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大自然的语言 表格式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16大自然的语言 表格式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2 12:14:45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16 大自然的语言 第 二节
教学目标 知识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难点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法 引导 探究 归纳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点评学生作业,检查词语,结合轻巧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引导回忆课文前三段介绍的内容,组织学生探究 1 第一段的写作顺序 2 第二自然段举的哪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3 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
点评探究的结果,板书关键词语 。(用时 10分钟) 默写词语,回忆前三段的内容,明确要求,个别发言,共同明确。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引导明确本文前三段的写作顺序 。
二 引导回忆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织学生再读这几段,找出各自运用的事例,点评发言, 引导明确举例子的作用(1 举例 桃花和刺槐--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2 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展示幻灯明确 点拨这四段中运用的其它说明方法 (用时 10分钟) 回忆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再读这几段,找出运用的事例, 自由发言,说说其它的说明方法,其余补充,共同明确。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三 组织学生阅读第四部分(11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引导找出作者的归纳,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启发,点评。 (用时 10分钟) 阅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出文中关键语句,自由发言,其余补充。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四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本文的收获。引导归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的学习要点: 1 词语; 2 文中的科学知识; 3 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的方法。 点拨本文的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运用拟人、引用等修辞)。(用时 5分钟) 说说自己的感受,共同明确本文的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
五 当堂练习:69页 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 《草木知时节》。引导 明确其中的内容。 布置课下作业:4题;8题、11题。 摘抄课文及延伸阅读中有关物候的农谚和诗词。 明确练习题。说说文章的内容。明确课下作业。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
板书设计 16 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的语言 1 段:时间顺序 --春、夏、秋、冬 2 段:三个事例--按时间先后顺序 3 段:顺序--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 6-10 说明方法:A 举例 B 作比较 C 分类别 D 下定义 F 作诠释 - 说明顺序:/ 由主要到次要; - ﹨由空间到时间 。 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运用拟人、引用等修辞)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16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 积累双音节词及四音节词,并学会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整体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难点 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物候学”。
教法 引导 探究 归纳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从“语言”的板书及释义“人类最重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际工具”(列宁语),导入对于本课课题的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点拨课文的作者及本文的文体。展示课文中词语,引导朗读与齐读。(用时 10分钟) 说说语言的含义,各抒已见。明确作者及文体。 朗读本课中的词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
二 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限时2分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相关的词语,组织朗读这些语句,并概括。(用时8分钟) 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相关的语句,个别回答,共同明确。 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 组织学生朗读第二、三段,找出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句--物候,物候学。点评发言,结合语句进行概括。引导学生问题的质疑,导入问题: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用时8分钟) 朗读第二、三段,找出关键语句,个别说明。说说自己的疑问。 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4、5段,点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明确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导入对于课文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阅读,组织学生限时2分钟阅读, 找出: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点评发言,引导板书 。 明确关键词语。 (用时10分钟) 说说文中的举例及证明的问题,明确要求,自读课文第6至10段,自由回答,共同明确。 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信息的能力。
五 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有关物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知道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明确本节学习的重点, 布置课下作业: 1 积累本课中词语,轻巧中1-4题。 2 用心观察,写一下校园中有哪些自然的语言。(可以 介绍一个季节,也可以仿照第一段来介绍四季中的语言)字数不限。 明确本节主要内容,明确课下作业。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16 大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语言 一 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二 物候、 物候学 三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四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