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21 桃花源记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 积累作者及作品等相关常识,积累文言常用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记叙的顺序。
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重点 课文的诵读,整体感知与记叙顺序的梳理。
难点 各段内容的复述。
教法 引导 诵读 点拨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从“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话题发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导入本节,结合课下注释明确作者及代表作、生活时代,点拨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五柳先生传》。布置朗读课文一段,问题: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明确话题,自由发言,结合课下注释明确相关的常识,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
二 听读,点拨句读,结合课下注释明确本段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词,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本段,点评,点出本段中写景的语句。引导概括,板书--武陵渔人发现桃源。 朗读课文,明确重点词语的读音,个别复述,其余补充,共同概括本段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复述能力。
三 点拨古文中常用的省略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省主语、省宾语。组织朗读第二段,个别指导,点评学生的朗读,引导明确本段中写景的语句,组织齐读,用自己的话来描绘文听景象,引导概括本段,板书-- 进入桃源(安宁和乐的世外天地)。 明确省略现象,朗读第二段,找出写景的语句,齐读,用自己的话来描绘文听景象,共同概括本段。 培养学生的阅读复述能力。
四 点拨第三段中的省略现象,布置自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村中人与渔人谈了哪些问题? 个别指导朗读,点评发言,引导明确本段中揭示的内容--桃源人的身世(避秦时乱)及生活的态度(叹惋)。引导概括本段, 板书关键词语-- 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明确目标,自读课文,找出原文,个别朗读,找出关键词,共同概括。 培养学生的阅读复述与概括能力。
五 组织自由朗读与齐读课文4、5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段,明确两段的内容,点评发言,引导明确两次探访的未果。布置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记叙顺序,点拨明确--时间顺序。 明确目标,自读课文,齐读,找出关键词,共同概括两段。 培养学生的阅读复述与概括能力。
六课堂小结:本文的内容及顺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置课下作文: 熟读课文,发挥想象,以现代人的身份访问桃源,会遇到什么?(鼓励用文言文来写作) 明确本节的主要内容,明确作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写作的热情。
板书设计 21 桃花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 一 作者 、时代 、代表作 、学过的课文 。 二 课文 一段:武陵渔人发现桃源。 - 二段:进入桃源(安宁和乐的世外天地)。 - 三段: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 四、五段:两访桃源。 三 记叙顺序:以行踪为线索,时间顺序。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21 桃花源记 第二节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掌握“交通”、“鲜美”、等文言词语。 归纳诵读课文前两段的内容。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
情感态度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重点 课文前两段内容的诵读翻译,了解桃源中的理想生活。
难点 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第二段内容的翻译与诵读。
教法 引导 探究 诵读 教具 无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点拨作业完成情况,组织齐读课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第一段学习, 问题导读: 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 点评发言,板书其中关键词。 引导理解有关词语:
“缘溪行”、“复前行”的“行”是行船,。
“鲜美”:鲜艳,美丽。(今义:新鲜、可口)
“异之”:异: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 名词-状语,向前 组织诵读本段。 齐读课文,明确问题,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课下进行翻译,交流,共同明确,诵读本段。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及翻译能力。
二 组织学生研讨第二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 1 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引导朗读原文,点拨其中省略主语的情况,引导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点评学生的回答,组织诵读这几句。 朗读第二段,自由回答相关的语句,结合课下注释明确语意,诵读这几句,当堂进行。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及翻译能力。
三 组织探究问题 2 : 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自然景象 ,又有生活美景 。) 组织学生用课文中语句来回答, 结合课下注释来译出语句, 点拨其中重点词语: “豁然开朗、交通”的古今词义;“黄发垂髫”使用修辞--借代。组织诵读与检查本段。 明确问题,选出相关的语句,个别朗读、翻译,明确其中重点词语,诵读当堂检查。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及翻译能力。
四 课堂小结:本课前两段中重点词:1 古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义:
A 鲜美: B 交通:
2 词类活用:
A 穷其林 B 甚异之 C 复前行
当堂练习:轻巧夺冠91-92页:2题(1)-(4);7题(1)-(2);9-12题。点拨练习完成情况,个别指导。 明确课文中重点词语,进行当堂练习。个别问题质疑。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喾,巩固本节内容。
五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1,2段(下一课时检查)
2.记忆上课讲到的所有字词
3.预习课文下一部分
4.91页1、4(1)-(2) - 7题(1)(2)默写并翻译。 明确课下作业。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巩固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21 桃 花 源 记 一 一段:武陵渔人发现桃源。 二段:进入桃源 1 古今异义:
- 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
- 交通: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豁然开朗:
2 词类活用:
A 穷:形容词-动词 ,走到 … 的尽头
B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C 前:名词-状语 ,向前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21 桃花源记 第三节
教学目标 知识 掌握“皆”、“咸”、“具”、“俱”、“并”等副词,辨认“妻子”、“无论”等文言词语,归纳文中的后三段内容。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
情感态度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重点 课文后三段内容的诵读翻译,理解文中的理想生活。
难点 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第三段内容的翻译与诵读。
教法 引导 探究 诵读 教具 无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检查背诵,点评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入本节,布置自读第三节,问题导读: 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组织学生用原文来回答,读读背背这些语句,引导概括,板书关键词--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 自由诵读课文一二段,明确作业中问题,自读课文第三节,找出相关语句,读读背背,共同概括。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与阅读分析能力。
二 问题导读: 1 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2 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点评学生的自由发言,引导明确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 板书关键词--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弃战乱的态度。 点拨本段中的古今导义词-- A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单指妻。
B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引导诵读本节,当堂检查。 明确问题,找出相关的语句,诵读这些语句,自由发言,明确本节古今异义词,当堂诵读。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与阅读分析能力。
三 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4、5两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翻译,点评语句, 问题导读:(1)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明确:文章开头讲到“忘路之远近”,可见路途遥远,标志失落是有可能的。
作者的用意在于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2)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明确: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结合课下注释个别回答,明确问题,自由发言,共同概括,桃源的令人神往,神秘而不可求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与阅读分析能力。
四 总结全文,引导明确作者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图。--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板书关键词。布置归纳本课中重点词语--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词。结合进行轻巧练习:91-92页4、13题。 自由发言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要求,自主做题。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巩固练习。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诵读全文,2 预习《陋室铭》 3 轻巧中92页13-17题。 明确 作业及课下预习。 巩固 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21 桃 花 源 记 三 段: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1 社会风气--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 2 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安居乐业,厌弃战乱。 古今导义词--A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单指妻。
B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四、五段:两访桃源--桃源的令人神往,神秘而不可求。 主题: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