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2022 新课标要求:通过具体的史事,认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及带来的问题。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线索 1 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
理论基础 牛顿的经典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续表
第一次工业 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标志 珍妮机、改进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 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内燃机、汽车、飞机、现代炸药、赛璐珞的制造技术、人造纤维等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续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 方式 机器大生产代替 手工劳动 产生了垄断组织;出现流水线生产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续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发生在英国,逐渐向其他国家扩展; (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 (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3)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续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世界格局: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社会结构:使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促使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续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4)城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世界格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世界格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续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5)对中国: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4)对中国: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4)对中国: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引进外国先进科技,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局限性 都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问题 科技成就
出行 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本茨发明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车发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通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电话、电报;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手机、互联网的出现。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日常生活 ■线索 2 科技解决人类的发展问题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问题 科技成就
粮食安全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生命健康 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屠呦呦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爱迪生发明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互联网的全球迅速普及。
社交娱乐 续表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状态 落后、追赶 部分领先、超越
背景 (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 (2)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线索 3 科技革命与中国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续表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的 抉择 (1)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 (2)民族资产阶级兴办民族工业。 实施“一五”计划,开启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党和政府领导研制“两弹一星”等,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科技飞速发展,在部分领域实现了领先和超越,如载人航天工程、高速铁路等。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续表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推动了现代化事业发展。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发展阶段 发展因素 主要表现 影响
开始连为 一个整体 (15 世纪 末—18 世纪) (1)新航路开辟; (2)早期殖民扩张;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洲际范围内的物种、经 济和文化交流;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欧洲 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 (1)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线索 4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发展阶段 发展因素 主要表现 影响
开始连为一个整体(15 世纪末—18 世纪) (3)英、美、法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3)西方国家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进行“三角贸易”;荷、英、法进行一系列殖民争霸战争,建立殖民地等。 (2)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续表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发展阶段 发展因素 主要表现 影响
发展(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中期) (1)工业革命的开展;(2)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3)新式交通工具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等的发明。 (1)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大机器生产方式推广;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建立殖民地,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亚非拉地区逐渐沦为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成为西方世界经济的附庸。
续表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发展阶段 发展因素 主要表现 影响
进一步发展(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外扩张增强; (2)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广大亚非拉国家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续表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发展阶段 发展因素 主要表现 影响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区域性和全球性经济组织成立。 (1)跨国公司数量增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迅速增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中国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等。 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续表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线索 5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与中国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创新设问
1. 新素养·唯物史观 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政策支持;教育水平;时代需求等。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2. 新考法·角度分析 从“现代化”和“全球化”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融入“世界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
(1)“现代化”:在农村,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专题四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2)“全球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通过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扩大对外经济交流,积极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潮流;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共16张PPT)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2022 新课标要求:能够认识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曲折、艰苦过程,理解其正义性,并树立正义必胜的信心。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主题一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历程 历史事件 认识
由空想到科学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由理论到实践 1871 年,巴黎公社建立 由理想到现实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续表
历程 历史事件 认识
由一国到多国 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1)东欧: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2)亚洲:中国、朝鲜、越南等(3)拉丁美洲:古巴 (2)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遭遇重大挫折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东欧剧变开始;1991 年年底,苏联解体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续表
历程 历史事件
中国创新发展 1978 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主题二 世界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
■线索 1 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时期 18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中后期
背景 (1)西方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掠夺,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
(2)工业革命使西欧国家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3)启蒙思想的传播。
相关 史实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年):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外部障碍,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续表
相关 史实 (2)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使许多拉丁美洲国家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4)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年):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力地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反侵略斗争,是 19 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时期 一战后到 20 世纪 30 年代
