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共57张PPT,含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共57张PPT,含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30 11: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目录
01.地域文化
0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0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时间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一、地域文化
是指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百里不同俗
十里不同风
感受地域文化
Regional culture
感受地域文化
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北方
南方
耕地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农作物
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
水稻、油菜、甘蔗等
传统民居
以土坯为原料,注意防寒
以砖瓦为原料,注意通风散热
主食
面食
大米
传统运动
冬季溜冰
游泳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差异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农耕区
人口较多、密度较大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化养殖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西部牧区
人口分散,密度较小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发展了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了畜产品加工场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
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特点
①地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②多样性:可以分成物质方面(建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③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长期可能会发展变化。
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文 化
地域文化
不同地理环境
影响
产生
形成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感受地域文化
自然景观
景观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到人类的影响。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
人文景观: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
深圳拓荒牛
江苏周庄
上海外滩
结合教材P43页文字资料,说一说它们代表的地域文化。
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地理环境
不同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文 化
地域文化
影响
产生
形成
城乡景观
人文景观
造就
集合体
传承
承转
影响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图2.32)。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图2.33)。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活动
1.梯田景观属于什么类型的景观?
2.哈尼梯田景观的形成与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关系是什么?
人文景观(乡村景观)
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充沛;
②山地多,平地少
阅读“红河哈尼梯田”案例,思考:
3:山上超过一定海拔高度保留了一大片森林,有何作用?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只有保证足够面积的森林,梯田的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体现了人地和谐的思想。
4:根据气候特征,思考梯田农业面临的困难?解决措施为何?
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修建沟渠连接梯田,分水官负责调配水量。
5.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A.生产活动 B.用水、 用地制度 C.价值观、 审美情趣
生产活动: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
用水、用地制度:①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②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价值观、审美情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活动
6.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据材料中“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可知,地域文化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但伴随经济发展,原有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
由于各地自然和人文条件差异显著,梯田文化很难传播,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可以传播。
7.该文化传承和传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因时因地制宜,不要生搬硬套。
探寻乡村景观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1.图中文化景观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文化?与哈尼梯田景观相比,两地气候存在什么不同?
2.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说说蒙古包有什么特点?(材质、结构、图案、颜色等)
活动
ACTIVITY
探寻乡村景观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1.图中文化景观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文化?与哈尼梯田景观相比,两地气候存在什么不同?


水、草
活动
ACTIVITY
探寻乡村景观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2.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说说蒙古包有什么特点?(材质、结构、图案、颜色等)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乡村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
1.乡村景观体现人地和谐理念: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宅可避洪水
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地区,低田便于灌溉
1.土楼景观特点、原因:
圆形、方形的夯土群居建筑。高三、四层,一、二层无窗,仅有一个大门等。
防御盗匪、猛兽袭击;防震、隔热保暖。
2.土楼选址原因:
客家人为躲避战乱,选择在闽西山区定居,受地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只能选择在山区小平地建屋。
福建永定土楼——乡村聚落景观
2、乡村景观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3.土楼选材原因:
山区取土、石,伐林、竹,就地取材,方便且造价低。
4.土楼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风俗民情;追求居住安全、家族兴旺团结,御外凝内的客家文化特色。
案例: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1.宏村利用主干道水系统,将流水引到各家各户,请分析宏村构造村落水系的价值。
能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调节气候,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还能营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意境,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保护古村落的建筑和古老的村落水系,注重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河流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祠堂、书院,保持村落文化的记忆; 重视村落发展诉求,维护村落文化景观发展。
2.请以宏村为例说明,应如何保护古村落文化景观。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的四合院、三合院,是我国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村里建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
山地三合院
高于地面的房屋
读图思考:
1.山地三合院建筑中什么地方体现了地形、气候的影响?
2.建筑房屋时抬高地面的目的是什么?
防洪
地形起伏较大,所以院落狭窄;为接受光照,房屋坐北朝南;冬季气温较低,院落较封闭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浙江乌镇
1.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该成为港口城市,与欧洲有众多贸易往来。港口贸易的主要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料涂在自家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质房屋的侵蚀。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城市的风貌上。
特点:四周墙体厚重,正房坐北朝南,大门设在东南
有利于采光、保温、防风、排水
尊敬长辈、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思考】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结构有何特点?这种构造有何好处?体现了何种文化?
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包含了古人的美好祈愿。
西方崇尚自由,并宗教占有重要地位,教堂较多。
3.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Q:比较城市布局有何不同?
