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词五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25词五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3 10:0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词五首温庭筠望 江 南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有“花间鼻祖”之称。 。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 。
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 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试进士不第 .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梦江南〕两首写商妇的相思等。 倚( )( ) 斜晖( ) 脉脉( )( ) 悠悠( ) 肠断( ) 白蘋洲( ) ( ) yǐmòpín凭靠夕阳的斜光静默的样子闲静的样子形容极为伤心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朗读全词,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内容 你认为词中哪些字词用的精彩?举例分析“罢”、“独” :
突出她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尽”“皆”: 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斜晖脉脉水悠悠”: 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暗示这一女子的相思和相见不得的痛苦之情。 “肠断白洲”: 直抒胸臆,抒发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痛苦之情。 形象刻画①②动态切盼重逢之情。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静态景物描写⑤③④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情感抒发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本词写了哪些内容?分别表现了什么情感?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渴望爱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和爱人未归的失望和怅惘的情怀。本词表现了什么主旨?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小 结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跫?[qióng]?脚步声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都是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
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渔家傲范 仲 淹 作 者 简 介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渔家傲》选自《范文正公集》。
宋仁寮康定、庆历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公元1040—1043年),这首诗就写在这期间。作者原有《渔家傲》数首,叙述边防将士的劳苦,今仅存一首。 “渔家傲”是词牌名。 朗读全词,感知全词内容,思考:
1、全词两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哪句话统摄上片内容?“异”在哪些方面?
3、下片抒发了守边将士什么心情?隐含什么情感?连接上片:

下片:
描写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抒发久戍思念乡土的情怀。
返回“衡阳雁去”: 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四面边声连角起”: 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
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返回 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却没有办法回去。(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返回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描写了塞外奇异的风景,表达的是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思念家乡,但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却没有办法回去的矛盾心理和痛苦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1、“ ”一句是
全词的总纲,总领全篇,以“ ”
二字引出下文,接着从三方面来描
写塞下秋景: 写气
候; 写战争的形势;
写当时的
地形。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阙的景象。塞下秋来风景异风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①大雁南飞②边声四起③落日孤城反 馈 练 习1、“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可
见 ,此时饮酒,战士们是
在 ,表现了戍边将士
    的心情。2、“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 的典故,其作用是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作者从幽怨的羌笛中想象的情景,是 写,从“将军白发”可见 由“征夫泪”可见 。 生活艰苦借酒消愁思乡心切的惆怅汉代窦宪表达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无回去的矛盾心理和痛苦之情虚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反 馈 练 习拓展题: 从《渔家傲》中的“长烟落日”“羌管悠悠”你能联想到哪些相似的景物描写的诗句?请摘录下来。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 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作家介绍朗读思考字词含义,
初步把握词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整 体 感 知 本词两部分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上片:
记叙打猎的威武场面。
下片:
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决心。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主旨理解 自喻孙权,突出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老,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小结词意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 。《江城子》是他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文意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千骑卷平冈
②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③鬓微霜,又何妨!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能找出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你能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请你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威风凛凛。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反 馈 练 习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
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表现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句子。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比 较 阅 读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上阙——写景 清静幽雅
下阙——抒怀 来日方长(积极
大显身手 乐观)武 陵 春李 清 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诗、词、散文皆有成就,但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前期: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后期:生活的苦难使词风重在表现国破家亡的悲伤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朗读思考字词含义,
初步把握词意:
本词表现了什么主旨? 抒发了国破家亡后浓浓的悲伤愁苦。主旨理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词人的愁绪的?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代暮春时节,写鲜花已经零落殆尽,烘托词人的愁苦。日晚倦梳头: 通过日色已晚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物是人非事事休: 通过物是人非点明愁苦的原因是国破、家亡、夫死欲语泪先流: 言未出而泪先流,更深入表现她的悲哀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通过她想去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更深入表现她的悲哀。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发挥想象,表现内心沉重的哀愁。名句欣赏 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化无形“愁”为有形。写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表现自己愁苦之重厚。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课外拓展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主题?辛弃疾(宋)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朗读思考字词含义,
初步把握词意: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在梦中回到战场从军杀敌,建立功业。但现实中却壮志难酬。整体感知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和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本词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内容赏析 本词主体上由哪个字统摄?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什么? 1)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
2)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
3)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
4)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作者报效国家,英勇杀敌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梦:重点赏析“可怜白发生”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壮志难酬。
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小 结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写梦境,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最后结句写现实,戛然而止。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和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语言雄伟悲壮,遗音缭绕,余味无穷。反馈练习1、表现军营生活的语句:
2、表现战场上检阅军队 的语句:
3、表现战斗的激烈和顺利的语句:
4、表现雄心壮志的语句:
5、表现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的语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五首词
2、理解词的主旨,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