背景 (1)一战期间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2)一战后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加剧了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线索 2 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相关 史实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一战后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埃及华夫脱运动(1918—1922 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934 年开始的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 1917 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续表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并提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增强了民族意识,成为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相关 史实 亚洲 (1)印度:1947 年,通过印度、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法实现了印度独立,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线索 3 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续表
相关 史实 亚洲 (2)中国: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万隆会议:1955 年召开,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加快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续表
相关 史实 非洲 (1)利比亚独立:1951 年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2)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52 年,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1953 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6 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3)阿尔及利亚独立:1962 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续表
相关 史实 非洲 (4)“非洲年”:1960 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5)纳米比亚独立: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拉丁 美洲 (1)古巴革命:1959 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 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续表
影响 (1)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获得了解放,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2)促进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特征 (1)时间长:延续了半个世纪;
(2)范围广:遍及亚非拉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成果大:彻底打碎了延续近五个世纪的殖民体系,建立了近百个新独立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类社会制度,其中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制度。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创新设问
1. 新素养·唯物史观 分析社会主义发展曲折与艰辛的原因。
(1)无产阶级初期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可供借鉴的革命经验。
(2)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经济基础落后。
(3)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进行,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
(4)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2. 新考法·提炼观点并论述 请选择两个近现代史上与民族解放运动相关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或说明。
观点:只有不懈斗争,才能捍卫国家主权。
史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专题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奋斗,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 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此后,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取得了反对美国控制,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国家主权的巨大胜利。综上所述,亚非拉国家和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斗争。(共13张PPT)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2 新课标要求: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内容、作用、影响。 强化时空观念,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力,增强文化自信。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线索 1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领域 表现 产生的影响
科技 《缀术》:祖冲之与其子合著,唐朝时传到日本、朝鲜,被用作学校的课本。 推动了日本、朝鲜教育文化的发展。
医药、建筑技术:遣唐使来华后,传回日本;鉴真东渡日本传播等。 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造纸术:4 世纪传入朝鲜,7 世纪传入日本,8 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 世纪传入欧洲和非洲。 便利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科技 活字印刷术:13 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传入欧洲。 便利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指南针:宋朝时期,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续表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科技 《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 为世界医药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天工开物》:明朝宋应星著,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传播。 推动先进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传播。
青蒿素:20 世纪 70 年代初, 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续表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续表
科技 杂交水稻技术: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对全球粮食产量增长和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回国后进行大化改新。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科举制度:新罗等周边国家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推动了周边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续表
文学 艺术 文字、典籍、书法、绘画、文学: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后,传回日本;鉴真东渡日本传播;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 对日本和朝鲜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楼梦》:清代的长篇小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风俗 习惯 节日:遣唐使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端午(阳)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等。 丰富了日本社会的文化生活,有些节日流传至今。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续表
总结 途径:海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世界各国主动学习借鉴;中外使者交流传播;国际会议等。
感悟:中国古代高度发达与繁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中华文化丰富了世
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世界文明多元化发展;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线索 2 世界文明进入中国
领域 表现 产生的影响
物种 占城稻:北宋时由越南传入并推广到东南地区。 丰富了我国的物种资源,影响了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原产于美洲,明代传入中国。 宗教 佛教: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携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续表
艺术 音乐: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丰富了中华文化和人们的精神生活。
科学 技术 西方天文、历法、数学:宋元时期传入中国。 促进了中国传统数学、天文学等的发展。
《几何原本》:明朝中后期,徐光启与利玛窦共同翻译的古希腊数学著作。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续表
科学 技术 工业技术: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等。 推动了中国工业、交通、通信业的近代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西方新式交通工具和交通建设: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公路、新式马路修筑,开辟空中航线等。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续表
资本 主义 制度 君主立宪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维新人士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科学 理论 《物种起源》(进化论):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思想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与科学。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革命胜利以及一系列建设成就。
续表
专题十三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续表
社会 生活 社会风俗:辛亥革命后,以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以“先生”的称呼取代“老爷”“大人”的称谓。 社会风俗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生活方式: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成为时尚;公园、咖啡馆风行一时;旗袍吸收欧美服饰的优点改良。 生活方式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共13张PPT)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2 新课标要求: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意义。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线索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 思想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续表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经济:进行改革开放并不断深化,使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改善;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续表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系 (3)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国防和军队: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5)科技: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载人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线索 2 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见本书《精讲本》P211)
