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
——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线索概览】
主题一 三次科技革命
主题二 经济全球化
开放性设问
(1)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参考模板
①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②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③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选择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
1.(2024·扬州学业考)1825-1875年间,法国丝织业中心里昂的织机数从3万台增加到12万台,天然丝的消费量从10万公斤增加到300万公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法国( )
A.开始加入殖民争霸行列
B.获得了德国的战争赔款
C.采取机器和大工厂生产
D.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生产领域和行业开始使用机器。一些资本家花钱购买机器、原料,雇佣大批工人在一个巨大的工厂里生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一种新的制度诞生了。这里的“新的制度”指的是( )
A.手工工场制度 B.现代工厂制度
C.八小时工作制度 D.纳税制度
3.(2024·滨州学业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报机 D.内燃机
4.(2024·凉山学业考)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与哪位人物有关( )
A.海厄特 B.诺贝尔
C.爱迪生 D.戴姆勒
5.多语言撰写充满想象力的诗歌,编写可运行的程序,纠正文章中的语法和表达错误……ChatGPT不仅能理解很多人类问题,流畅展开多轮对话,而且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决多种通用问题。这反映出( )
A.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技术改变工作生活方式
C.信息时代导致情感危机
D.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6.在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离不开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时期是( )
7.1995年,以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成立。它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因此被称为“经济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是(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七十七国集团
8.(2024·昆明二模)某汽车品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在全球设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实现了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该品牌汽车的发展顺应了( )
A.世界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文化多样化趋势
D.社会信息化趋势
9.如图为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它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B.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C.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
D.平衡中隐藏巨大危机
二、非选择题
10.(12分)(2024·江西学业考)人类不断向未知世界探索,世界大了,世界也小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29年,里贝罗绘制的《世界地图》,囊括迄今所知一切地方,翔实绘制了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海岸线和岛屿,首次展现了太平洋的真实跨度和连续的北美洲海岸线。
——摘编自席会东《皇家秘图的帝国掠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图绘制范围的扩大源于哪一历史事件。(1分)请从世界联系的角度评价这一事件。(2分)
材料二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说道:“我在1969年飞向月球,当我看到眼前小到可以用大拇指盖住的地球,不禁笑了起来。”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丛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9年美国飞船飞向月球的背景。(4分)
材料三 21世纪初,电子通信等技术极大消除了时空隔阂,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跨国流动成为常态,各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地球村”所呈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人们对地球认知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专题五 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
——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线索概览】
主题一 三次科技革命
主题二 经济全球化
开放性设问
(1)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参考模板
①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②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③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选择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
1.(2024·扬州学业考)1825-1875年间,法国丝织业中心里昂的织机数从3万台增加到12万台,天然丝的消费量从10万公斤增加到300万公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法国( C )
A.开始加入殖民争霸行列
B.获得了德国的战争赔款
C.采取机器和大工厂生产
D.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法国采取机器和大工厂生产。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生产领域和行业开始使用机器。一些资本家花钱购买机器、原料,雇佣大批工人在一个巨大的工厂里生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一种新的制度诞生了。这里的“新的制度”指的是( B )
A.手工工场制度 B.现代工厂制度
C.八小时工作制度 D.纳税制度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的改进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现代工厂制度诞生。
3.(2024·滨州学业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D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报机 D.内燃机
【解析】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密切了产品与市场的联系,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方便了人类的交往。
4.(2024·凉山学业考)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与哪位人物有关( A )
A.海厄特 B.诺贝尔
C.爱迪生 D.戴姆勒
【解析】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5.多语言撰写充满想象力的诗歌,编写可运行的程序,纠正文章中的语法和表达错误……ChatGPT不仅能理解很多人类问题,流畅展开多轮对话,而且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决多种通用问题。这反映出( B )
A.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技术改变工作生活方式
C.信息时代导致情感危机
D.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解析】题干现象反映出信息技术改变工作生活方式。互联网渗透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6.在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离不开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时期是( C )
【解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7.1995年,以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成立。它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因此被称为“经济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是( B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七十七国集团
【解析】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8.(2024·昆明二模)某汽车品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在全球设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实现了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该品牌汽车的发展顺应了( B )
A.世界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文化多样化趋势
D.社会信息化趋势
【解析】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日益加深,经济活动越来越跨国界进行,形成了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体系,故题干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9.如图为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它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D )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B.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C.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
D.平衡中隐藏巨大危机
二、非选择题
10.(12分)(2024·江西学业考)人类不断向未知世界探索,世界大了,世界也小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29年,里贝罗绘制的《世界地图》,囊括迄今所知一切地方,翔实绘制了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海岸线和岛屿,首次展现了太平洋的真实跨度和连续的北美洲海岸线。
——摘编自席会东《皇家秘图的帝国掠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图绘制范围的扩大源于哪一历史事件。(1分)请从世界联系的角度评价这一事件。(2分)
材料二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说道:“我在1969年飞向月球,当我看到眼前小到可以用大拇指盖住的地球,不禁笑了起来。”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丛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9年美国飞船飞向月球的背景。(4分)
材料三 21世纪初,电子通信等技术极大消除了时空隔阂,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跨国流动成为常态,各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地球村”所呈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人们对地球认知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翔实绘制了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海岸线和岛屿,首次展现了太平洋的真实跨度和连续的北美洲海岸线”结合所学可知,地图绘制范围的扩大源于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孤立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渐确立起来。第(2)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969年,美国、苏联在科技领域展开竞赛,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科技的发展。第(3)题,据材料三“各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村”出现,反映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第(4)题,综合上述材料,人们对地球认知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孤立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评价: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孤立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渐确立起来。
(2)1969年,美国、苏联在科技领域展开竞赛,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科技的发展。
(3)全球化趋势。
(4)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孤立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