重要的科目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
成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
贞观之治
女皇帝 武则天 治国策略 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
成果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
唐玄宗 治国策略 重用贤能(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成果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
开元盛世
温馨提示:“贞观之治”时期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却是封建统治的典范。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的盛世局面
盛唐气象 民族交往与交融 文学艺术
课程标准: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经济的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_和筒车
手工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________最有名
商业 商业繁荣,贸易往来频繁。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曲辕犁
唐三彩
民族交往 与交融 (1)唐太宗时期,将__________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开放的社会 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风气__________,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文成公主
兼容并包
多彩的 文学 艺术 唐诗 代表人物 李白(“诗仙”)、______(“诗圣”)、白居易
书法 代表人物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绘画 代表人物 阎立本、吴道子 音乐、 舞蹈 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涌现出了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易混易错: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属于对外交往。
杜甫
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几种途径
(1)民族迁徙。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汉族杂居相处,一部分北方人也南迁到江南地区。
(2)战争。如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和相互交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宋元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与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
(3)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4)友好往来。在国家统一时期,民族间往来频繁。如唐朝以来,汉族与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课程标准: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遣唐使 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 754年,______第6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带回大量佛经。《____________》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
大唐西域记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人物
如何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交流活跃的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2)交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3)历史启示: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才能有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会有所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国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安史之乱 经过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__”;763年,唐朝平定叛乱
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灾荒,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至此灭亡 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后,北方、南方地区出现一系列政权,史称“__________”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
1.(2024·湖北)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新王朝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确立分封制 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C.完善科举制 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C
2.(2023·黄冈)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其余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将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一变化( )
A.降低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削弱了选官用人的严肃性
C.关闭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径 D.加强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权
D
3. (2024·武汉)下图是甘肃出土的唐朝三彩骑俑队列,其中的女骑俑束着典型的汉式头饰,身穿窄袖紧身衣。我国其他多个地区也出土了同时期的类似三彩人物俑,印证了当时人口构成的多元性。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是( )
A.动荡与变革
B.繁荣与开放
C.封闭与危机
D.侵略与反抗
B
4. (2023·武汉)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
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5.(2023·潜江)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D
6.(2023·荆州)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材料反映的史事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访华 D.大食人来华
A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