创新设问
新考法·列举史实说明观点 列举史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对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巨大成就;国防现代化、武器装备科技化不断发展等。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续表
科技 杂交水稻技术: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对全球粮食产量增长和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回国后进行大化改新。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科举制度:新罗等周边国家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推动了周边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续表
文学 艺术 文字、典籍、书法、绘画、文学: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后,传回日本;鉴真东渡日本传播;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 对日本和朝鲜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楼梦》:清代的长篇小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风俗 习惯 节日:遣唐使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端午(阳)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等。 丰富了日本社会的文化生活,有些节日流传至今。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续表
总结 途径:海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世界各国主动学习借鉴;中外使者交流传播;国际会议等。
感悟:中国古代高度发达与繁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中华文化丰富了世
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世界文明多元化发展;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续表
艺术 音乐: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丰富了中华文化和人们的精神生活。
科学 技术 西方天文、历法、数学:宋元时期传入中国。 促进了中国传统数学、天文学等的发展。
《几何原本》:明朝中后期,徐光启与利玛窦共同翻译的古希腊数学著作。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续表
科学 技术 工业技术: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等。 推动了中国工业、交通、通信业的近代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西方新式交通工具和交通建设: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公路、新式马路修筑,开辟空中航线等。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续表
资本 主义 制度 君主立宪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维新人士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科学 理论 《物种起源》(进化论):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思想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与科学。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革命胜利以及一系列建设成就。
续表
专题十二 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续表
社会 生活 社会风俗:辛亥革命后,以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以“先生”的称呼取代“老爷”“大人”的称谓。 社会风俗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生活方式: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成为时尚;公园、咖啡馆风行一时;旗袍吸收欧美服饰的优点改良。 生活方式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共26张PPT)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2022 新课标要求:进行主题研究,如“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的增强”“大国重器”等。
■线索 1 不同时期中国的军队建设
1. 晚清政府、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军队建设
主题一 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背景 (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在同西方列强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意识到国防的落后;
(3)西方先进科技和思想的传入。
表现 (1)军力落后,军备废弛:①八旗军、绿营兵作战能力低下;②清政府使用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
(2)理念滞后:①重塞防轻海防;②海军缺乏首脑部门,舰队互不统属,力量分散;
(3)军纪败坏:八旗兵将领贪污兵饷现象严重;许多士兵吸食鸦片;
(4)军队私人化、地方化:①曾国藩以当地团练为基础,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②李鸿章仿照曾国藩的方式组建淮军;③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与混战。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影响 导致有海无防,列强屡次从海上进犯;军队战斗力不足,近代中国日渐衰弱,严重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发展 原因 (1)近代:民族危机加剧,国民党的血腥镇压,使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现实需要;
(2)现代:实现了国家独立;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保卫祖国的和平稳定;国际局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表现 (1)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器装备落后,凭借“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新中国成立后成功仿制歼-5 型歼击机→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一颗氢弹并爆炸成功。
(2)作战理念与时俱进:抗日战争时期,实行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
(3)作风优良:①三湾改编时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②毛泽东等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为人民军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表现 (4)信仰坚定:①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②1929 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2014 年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影响 (1)近代: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改变了中国人民受压迫的地位;
(2)现代: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国家 概况
英国 (1)1588 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制造出钢铁战车———坦克,并投入使用。 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线索 2 国防力量与大国兴衰
美国 (1)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成立大陆军,打败英军,获得国家独立;
(2)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国防科技发展迅速,1939 年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 年,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曾是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器大国,最多时拥有 30 多艘航空母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 500 多个军事基地。 1949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成立军事组织———“北约”。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续表
(1)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引进西欧先进的军事技术,创建新式常备军,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2)1928—1937 年两个五年计划时期,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庞大、战斗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实现了国防现代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是苏联军事工业发展的重点,核武器和军事工业世界领先;
(4)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使俄罗斯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实力,为俄罗斯确立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德国 (1)迅速崛起,结成军事同盟发动一战:1882 年,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之后与三国协约展开扩军备战,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战败;
(2)一战战败后,受到严厉制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等,对德国进行严惩,由于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德国在欧
洲的地位一落千丈;同时对军队人数的限制,使德国通过加强军队素质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成就了德国强大的空军和陆军;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德国 (3)挑起二战,国力削弱:希特勒上台以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积极扩军备战,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日本 (1)跻身资本主义强国: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进行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挑起二战,战败后被美国占领:1936 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加紧扩充军备;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将全部国家机器纳入战争轨道,与其他法西斯国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战败,战后被美国单独占领;
(3)二战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中国 (1)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国防近代化探索:①近代早期反侵路战争战败:军风军纪败坏,军备废弛,使用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是清政府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因素之一;②洋务
运动时期:创办军事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创办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加强塞防与海防,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朝的国防力量;③戊戌变法时期: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2)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军队建设曲折发展:①黄埔军校创办:1924 年创办,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②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中国 ③创建工农红军:1928 年,井冈山会师后,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④政治建军:1929 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原则;⑤整编军队: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⑥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建设:1937 年,中国空军初战告捷;
