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金海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金海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3 12: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沙金海高级中学2024年高一年级12月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班级:________ 考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我国考古学家近年来加强了对良渚、龙山、河姆渡、大汶口、仰韶等文化遗址的考察,发现了这些遗址都有大量的加工石器,个别遗址还有青铜器、陶器和连间房屋。据这些遗址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或更高的发展阶段 B. 证明我国各地制陶技术普遍出现较早
C. 各地普遍出现了水稻种植和小麦种植 D. 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统一性并存
2. 毛泽东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其措施对我国政治影响深远的是()
A. 废井田,开阡陌 B. 奖励军功
C. 推行县出 D. 奖励耕织
3. 尚作为秘书官吏出现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成为皇宫秘书官。汉朝时,尚书职权增大,初步建立官衙,东汉时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最终取代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职高位重到渐被分权。隋唐时期,尚书所属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有执行政令之责。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 尚书权力由小到大的变化 D. 宰相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4. 阅读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对此图解读,明显错误的是( )
A. 孝文帝正在扩展北周的疆域
B. 分裂局面中孕含统一的因素
C. 长安城的政治地位日益彰显
D. 南北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
5. 分析表中所列活动( )
时期 论述 出处(文献资料)
宋真宗 时期 “景德(1004-1007年)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 祥符(1008-1016年)中官一万余员。皇事占二万余员。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有余,总二万四千员” 杨国宜 《包拯集校注》
宋仁宗 时期 “嘉佑(1056-1063年)中今内外官属总二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数内。较之先朝(真宗时),才五十余年,已逾近两倍矣” 马端临 《文献通考 国用考二》
A. 辽和西夏骚扰边境造成了这一局面 B. 材料凸现了北宋中后期的统治危机
C. 科举制为平民跻身政坛提供了契机 D. 材料都认同北宋朝廷对官员的设置
6. 下文是一首明代军歌,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凯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A. 岳飞 B. 文天祥 C. 郑成功 D. 戚继光
7. 观察《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据此可知(  )
A. 西汉至隋唐,官方哲学呈现多元化 B. 宋元至明清,理学不断压抑着人们
C. 节妇烈女人数主要受国家政局影响 D. 宰相制度的演变影响节妇烈女人数
8. 下图是五口通商大臣帮办处统计的“江海北关”(上海海关前身)货物吞吐量变化曲线(纵坐标单位:海关银)。据图分析19世纪50年代,可知( )
A. 中国洋务运动发展较快 B. 清朝朝贡贸易继续发展
C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萧条 D. 明显受到农民战争影响
9. “本公司设立以后,无论华商洋商开矿,必须将该地亩与本公司议妥,订明地股办法,由本公司呈请北洋大臣批准后,方可作为合格之矿商,然后再请发照。”字里行间,尽显学熙先生拳拳爱国之情。这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A. 教育兴国 B. 实业救国 C. 军事强国 D. 农业立国
10. “剪掉辫子:男子从此改头换面;不再缠足:女子终于可以大步走路;换新衣服:中山装替代了小马褂儿;不再跪拜:平等就是不要卑躬屈膝;男女无别:可以一起坐车还能牵手逛街;公元纪年:采用阳历与世界接轨;禁除鸦片:再也不做“东亚病夫”;不再三妻四妾:一夫一妻流行起来。”这表明辛亥革命后()
A. 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C. 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 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11. 1936年2月,贺龙率部进驻贵州镇西卫城,时值正月初十新年要龙灯,红军入城时,老百姓燃放鞭炮,夹道欢迎,意为“举彩龙,迎真龙,庆贺龙”。在卫城期间,召开千人群众大会,就地处决了七个土豪劣绅,还将土豪劣绅的粮仓和盐仓打开分给穷人。这()
A. 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 B. 可佐证长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
C. 表明持久抗战方针日益深入人心 D. 推动了土地革命在全国的顺利发展
12. 下图示中国100元法币购买力,据此图可知(  )
A. 中国金融市场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冲击 B.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公信力最低
C. 表明了美国一直大力扶植国民党政府 D. 反映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13. 2022年7月7日上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各界代表在大型浮雕《铜墙铁壁》前,向抗日烈士献花并鞠躬致敬。抗战胜利根本原因是()
A. 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 B. 有国际力量的支持
C.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D. 日本是小国,资源匮乏
14. “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拉起那个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摆弄那外国车我是个老内行,可就是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盼星星盼月亮,盼的那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哟嗬嗬……”()