明清北京城以皇城居中,城市的东部和西部居住着王公贵族,城市的南部和外围为平民居住区,东西两市为商业区。
空间格局
这种空间布局体现了皇权至上、中轴线对称的封建社会城市的建设思路。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四周,代表“天南地北,日东月西”。都城建设挖池筑丘,营造了广阔的水面和生动的天际轮廓线,体现依山傍水、天人合一的思想。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格局
美国
城市
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达
欧洲
城市
市中心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城建筑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案例
人家尽枕河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是大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素有“水城在”的双棋盘格“东方威尼斯”。两千余年来,苏州基本保持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双棋格局。城内有“三横四直”的骨干水系通向千家万户。传统民居临水而建,多为二三层的砖木结构楼房,有些会修建阁楼。沿河房屋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外墙多为白色,屋顶用青灰小瓦,木质柱廊漆以黑、褐色,淡雅朴素。纵横交错的水道既是交 通通道,也是商贸通道。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 水港小福,这是唐朝诗人杜荀鹤对苏州水乡景观的生动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化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城市面貌发生明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苏州的历史街区见不到高楼大厦和现代风格的建筑,仍然维 持着水、陆双棋盘格局,临河建筑仍保持粉墙黛瓦的传统风格。
阅读教材P48 “人家尽枕河”案例,思考:
1.“人家尽枕河”的意思是什么?
2.苏州的自然特征与当地“人家尽枕河”景观之间的关系?
3.建筑的粉墙黛瓦体现的文化含义是什么?
4. “人家尽枕河”景观在当下的意义是什么?
5.苏州改造、整治、修复山塘历史街区的做法是否值得推广?
苏州历史街区鸟瞰图
苏州山塘街景观图
临河设镇,方便取水和航运,建筑材料也多用砖石和木材,建筑颜色多白色和青色,整体色彩基调与周围自然山水和谐相生,融为一体。
居民房屋都临河建造。
建筑本身用白灰抹墙,用黑瓦遮盖住房顶,这种黑白的建筑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相似,更适合江南水乡的气质和神韵。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对它的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城镇景观价值的认识、保护和利用。
地域文化
城乡景观
乡村景观
地理环境
空间格局
影响
体现
人类活动
城镇景观
特色民居
建筑色调
建筑结构
空间格局
知识框架
探究问题:北京古城墙拆还是不拆?
彰义门
颢华门
丽泽门
端礼门
丰宜门
50年代初期,北京的城墙是保留还是毁灭引发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城墙是古代防御的工事,现今已完全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并正在日益阻碍和限制着城市的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在北京城西再建一座新城,新城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旧城则当成古代中国的城市博物馆。你持什么样的观点呢?
梁思成认为古城墙是民族的财富祖宗的产业,文化的瑰宝。梁陈方案中写道:北京为故都及历史名城,许多旧日的建筑以为今日有纪念性的文物,不但他们形体美丽,不允许损毁,他们的位置部署上的秩序和整个文物环境,正是这座名城壮美的特点之一,也必须在保护之列。
郭沫若极力主张拆掉古城墙,因为古城墙严重地影响了北京的重建工作。北京的面积很小,拆了古城墙之后,会多出来很多面积可以供北京建设。中国迫切地需要工业用地,郭沫若建议使用古城墙拆除之后空出来的土地。
其次,古城墙已经十分破旧,如果不拆城墙,就势必要修缮城墙。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百废待兴,实在没有闲钱可以用于修缮古城墙。
最后政府采纳了郭沫若先生的意见,决定拆掉北京老城墙。就这样,屹立了几百年的古城墙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从1952年到1969年,北京的古城墙逐渐被拆除,到如今,古城墙只剩两处遗址,断壁残垣提醒着后人,这里曾经矗立着多么宏伟的城墙。
西直门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1969年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等拆除。西直门城楼拆除后,建设了北京地铁二号线西直门站。1980年建成通车的西直门立交桥,是连接西直门内、外大街,西直门南北大街的跨路立交桥,为上环形3层全互通式,地下有双层地铁交叉,大大以缓解了附近的交通拥堵状况。
拆除的西直门
繁忙的西直门立交桥
明城墙遗址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域,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北京城的标志,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充分展现古都明城墙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
明城墙遗址
现代社会大拆大建,使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乡改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谋求共存
注重地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创新,突出城市的特色,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
城市景观风貌的营造,要与地理背景和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展现风土人情,力求体现尊重自然、社会公平、生态文明等理念。
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
上海石库门:保留原有建筑,合理改造旧城;打造文化品牌,实现商文联动。
【结束语】
北京四合院: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而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1.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一种独特的习俗:穿“木鞋”。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解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答案:A
课堂检测
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天津的地域文化。据此完成2~3题。
2.据图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①类型多样 ②变化频繁 
③开放包容 ④整体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A.河海交汇 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 D.水源丰富
课堂检测
解析:第2题,图片显示天津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既有传统的、现代的,也有东方的、西方的,其特点是多元性,即类型多样,具有开放包容性;图片不能显示其变化频繁,更没有整体相似性。选C项。第3题,天津地处海河的入海口处,是河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津港景观。港口文化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选A项。 答案:2.C 3.A
新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西北角,是宁夏现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万历年间,是一座把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寺门朝北,有一砖砌照壁,照壁中心有大幅雕“月桂松柏”图。完成4-5题。
4.城市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A.市民的服饰 B.当地的饮食
C.城市的建筑 D.当地的习俗
C
5.中国传统民居中“四合院”“照壁”“屏风”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 )
A.内向性和封闭性
B.外向性和开放性
C.严谨性和逻辑性
D.含蓄性和冲动性
A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7题。
6.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D
7.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