(3)国家独立富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①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②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主题二 大国重器
武器装备 表现
步枪、 大炮 19 世纪中期—20 世纪初,中国武器装备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西方的步枪和大炮。
坦克 (1)研制背景: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和对抗,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概况: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出动了数十辆新制成的坦克。
(3)影响:坦克运用于战争中,令德军大为惊恐,为英军的进攻起到了壮大声势的作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武器装备 表现
新型战机 (1)西方国家研制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参战,主要负责侦查、运输、校正火炮等。1915 年,法国第一架战斗机出现并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随后在德国、英国等国家相继出现并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的战斗机快速发展。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武器装备 表现
新型战机 (2)中国研制成功:①背景: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是从国外购买,空军力量有待提升;②研制成功:1956 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 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2016 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军用大型运输机运-20 正式列装空军;2017 年,歼-20 隐形战机亮相建军 90 周年阅兵式。
(3)特点:性能优良、机动灵活、火力强大。
续表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武器装备 表现
原子弹 (1)西方国家: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投放了原子弹;1949 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52 年,英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0 年,法国也爆炸成功。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武器装备 表现
原子弹 (2)中国: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发展国防尖端科技成为国防现代化的需要;②研制成功: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核国家,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对我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3)特点:杀伤力巨大;由一国垄断到多国拥有;技术越来越先进;威力越来越大。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武器装备 表现
多型战舰 (航空母舰) (1)西方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最早开始制造航空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场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重创美军。
(2)中国:①背景: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海防实力薄弱;保卫祖国海疆安全的需要;②研制成功:1970 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1971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
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武器装备 表现
多型战舰 (航空母舰)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 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2019 年,我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接入列;2022 年,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
(3)特点:综合作战能力强、攻防兼备、航海性能和适航性好、续航力强等。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武器装备 表现
导弹 (1)西方国家:1942 年,德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导弹。
(2)中国:①背景:导弹武器在现代化国防力量中不可或缺;②研制成功: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开始发展导弹核武器;1966 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增强了国防力量;
2019 年 10 月 1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的国庆阅兵中,受阅导弹方队装备包括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舰/潜舰导弹、反坦克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
续表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武器装备 表现
导弹 (3)特点:与科技紧密结合,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突防能力强。
创新设问
1. 新考法·任选角度作答 近代以来,中国的军队从清末作战能力低下、军备废弛转变为现代的“钢铁雄师”。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任选角度阐述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1)政治方面:近代军队是由封建贵族、旧军阀等领导的,军队组建的目的是维系自身的统治而不是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现代军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保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军队。
(2)经济方面:由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旧式的军队难以得到大量军费维持建设,士兵很难得到有效训练且装备落后;现代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国家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士兵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武器装备精良。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
2. 新素养·历史解释 探究新时期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原因。
(1)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2)以强大的国防作为支撑,国家的各种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
(3)加强边防和海防安全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4)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国防安全和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专题十一 钢铁长城——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共45张PPT)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2022 新课标要求:比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如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探讨这些会议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意义。 探讨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内容,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等。
会议 背景 时间 / 地点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一大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1 年/ 上海、浙江嘉兴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工作。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线索 1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
主题 中国共产党坚持初心和使命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 地点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二大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22 年/上海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工人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1923 年/广州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开展国民
大革命。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 地点 主要内容 影响
八七会议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927 年/汉口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 起义的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对人民军队的发展
起到了重大作用。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 地点 主要内容 影响
古田会议 毛泽东等人领导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929 年/福建古田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对人民军队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 地点 主要内容 影响
遵义会议 博古、李德等人在 军 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 进行长征。 1935 年/贵州遵义 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 地点 主要内容 影响
瓦窑堡 会议 华北危机爆发,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5 年/瓦窑堡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 地点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 七大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1945 年/延安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 地点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 七届 二中 全会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和发展生产将成为主要任务。 1949 年/西柏坡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2.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开始的重要会议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 八大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初步成就。 1956 年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七千人 大会”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我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962 年 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 十一届 三中全会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978 年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 十二大 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全 面开始并取 得一定成就。 1982 年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 十三大 1987 年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会议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十四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始并取 得一定成就。 1992 年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
