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通用技术真题 完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通用技术真题 完美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25-02-05 16: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5年 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技 术
姓名: 准考证号:
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完美解析(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如图所示为一款配置了小飞机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及其评价图。根据评价图,下列分析中不.恰.当.的是
第 16题图
A.创新性好 B.适用场合多 C.售价较低 D.外形美观
【答案】C
【解析一】
本题考查设计的评价。
该产品的创新性评价等级为 5,说明的创新性好,选项 A正确;该产品的适用场合评价等级为 5,说明适用
场合多,选项 B正确;该产品的售价评价等级为 2,说明售价较高,选项 C错误;该产品的外观评价等级
为 5,说明外形美观,选项 D正确。
【解析二】
本题考查设计的评价和评价图。创新性越好、适用场合越多、外观越美观得分越高,以上标准都是 5 分,
因此评价表述为创新性好、使用场合多、外形美观。售价越低得分越高,售价得分 2 分,因此售价较高,
故选 C。
17.如图所示的矫正器,用于纠正书写时勾腕的错误姿势。下列从人机关系角度的分析中,不.恰.当.的是
A.腕带选用柔软材料,实现了舒适目标
B.多款颜色可选,考虑了人的心理需求
C.球柄长度可调,考虑了人的静态尺寸
D.腕带长度可调,主要考虑了人的动态尺寸
第 17题图
【答案】D
【解析一】
技术(选考)试题 第 1 页(共 13 页)
本题考查人机关系。
腕带选用柔性材料,与生理上的舒适有关,选项 A正确;多款颜色可选,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心理,考虑了
人的心理需求,选项 B正确;球柄长度可调,与人的虎口贴合,考虑了人的静态尺寸,选项 C正确;腕带
长度可调,与手腕的构造尺寸有关,主要考虑了人的静态尺寸,选项 D错误。
【解析二】
本题考查人机关系的目标和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途径。腕带用于扣紧手臂起到固定作用,长度可调,主要
考虑人的手臂粗细,考虑的是人的静态尺寸。
18.小明准备改进如图所示的木条夹紧装置,要求向前推动木条,
木条能带动木楔,可靠地将木条夹紧。下列木楔的改进方案
中合理的是
A B C D 第 18题图
【答案】D
【解析一】
本题考查方案筛选。
由于向前推动木条时,木条能带动木楔运动,选项 A和选项 B的方案均不合理;要将木条可靠夹紧,则木
楔一面要与固定板 2紧贴,另一面要与木条紧贴,选项 C的方案不合理,选项 D的方案合理。
【解析二】
本题考查方案的权衡和比较。改进方案要求推动木条时能带动木楔,可靠地将木条加紧,方案 A和方案 B
推动木条时无法带动木楔,方案 C可以带动木楔但是尾端左侧是平面,无法夹紧木楔。方案 D尾端向木条
一侧倾斜,在固定板 2的斜面作用下,随着木条带动木楔向前,木楔的尾端会夹紧木条。
19.下列形体中,与如图所示的三视图对应的是
A B C D 第 19题图
【答案】B
【解析一】
本题考查由三视图选择轴测图。
技术(选考)试题 第 2 页(共 13 页)
【解析二】
本题考查简单形体的三视图。从主视图上看,底部切除部分与右侧竖直线重合,因此排除选项 A;从俯视
图上看,虚线部分在形体的左侧,底部的右侧没有切除,因此排除选项 C;从左视图上看,左视图左上角
两个矩形切面上大下小,因此排除选项 D。故选 B。
20.在通用技术实践课中,小明准备把如图所示的小木块加工成盒体与盒盖。下列选项中工具的选择不.恰.当.