A. 歌曲赞扬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伟大成就 B. 表达了汽车制造者和文艺工作者的爱国豪情
C. 歌词中涉及的这批汽车被命名为“东风”牌 D. 歌词体现了我国“一边倒”的联苏外交政策
15.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道:“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据此,新中国成立后我们()
A. 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苏联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D. 走中间和平发展道路
16. 外国友人赞道:“中国的这个领导人值得尊敬,他的思想是一把‘利剑’,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一把利剑。”这把“利剑”指()
A. 毛泽东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B.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胡锦涛新时期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元两代,中国东南地区是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以泉州为中心,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
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
宋末元初,泉州登上了它在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顶峰,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
南宋淳佑年间,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海交事业的蓬勃发展,泉州出现了第一次人口高峰,人口约合130万。据史籍估算,当时在泉州居留过的外国商人、旅行家、传教士有十几万人。
明朝洪武元年(1368),泉州置卫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台湾)的贸易。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宣布“防内贼勾连外倭,官民渔商各类人等内迁二十里,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泉州海外通商贸易基本禁绝。明朝后期-清朝前期,泉州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但地方政府对这些工场严加限制,限制生产规模,限制用工人数,限制经营范围。慢慢地,工场微利甚至亏损,工场主们转而购田置地。一丝迈向近代工业的光芒熄灭了。
——摘自《第二个千年时代的泉州》
(1)泉州地区在宋元时期和明朝后期-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状况有何差别?为什么?
(2)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
材料二一战中,中国仅仅是“象征性”参战,国际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改变的是欧美,在这期间及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有明显的变化。
材料三二战中,中国全程参与,家牢地牵制住了日军的陆军主力,所以盟国空前重视中国,甚至不惜从喜马拉雅山脉开辟航空线的方法补给中国。二战后,中国也终于得以跻身世界五大国之一,完成了旧中国的涅盘,但所谓的大国地位仍然只是形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唐朝领先世界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国际地位没有明显变化”的典型表现。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比较唐朝和二战时中国地位的不同。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说法。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中国的事情,要靠共产党办,靠人民办”。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我们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赶上时代。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回顾历史,我们党始终把独立自主作为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并把这一原则贯穿于道路选择、国家建设、外交政策制定、党的自身建设等各个方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独立自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给出答案及简析
  一、选择题
  1.A。材料中提到的遗址都有大量加工石器,个别还有青铜器等,说明这些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或更高发展阶段。B 项,仅从这些遗址不能得出各地制陶技术普遍出现较早;C 项,材料未提及小麦种植的普遍情况;D 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多元性,统一性不明显。
  2.C。商鞅变法中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我国政治影响深远。A 项,废井田、开阡陌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变革;B 项,奖励军功主要影响军事和社会阶层;D 项,奖励耕织主要促进农业发展。
  3.B。尚书职权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帝通过对尚书权力的调整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 项,中央集权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尚书职权变化关系不大;C 项,尚书权力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D 项,材料未体现宰相级别降低。
  4.A。572 年孝文帝已经去世,不可能正在扩展北周疆域。B 项,三国对峙局面下经济文化交流等为统一奠定基础,分裂中蕴含统一因素;C 项,长安作为北周都城政治地位重要;D 项,对峙时期南北贸易等联系也存在。
  5.B。材料中北宋官员数量不断增加,反映出北宋中后期出现了冗官等统治危机。A 项,材料未表明与辽和西夏骚扰边境有直接因果关系;C 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与官员增加的联系;D 项,材料主要是呈现官员数量变化,并非认同官员设置。
  6.D。从军歌中 “杀尽倭奴” 可知与戚继光抗倭有关。A 项,岳飞主要是抗击金兵;B 项,文天祥是抗元;C 项,郑成功主要是收复台湾,抗击荷兰殖民者。
  7.B。宋元至明清节妇烈女人数增多,与理学的发展和对人们思想的压抑有关。A 项,西汉至隋唐官方哲学主要是儒家思想,并非多元化;C 项,节妇烈女人数主要受思想文化影响,而非国家政局;D 项,宰相制度演变与节妇烈女人数并无直接关联。
