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诗四首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名句的意蕴,
学习鉴赏名句。 归园田居陶渊明 陶渊明由于在現实社会中找不到理想的道路,因而退隐田园,寄情山水。他否定污 浊的現实,热爱淳朴的田园,因而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后世称他为 代表作家。
田园诗人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huìhèzhǎng朗读课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劳动的 ,以及 。地点劳动的收获诗歌赏析:思考: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早上起来。荒秽:丛生的杂草。
前1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 ,“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 图”。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者 ,
反而 。扛着锄头。带月:顶着月亮。荷锄:艰辛月下归耕不以为苦享受这劳作的乐趣名句:勤劳与执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_____句点明主旨。 “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末思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一∶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1表现了诗人愉快 恬淡的心情
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
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
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
境醇美。反映的深刻思想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
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而
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表现感情特点: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遁世思想。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平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境醇美,又含蓄。理解主题:使至塞上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唐代杰出画家、诗人。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叙事)(言事写景)(写景)(叙事)朗读课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问”,慰问。“边”指边塞。“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代使臣,是王维自指(一说作附属之国,颜师古注:“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使臣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在前线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官名,边疆都护府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征蓬出汉塞根据画面说出句子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名句赏析: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h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红楼梦》 第四十八回,对于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名句赏析: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首先,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赏析: 其次,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状,仿佛抽象派的作品。赏析: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难怪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
赏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在前线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官名,边疆都护府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主题: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作业:
1.背诵诗歌,默写2次。
2.预习后2诗,抄写3次。
3.搜集背诵其他边塞诗。渡荆门送别李白作者简介:字
号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
太白青莲居士渡荆门送别
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远故乡 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称四川为“故乡”。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作者称它为“故乡水”。诗题云“送别”,就是长江水送我离别之意。 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到楚地,愈觉情味无穷。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之线收束在一起。
山随平野尽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随江入大荒流
入
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海楼(夜晚)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江水中,好象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李白在《古郎月行》中 曾说:“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本诗的意象恰恰与此相反,是说天上的月亮飞到水中。能力迁移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对偶 比喻对偶对偶对偶 比喻拟人比喻
对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