的是
A.把木块分成两半 B.确定加工位置
第 20题图
C.加工出盒体内凹部分 D.把盒盖凸台侧立面加工光滑
【答案】A
【解析一】
本题考查木工工艺的工具选择。
钢丝锯主要用于锯圆形或弧形半径较小的薄板或胶合板,它不适用于将木块分成两半,选项 A错误;可以
利用钢直尺上的刻度在小木块上标记,确定加工位置,选项 B正确;木工凿具备在木块上凿出内凹部分的
功能,选项 C正确;对于盒盖凸台侧立面这样较小的木料加工面,可以选择木工锉将木材表面加工光滑,
选项 D正确。
【解析二】
本题考查简单的木工加工工艺。把木块分成两半,块状材料直线锯割,应采用直线锯,例如框锯、板锯、
刀锯等,钢丝锯主要用于锯割板材、可以锯割曲线,分割木块不应该使用钢丝锯;画线用来确定加工位置,
可以采用钢直尺作为量具;凿子用于凿削内凹部分;木锉刀用于将表面加工光滑。故选 A。
技术(选考)试题 第 3 页(共 13 页)
21.如图所示的夹紧机构,在气缸的作用下叉杆向左水
平移动,通过滚轮带动压杆夹紧工件。工件被夹紧
时,下列对构件主要受力形式分析中正确的是
A.杆 1受拉,杆 2受压
B.杆 1受压,杆 2受压
C.杆 1受拉,杆 2受拉
D.杆 1受压,杆 2受拉
第 21题图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杆 1、杆 2和压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叉杆和滚轮的作用下,压杆摆动将工件压
紧;压紧后,如图所示工件给压杆的反作用力与压杆运动方向相反,故杆 1受拉,杆 2受压。
22.如图所示为某种子烘干工艺流程。高湿种子经干燥后进行水分检测,不合格的种子重新进行烘干。燃烧
器产生的高温烟气被送入换热器来加热空气,热空气进入
干燥段干燥种子;中温烟气被送入预热段,利用其余热来
加热装置外壳。下列分析中不.恰.当.的是
A.利用中温烟气的余热来加热装置外壳,实现节能的目

B.中温烟气加热装置外壳,不接触种子,有利于保障种
子质量
C.空气同时进入燃烧器与换热器,所以燃烧器与换热器
的工作是并行工序
D.预热段预热种子与干燥段干燥种子是串行工序
第 22题图
【答案】C
【解析一】
本题考查流程分析。中温烟气被送入预热段,利用其余热来加热装置外壳,节能的同时又有外壳隔绝,防
止种子被污染,A 项和 B项正确;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被送入换热器来加热空气,它们是串行工序,C
项错误;先在预热段预热种子,然后在干燥段干燥种子,属于串行工序,D项正确。
【解析二】
技术(选考)试题 第 4 页(共 13 页)
本题考查了流程图识读。空气是燃烧的材料,不是环节,空气同时进入燃烧器与换热器说明这两环节均需
要用到空气,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在换热器中与空气混合交换热量,所以燃烧器与换热器的工作是串行
工序。
如图所示的激光除草车中,激光除草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摄像机和激光器
等,其工作原理是:计算机根据摄像机获取的图像信息,辨识出杂草并计算其位
置,据此控制电机调整激光的角度,并通过继电器控制激光器发射激光将杂草烧
焦,完成除草。请根据描述完成第 23-24题。
23.下列关于激光除草系统的分析中不.恰.当.的是
A.摄像机的分辨率会影响该系统除草的准确性,体现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第 23-24题图
B.摄像机的拍摄速度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需要匹配,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
C.设计时经过计算和试验确定激光器的功率,体现了系统分析的科学性原则
D.设计时在保证除草效果的前提下,还考虑了提高速度、降低成本等目标,体现了系统分析的综合性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分析。摄像机的分辨率会影响该系统除草的准确性,要素影响整体功能,体现了系统的整体
性,A错误。
24.关于激光除草系统,下列从控制系统角度进行的分析中恰当的是
A.杂草为被控对象
B.计算机的输出信号是控制量滚轮叉杆
C.控制方式属于开环控制
D.计算机辨识不出的杂草属于干扰因素
【答案】C
【解析一】
本题考查开环控制系统分析。激光除草系统被控对象应该是激光器,A错误;控制量是执行器的输出信号,
计算机是控制器,B错误;输出是发射激光除草,没有反馈,属于开环控制系统,C正确;计算机辨识不出
的杂草属于输入量,不是干扰因素,D错误。
【解析二】
本题考查了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方框图如下:
被控对象为激光器;计算机是控制器,控制量是执行器的输出;计算机辨识不出的杂草属于输入信息,故
不属于干扰因素。
技术(选考)试题 第 5 页(共 13 页)
25.在通用技术实践课中,小明在面包板上插装了如图所示的电位器、
三极管、非门集成电路、电容,其中插装不.正.确.的是
A.电容 CC4069
B.电位器
C.三极管
D.非门集成电路
【答案】D
【解析一】
本题考查面包板上元器件的插装。 第 25题图
面包板上孔的连通情况是解题关键。集成非门按图示插装,会导致集成门电路上、下两个引脚被短路,故
错误。
【解析二】
本题主要考查面包板的电路特性;右图中如蓝色线框内竖直一排的五个孔是相互连接的,所以集成电路对
应的管脚短路了,也即 1脚与 14脚、2脚与 13脚等等都已经短路了。
26.如图所示的温控指示灯电路,RT为热敏电阻。温度高于上限
VD1发光,低于下限 VD1 熄灭。下列分析中不.恰.当.的是
A.RT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B.适当增大 R3的阻值,可以提高温度上限的设定值
C.适当减小 R1的阻值,可以降低温度上限的设定值
D.VD1熄灭的瞬间,VT1处于放大状态
第 26题图
【答案】B
【解析一】
本题考查 555构成的温度区间控制电路分析。
温度高时,VD1 发光,说明三极管 VT1导通,因此 Rt阻值小,即 Rt是负系数热敏电阻,A正确。适当增
大 R3,使得 2、6更容易变低,VD1更容易发光,原功能是温度高于上限 VD1发光,现更容易发光,因此
温度上限降低,B错。减小 R1,VT1 更容易导通,VD1更易发光,因此温度上限降低,C正确。VD1熄灭
瞬间,2、6脚是 2/3Vcc,由于 R4上无电流,不分压,因此 VT1集电极电位约为 2/3Vcc,由此可知三极管
VT1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处于放大状态,D正确。
【解析二】
本题考查三极管及 555时基电路的特性.