  8.D。19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影响了上海海关货物吞吐量。A 项,洋务运动此时刚刚开始;B 项,此时朝贡贸易已逐渐衰落;C 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状况。
  9.B。材料中强调公司在开矿等实业方面的规定,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A 项,材料未涉及教育;C 项,与军事强国无关;D 项,材料重点不是农业立国。
  10.D。材料中描述的剪辫子、禁缠足、改服饰、用公元纪年等都是社会生活领域的重大变化。A 项,材料未直接体现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B 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C 项,材料主要不是关于教育近代化。
  11.B。红军在镇西卫城的行动,如处决土豪劣绅、分粮食给穷人等,可证明长征在沿途传播了革命思想,播下了革命火种。A 项,材料未表明与遵义会议召开有直接关系;C 项,材料未涉及持久抗战方针;D 项,土地革命主要在根据地开展,材料不能体现其在全国顺利发展。
  12.D。100 元法币购买力不断下降,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通货膨胀严重,统治危机不断加深。A 项,材料未体现受世界市场冲击;B 项,仅从法币购买力不能得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公信力最低;C 项,材料没有表明美国一直大力扶植国民党政府。
  13.A。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项,国际力量支持是外部因素;C 项,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是胜利的根本原因;D 项,日本国情不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14.C。根据材料中 “盼国产汽车” 等信息可知与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东风” 牌有关。A 项,材料未表明是 20 世纪 80 年代;B 项,材料主要体现对国产汽车的期盼,不是爱国豪情的表达;D 项,材料未涉及外交政策。
  15.C。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坚定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反对帝国主义和第三条道路。A 项,不只是倒向苏联,而是社会主义阵营;B 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与材料主旨不符;D 项,不符合材料意思。
  16.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A 项,毛泽东反对霸权主义思想主要是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B 项,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C 项,科学发展观主要是国内发展理念。
  二、非选择题
  17.
  (1)差别:宋元时期,泉州对外贸易繁荣,是世界最大商港之一,贸易范围广,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且有专门管理机构如市舶司、来远驿等,人口增长,有大量外国人居留;明朝后期 - 清朝前期,海禁政策使泉州海外通商贸易基本禁绝,虽出现新经营方式但受到地方政府严格限制,逐渐衰落。
  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达,政府重视海外贸易,鼓励商业发展;明朝后期,倭寇侵扰,出于海防安全考虑实行海禁政策,且封建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工场手工业发展。
  (2)启示:要重视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合理的政策能推动经济繁荣;政府应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政策,不能过度限制商业和工业发展;要保持开放的对外态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
  18.
  (1)成就:科技方面,如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与应用;文化方面,唐诗的繁荣;经济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推动农业发展,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等。
  (2)表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山东权益被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仍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没有因一战改变弱国地位。
  (3)不同:唐朝是凭借自身高度发达的文明在东亚文化圈及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是文化、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强大的强国;二战时中国是因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牵制日军主力,在盟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跻身大国行列,但这种大国地位在战后初期主要是形式上的,自身实力仍有待提升。
  看法:二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形式上的,但也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巨大牺牲和贡献的结果,为中国后续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权益和提升地位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大国地位逐渐得到实质性巩固和提升。
  19.
  论题: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离不开独立自主原则的坚持。
  阐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早期由于对共产国际的过度依赖,在革命中遭遇挫折,如大革命失败。后来,毛泽东同志提出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经济建设上也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道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我国从实际出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迅速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独立自主原则,我国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总之,独立自主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