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
1997 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十五大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 十六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始并取得一定成就。 2002 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 十八大 改革开放深入 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 胜阶段。 2012 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会议 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 十九大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2017 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中共 二十大 — 2022 年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创建时期 中共一大 1921 年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民革命 时期 北伐战争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1926 年开始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土地革命 时期 南昌起义 1927 年 8 月 1 日发动,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线索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土地革命 时期 创建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1)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2)在进军途中,进行了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3)1928 年,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土地革命 时期 红军长征 (1)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抗日战争 时期 九一八 事变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西安 事变 (1)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抗日战争 时期 七七 事变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随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百团 大战 1940 年至 1941 年进行,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争取和平、 民主时期 重庆 谈判 1945 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重庆进行谈判,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赢得了民心。
人民解放 战争时期 转战 陕北 1947 年 3 月,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跃进 大别山 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人民解放 战争时期 三大 战役 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南京 解放 1949 年 4 月,发动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1949— 1978 年) 开国 大典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抗美 援朝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民经济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了世界和平。
土地 改革 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线索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成就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1949— 1978 年) “一五”计划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1978— 2012 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建立 对外开放 邓小平理论 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时期 事件 概况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 年至今)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2)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3)新发展理念: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4)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道路创新 井冈山道路 学习苏俄,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受挫→结合中国国情,开创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过程中存在曲折和失误→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线索 4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理论创新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结果, 在 1945 年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制度 创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主要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 1949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确立,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制度 创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形成标志: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地位和意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一国两制” 由邓小平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红船精神 中共一大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伟大建党 精神 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八一精神 南昌起义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
■线索 5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长征 精神 红军长征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遵义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召开 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团结统一。
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军 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
延安 精神 中共七大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抗战 精神 抗日战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西柏坡精神 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铁人精神” 王进喜、大庆石油、 石油大会战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雷锋 精神 毛泽东号召 “向雷锋同志学习”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
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治理兰考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的修建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两弹一星” 精神 “两弹一星”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小岗村精神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怕风险、敢闯敢干的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特区精神 深圳特区的建立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新时代北斗 精神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探月精神 嫦娥五号任务 圆满成功 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成功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续表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精神 相关史实 内涵
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脱贫攻坚精神 我国脱贫攻坚战 取得了全面胜利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续表
创新设问
1. 新素养·唯物史观 从中国共产党光辉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强领导者;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3)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等。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
2. 新考法·依据结构举出事例 按照“历史任务———党的做法———结果”的结构,举出一个中国共产党努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例。
示例 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土地革命、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示例 2: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示例 3: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十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征程(共16张PPT)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2022 新课标要求:运用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类别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社会 状态 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经济 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线索 1 侵略重创下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
续表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类别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国家 主权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续表
社会 生活 (1)新式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
(2)社会习俗改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礼仪、改称呼的法令;
(3)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年份 条约 冲击 探索
1842 年 《南京条约》 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办法: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58 年 《天津条约》 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1)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探索之路;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线索 2 条约冲击下中国近代人民的探索
年份 条约 冲击 探索
1858 年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农民阶级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1860 年 《北京条约》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续表