欲使 VD1 发光,555的 3脚必须输出高电势,则 2脚的电势必须小于 2V,三极管 VT1 的基极电流必须足
够大,也就是电阻 RT 的阻值必须足够小,此时处于高温状态,可得 RT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A正确;
适当增大 R3的阻值,在临界状态时,其两端电压为 4V,可得流过 R3 的临界电流减小,也即 VT1 的基极
电流减小,RT在临界状态时的阻值变大,对应的温度设定值降低了,B错误;在三极管的基极临界电流一
定的情况下,适当减小 R1的阻值,RT左侧电势升高,其在临界状态时的阻值增大,说明对应的温度设定
技术(选考)试题 第 6 页(共 13 页)
值降低,C 正确;VD1 熄灭的瞬间,555 输入脚 6 脚的电势为 4V,也即三极管集电极电势为 4V,即
0.7V27.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LED 灯开关电路、短按开灯,长按关
灯。开灯时,按压按钮开关 SW,VD1点亮后随即松开;关灯
时,按压 SW直至 VD1熄灭后松开。下列分析中不.恰.当.的是
A.长按 SW 关灯时,VT2趋于饱和
B.适当增大 R2的阻值可以缩短关灯时按压 SW所需的时间
C.如果 C1短路,按压 SW 时不能点亮 VD1
D.如果 Cl断路,按压 SW 时不能点亮 VD1
第 27题图
【答案】B
【解析一】
本题考查含电容充放电延时的 LED开关灯控制电路。
分析电路可知,长按 SW关灯时,VD1熄灭→J1-1断开→J释放→VT1截止→VT2趋向饱和→C1放电。A
正确。增大 R2,会导致 VT2更难趋向饱和,因此关灯按压 Sw所需时间更长,B错。若 C1短路,则会导
致 VT2始终工作在饱和状态,故 SW不能点亮,C正确。若 C1断路,则再 SW按下时,VT2基极电流可
通过 R2、R3、SW 流向接地,三极管 VT2 能导通工作在饱和状态,VD1不能被点亮。D正确。按下 SW时
VD1能够点亮,是因为 C1存在且充满电时,C1 上极板(R3右端)电位高,VT2基极电流小而趋向截止。
C1短路或断路,均会导致 R3右端电位下降。故 CD正确。
【解析二】
本题考查独立元器件的控制电路.
