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短文两篇 表格式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27短文两篇 表格式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2 12:39:45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27 短文两篇之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 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课文内容的梳理翻译,词语的归纳。
难点 课文的朗读与借景抒情手法的理解。
教法 引导 探究 朗读 归纳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检查26课的默写,从“仁者乐山,智者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 入手,导入本节。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题目的含义,明确陶弘景及人生态度。 展示相关的幻灯。 (用时 6分钟) 当堂默写,交齐。阅读明确本节相关的常识,当堂识记。 (用时 6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 布置学生初读课文,划出其中的生词。组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别朗读与齐读,反复朗读。点评朗读的停顿,释疑。 (用时 10分钟) 自读课文,划出生词, 个别朗读, 质疑,齐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初步感知能力。
三 组织学生说说其中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景物,引导板书关键词语,组织朗读这些语句,点拨其中的重点词-- 1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 晓雾将歇:消散 3 夕阳欲颓:坠落 4 四时俱备:都 5 能与其奇者:参与;杰出 ;组织学生翻译全文,点拨。 (用时10分钟) 明确描写的景物,结合课下注释明确重点词语,个别翻译,划出疑问语句,个别质疑。 培养学生的翻译诵读能力。 体会文中景物的优美。
四 组织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背诵短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 1 引导找出第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地位--总领全文。 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2 组织朗读中间具体叙写山川之美的语句。 3 引导明确最后的议论与抒情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明确其首尾呼应,议叙结合的特点 。
布置结合文章翻译来诵读。小组互相交流,当堂限时5分钟完成。当堂检查,点评,将个诵与齐诵相结合。(用时10分钟) 梳理文章的写作层次。明确目标,合作诵读,互相交流,当堂个诵 与齐诵。 (诵读 限时5分钟) 培养学生的翻译诵读能力及阅读梳理文章的能力。
五 引导重点研读最后一层的议论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抒情,引导明确作者的对于自然的欣赏赞美之情及自豪之感。 布置课下作业: 1 诵读与默写全文; 赏析文中的写景之美; 2.预习《记承天寺夜游》。 明确问题,自由发言,明确课下作业。 体味作品中的美及作者对于景物的赞美。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总: 山川之美
/ 仰 视: ; 俯视:
绘 - 平 看: 视听兼融 分: 景 - 晓 : 动静结合
﹨ 夕 :
总: 感慨 欣赏、 赞美、 自豪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27 短文两篇之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的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分析文中景物的描写,归纳作者的感情。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 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于不得志中的豁达心胸。
重点 翻译全文,掌握文中的词语,分析文中景物的描写。
难点 分析文中的月色描写,体会作者于写景中的豁达心胸。
教法 引导 探究 归纳 点评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点评作业,组织诵读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默写第一篇课文。 从“唐宋八大家”的提问中导入本节。组织学生解题的含义,引导明确其重点词语--夜游。 布置自读课文,划出其中的生词。 (用时 10分钟) 诵读与默写,回忆共同明确。明确要求,自读课文。划出生词。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 组织个读,点拨其中生词--藻、荇。 ( http: / / www.21cnjy.com ) 点拨其朗读的停顿。 引导找出作者记述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及抒情, 板书其关键词语。 组织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相关语句的朗读与翻译, 共同明确其中重点词语 -“念、遂、至、盖、 但” 点拨语句的翻译: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用时 15分钟) 个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停顿,找出相关的信息,共同明确相关的语句,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语句的含义。明确其中重点词语。自由发言,其余补充。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掌握文中的事件过程,培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
三 布置学生结合板书提示自由诵读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组合作完成,检查,点评。话题导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布置学生阅读背景资料,谈谈理解。点拨“闲”字,引导结合全文来明确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 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用时 10分钟) 明确要求,自主诵读,小组合作进行诵读,互相检查。阅读相关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其余补充。 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体味作者于写景中的豁达心胸。
四 引导品味写景的妙处 。
-- ( http: / / www.21cnjy.com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引导说说其中写月色的方法-- 借景物来侧面描写月光之明,月色之美。 点拨“空明”二字突出心的干净、澄澈如水。 说说写景的语句,共同明确其写景的方法及景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能力。
五 课堂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苏轼正是因为不汲汲于名利,所以才能“闲”。组织朗读外国人对苏轼的评论 ,展示幻灯。 布置课下作业: 1 诵读课文,归纳文中的重点词语。2 想象小作文-- 苏轼与张怀民在中庭散步的情景,要求有适当的描写。字数不限。 明确苏轼豁达心胸的原因。 明确后人对其评价。 明确课下作业。 培养学生的“不汲汲于名利”的豁达心胸,体味人物的人格魅力。
板书设计 27 记承天寺夜游
一 绘庭中景色 月色 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二 抒闲人情怀 /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 ﹨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 其人格魅力:不汲汲于名利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