年份 条约 冲击 探索
1895 年 《马关条约》 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续表
年份 条约 冲击 探索
1901 年 《辛丑 条约》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1919 年 《凡尔 赛条约》 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1)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续表
时期 青年代表 影响
五四运动前后 (1)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2)面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青年学生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挽救了民族危亡,捍卫了民族尊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线索 3 时代先锋、民族脊梁———青年
时期 青年代表 影响
党的初创时期 1921 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青年,参加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红军长征时期 1934—1936 年,长征队伍中的青年们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续表
时期 青年代表 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 (1)一二·九运动: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2)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广大知识青年奔赴延安, 投身革命事业;他们接受了革命教育后,绝大多数 奔赴各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救国的骨干力量;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续表
时期 青年代表 影响
人民解放战争 时期 (1)刘胡兰坚持与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进行斗争,1947 年不幸被捕,从容就义; (2)1948 年,董存瑞参加隆化战斗,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续表
时期 青年代表 影响
抗美援朝时期 邱少云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被大火吞噬;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 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续表
创新设问
1. 新素养·历史解释 结合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英雄人物的事迹,归纳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志,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意识等。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2. 新考法·观点阐述 关于“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同学们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列强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种,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观点 1:列强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理由:英国的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激起了林则徐等有识之士的重视,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观点 2: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理由:1860 年,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率太平军抗击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并取得胜利。 1895 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在清军的帮助下抗击侵略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专题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共6张PPT)
专题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
2022 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专题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
朝代 中央 地方
秦朝 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汉朝 汉承秦制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专题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
续表
朝代 中央 地方
隋唐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 唐中期设节度使,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朝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监督并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专题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
续表
朝代 中央 地方
元朝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边疆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治理。
明朝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设特务机构———“厂卫”。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专题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
续表
朝代 中央 地方
清朝 康熙:设立南书房; 雍正:设立军机处。 ——
认识 君权不断加强并日渐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 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完善、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专题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
创新设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1)积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皇权专制极易导致暴政腐败现象,阻碍历史发展进程;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共14张PPT)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 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主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大 发 明 造纸术 (1)历程: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2)影响: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线索 1 科技硕果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大 发 明 印刷术 (1)历程:隋唐时期就有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技术、铜活字印刷。
(2)影响:促进了文化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传播:经朝鲜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指南针 (1)历程: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2)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续表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大 发 明 火药 (1)历程:唐朝发明并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元朝发明了火铳。
(2)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3)传播:14 世纪初,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续表
扁鹊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张仲景 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索 2 医学成就
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李时珍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出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续表
耧车 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曲辕犁和筒车 曲辕犁是唐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筒车的发明,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灌溉效率。
秧马 宋朝时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齐民要术》 北朝贾思勰撰写,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索 3 农学发展
《天工开物》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续表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索 4 思想潮流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科 技 与 文 化 李冰 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司马迁 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所著《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影响极为深远。
祖冲之 南北朝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王羲之 一生最突出的成就是书法艺术,被后人誉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杰出人物
续表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 外 交 往 张骞 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岳飞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郑和 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1405—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戚继光 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在台州九战九捷,后与其他抗倭将领配合,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续表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外 交往 郑成功 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1662 年,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创新设问
新素养·家国情怀 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积极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加强同世界文化的交流;既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误导;拓宽文化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专题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12张PPT)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2022 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主题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朝代 措施
秦朝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汉朝 (1)西汉: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 60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主题二 历代政府对多元一体格局的维护
■线索 1 大一统王朝对多元一体格局的维护
续表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朝代 措施
唐朝 (1)册封: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设置机构: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和亲、会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订立友好盟约。