长按 SW关灯,说明 VT1截止了,其发射结电压小于 0.7V,也即 VT2的 Uec小于 0.7V,趋于饱和,A正
确;在 SW按下前,C1通过 R1与 R2已经充满了电,两端为 VCC,按下 SW 后,电容器通过 R3放电,放
电时间由 C1R3决定,R2电阻越大,R1两端电压越小,VT2 越难导通,也就是适当增大 R2的阻值可以增
长关灯时按压 SW所需的时间,B错误;如果 C1短路,VT2必然始终饱和,VT1就无法导通,C正确;如
果 C1断路,那么在按下 SW的瞬时,VT1 与 VT2可以同时导通,但 VT2会立马关断 VT1,所以继电器根
本来不及闭合,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13小题 8分,第 14小题 10分,第 15小题 8分,共 24分。各小
题中的“ ▲ ”处填写合适选项的字母编号)
28.小明看到村里的塑料大棚被积雪压塌,如图 a所示。图 b为大棚框架的示意图,小明收集了相关的技术
资料准备对大棚进行改进。请完成以下任务:
技术(选考)试题 第 7 页(共 13 页)
第 28题图
(1)小明发现问题的途径是(单选) ▲ ;
A.观察日常生活 B.收集和分析信息 C.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2)小明仔细观察了倒塌大棚中的多种现象,以下不.属.于.强度问题的是(单选) ▲ ;
A.塑料薄膜破裂 B.连接杆折断 C.拱形杆因受力不平衡而失稳
(3)小明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其中不.合.理.的是(单选) ▲ ;
A.增加连接杆的数量 B.选用更细的连接杆 C.增加拱形杆的数量
(4)小明准备进行试验,测试改进后大棚的承载能力,以下环节中合理的是(多选) ▲ (全选对得
分)。
A.用计算机模拟大棚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记录计算结果
B.在实物模型上逐渐增大荷载,记录变形情况
C.在实物模型上直接放置与积雪等体积的沙子,记录变形情况
D.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试验报告
【答案】
(1)A (2)C (3)B (4)ABD (每空 2分)
【解析一】
(1)考查发现问题的一般途径。小明在村里发现大棚被积雪压塌的现象,属于观察日常生活。
(2)考查结构的稳固性。选 C,结构的强度是指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破裂”和“折断”都属于强度问题,“失
稳”属于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3)考查结构的优化设计。选 B,连接杆越细,强度越差,越容易折断。
(4)考查技术试验方案的合理性。选 ABD,先用软件仿真测试,更加便捷,A合理;实物模型承重测试时,
应逐渐增加荷载,不可一次性施加较重荷载,B合理,C不合理;分析结果,撰写报告,D合理。
【解析二】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发现问题途径的理解。题干中为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故选择 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强度与稳定性的理解。强度是抵抗外力防止自身被破坏的能力,故 A、B都是强度,
而 C是形状变化,是结构平衡状态改变,故 C错误。
(3)本题考查影响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因素。截面相对增大,有利于强度的提升,故 B错误。
(4)本题考查试验的合理性问题。C中应逐渐增大重量,直接放置不利于探究其何时发生变化的时刻,故
C错误。
技术(选考)试题 第 8 页(共 13 页)
29.为了保护第 28题中塑料大棚的安全,小明
想设计一个电动除雪装置。如图所示,在大
棚两端的外侧增设整体外形为圆弧形的导
轨,除雪部件能沿着大棚上方来回移动,清
除大棚表面的积雪。请你帮助小明设计该装
置的机械部分,设计要求如下:
(a)装置能驱动除雪部件可靠地在导轨上
来回移动;
(b)除雪部件不能相对于导轨发生转动; 第 28题图
(c)导轨表面形状、截面形状不限,如表面带齿或带槽、截面方形或圆形等均可;
(d)采用电机驱动,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或往复运动机构实现除雪部件的来回移动。
请完成以下任务:
(1)设计该装置时,不.需.考虑的是(单选) ▲ ;
A.导轨的尺寸 B.导轨的强度 C.塑料薄膜的厚度 D.装置质量的大小
(2)请在头脑中构思符合设计要求的多个方案,并画出其中最优方案的设计草图(导轨和除雪部件可用
线条表达,电机可用方框表示,对称装置只需绘制一侧),简要说明方案的工作过程;
(3)在草图上标注主要尺寸。
【答案】
(1)C (2分)
(2)(3)见解析 (6+2分)
【解析一】
(1)本题考查产品的设计分析。设计要求中提出装置能驱动除雪部件可靠地在导轨上来回移动,因此需要
考虑导轨的尺寸、强度以及装置质量的大小,塑料薄膜的厚度不需考虑。所以答案选 C。
