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的第一本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3我的第一本书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3 09: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和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从书中,我们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华南虎牛汉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出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作者简介 1955年由于受胡凤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初读课文,词语积累整体感知文章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什么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因为这本书蕴涵着父子之间的深情,同学之间的厚意;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以指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这里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百感交集。既有敬重、珍爱;又有沉重、悲惋。品味语言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因为“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不写,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
“本”是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憾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心灵回眸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延伸拓展 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