(2)自锁电机转动,通过传动板带动除雪部件凹槽滚轮在槽型导轨上滚动,除雪部件方形轴在定位板凹槽
中移动不会转动,电机正反转实现除雪部件来回移动。
定位板
轴端方形
除雪部件
不会转动
15010
铰链接
与地面连接 除雪部件
凹槽滚轮 传动板
槽型导轨
15100 自锁电机正反转带动
除雪部件来回移动
M
与地面连接,安装 04
0
在大棚纵向中间 8
技术(选考)试题 第 9 页(共 13 页)
4020
【解析二】
(1)本小题考查设计的限制因素。塑料薄膜的厚度与所设计的驱动机构无关,所以选项 C符合题意。
(2)本小题考查简单结构的设计、设计草图的绘制等。可以采用齿轮+齿条轨道式或类似窗帘的小轮+带槽
式轨道等实现移动。如图所示:
(3)本小题考查尺寸标注。要对与本设计机构相关限制因素的尺寸和设计要求的尺寸进行标注,如轨道跨
度 8m,高度 3m等。
30.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板跟随阳光方向转动的控制电路,其中光敏电阻 Rg1和 Rg2 用于检测太阳
能板偏离阳光的程度。白天当太阳能板正对阳光时,Rg1 和 Rg2 的阻值相等;随着阳光方向的改变,Rg2
的阻值逐渐增大,当 Rg2 阻值大于 Rg1阻值的差值达到ΔR时,电机M正转带动太阳能板向阳光方向转
动一定角度后停止。夜晚按下开关 S1,电机M反转带动太阳能板返回初始位置。请完成以下任务:
第 30题图
(1)以下关于元器件的选择,不.正.确.的是(单选) ▲ ;
A.Rg1 和 Rg2 的特性参数尽量一致 B.继电器 J1的额定工作电压为 24V
(2)小明准备适当调小ΔR,有效的措施是(单选) ▲ ;
A.适当减小 R1的阻值 B.适当减小 R2的阻值 C.适当增大 R4的阻值
(3)在电机正转过程中,因误操作闭合开关 S1,会导致电机M所在电路的电源短路。为了避免发生短
路,小明准备在下图虚线框中接入继电器 J1、J2的第三组触点。以下接入方案中正确的是(单选)
▲ ;
技术(选考)试题 第 10 页(共 13 页)
A B C D
(4)为了天黑时太阳能板能自动返回初始位置,小明准备改进电路,添加了光敏电阻 Rg3 和位置传感器
等元器件。Rg3 用于检测天黑。位置传感器检测到太阳能板回到初始位置时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
低电平。请在下图虚线框中用现有元器件将电路补充完整。
【答案】
(1)B (2分)
(2)B (2分)
(3)A (2分)
技术(选考)试题 第 11 页(共 13 页)
(4) 或
(2分)
【解析一】
(1)电路控制电路部分电压是 12V,被控对象部分电压是 24V,继电器线圈接在控制部分,额定电压应与
控制部分电压一直,应为 12V。
(2)根据题干描述,阳光方向改变 Rg2 阻值增大,从而引起上图 A点电位增大,当 A点电位 VA>V1-(IC1
的-输入端)时,IC1 输出高电平,或非门触发器输出端 Q=1,VT1导通,J1吸合,电机正转;当 A点电位
VA转动;而当 VA处于 V1- 和 V2+之间时,触发器处于保持状态。因此 V1- 和 V2+之间的差值就是引起输入电
压变化的差值,而电阻 R2决定了 V1- 和 V2+的差值,因此减小 R2就是减小△R。
(3)解题思路是:继电器 J1 闭合时让 J1 的第三组触点控制 J2 的通路断开使其无法工作,因此应把 J1-3
的常闭接点接入到 J2的通路 E、F中;同理,J2闭合工作时让 J2的第三组接点控制 J1 的通路断开使其无
法工作,因此 J2-3的常闭接点接入 J1的通路 G、H中。所以答案为 A。
(4)天黑时 Rg3 增大,A点为高电平,若此时太阳能板不在初始位置(位置传感器输出低电平),J2应吸
合使电机反转复位。为实现该功能,根据所给元器件,只能让两个二极管组成或门等效电路(实现全 0出 0,
有 1出 1的功能),三极管做成非门等效电路把输入电位 A转成低电平。这样只要白天或者太阳能板已经
在初始位置,VT2就会截止。
【解析二】
(1)本题考查元器件选择,该题因需要用两个光敏电阻进行比较,因此选用的光敏电阻需要特性参数基本
相同,否则无法比较;而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是线圈电压,因此是 12V,24V是触点耐压。
(2)本题考查输入部分调节,题干中(Rg2-Rg1=ΔR),现需减小ΔR,且 Rg2 随光线变化阻值升高,则 A
端电压相比原先需更低的时候触发电路;如要触发电机正转,需使触发器上端输入 1,下端输入 0,因 A端
电压降低,因此需要 IC1负端电压更低才能使 IC1输出 1,故减小 R2可行。
(3)本题考查继电器触点的使用;题目核心要求就是在正转过程中防止 J2误触发所引起的电源短路,则可
在 VT2继电器处连接 J1的常闭,当 J1通电触发,可将 J1-3 常闭断开,J2就无法通电。
技术(选考)试题 第 12 页(共 13 页)
(4)当天黑时 Rg3 阻值增大,故此时 R9处输出 1,电机需反转,需要将 R9 输出的 1转为 0,因此用三极
管构成非门电路,位置传感器在回到初始位置时输出 1,否则出 0,而 VT2是 PNP 管,基极电压低导通,
所以位置传感器与光敏电阻输出端的关系为或门,全 0出 0,有 1出 1,因此用 2个二极管组成或门电路,
实现控制。
技术(选考)试题 第 13 页(共 13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