续表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朝代 措施
元朝 (1)西北: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2)西南: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3)东南: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续表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朝代 措施
清朝 ①西北:康熙时,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②西南:顺治帝赐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 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 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西藏政教事务;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续表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朝代 措施
清朝 ③东北: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了沙俄;1689 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④东南: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形成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祖国统一 大业推进 (1)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线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多元一体格局的维护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祖国统一 大业推进 (2)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这一构想下,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对维护香港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续表
祖国统一 大业推进 (3)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续表
创新设问
1. 新趋势·史实论述 请结合两个时期的史实,论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的繁荣正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的,也为后续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条件。
专题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共24张PPT)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2022 新课标要求:深入探讨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问题,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20 世纪国际格局演变“” 战争与和平“” 和平与发展”等。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线索 1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见本书《精讲本》P65)
■线索 2 历史发展趋势下的国际组织
历史发展趋势 国际组织 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反对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构建国际新秩序(美苏冷战时期) 不结盟运动 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历史发展趋势 国际组织 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构建国际新秩序(美苏冷战时期) 七十七国集团 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果。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1945 年至今) 联合国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续表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历史发展趋势 国际组织 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1945 年至今) 欧洲联盟 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 在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协调成员间经济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 对维护国际及地区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十国集团 促进其成员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续表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发挥的 作用 (1)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强力量;
(2)为世界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活力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世界各国和区域间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3)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不断推动世界各国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组织的建设者和引领者。
续表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国家 战争 国家命运
中国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抗日战争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美援朝战争 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线索 3 战争与国家命运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续表
国家 战争 国家命运
英国 三次英荷战争 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海外扩张殖民地。
英、法、荷 殖民争霸 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第一次 世界大战 削弱了英国国力,使英国丧失了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续表
国家 战争 国家命运
英国 第二次 世界大战 尽管英国在二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国际影响力被美国和苏联所超越。英国在战后的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也明显减弱,这标志着英国从世界舞台的中心逐渐边缘化。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续表
国家 战争 国家命运
美国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
美国内战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 使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一举变为战后的债权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美国的科技发展(特别是工业、军工方面);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资本主义强国。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续表
国家 战争 国家命运
俄国 克里木战争 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十月革命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 消耗了俄国的国力,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续表
国家 战争 国家命运
日本 培里叩关 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机会,大肆扩张经济势力,为后来的全面侵华战争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沦为战败国,被美国单独占领。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续表
国家 战争 国家命运
法国 法国大革命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给法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法国由战前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国从一个殖民地国家重新成为独立国家。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续表
国家 战争 国家命运
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使德国经济受到巨大破坏,背上了战争赔款的沉重包袱,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破产,失业者成千上万,他们对现实强烈不满,渴望改变现状。正是在这种条件下,纳粹运动在德国勃然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在战争中失去了大量的领土。此外,德国还被分割成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战后,德国的经济一度崩溃,社会动荡不安。德国的综合国力大幅下降,从世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线索 4 战争与世界政治格局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面临的问题 应对措施 取得的成效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战争问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 联合国维和部队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 和平解决地区冲突和历史问题
区域发展不协调、逆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 推动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线索 5 合作应对危机与挑战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面临的问题 应对措施 取得的成效
妇女权利和地位问题 落实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妇女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环境问题 发挥国际组织在环境问题统筹上的作用 环境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
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杂交水稻 世界粮食增产效果明显
续表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威胁 世界 和平 的因素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企图建立欧洲大陆霸权;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对抗,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4)冷战后,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如发动伊拉克战争等。
■线索 6 人类共同的追求———世界和平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威胁 世界 和平 的因素 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引起两国不满,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侵略扩张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活动等 萨拉热窝事件、中东问题、“9·11”事件等。
续表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续表
维护 世界 和平 的尝试 建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的建立。
国家合作,共同应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合作,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续表
维护 世界 和平 的尝试 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召开万隆会议,成立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等;
(2)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时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创新设问
1. 新趋势·历史联系 根据以上内容,指出战争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关系。
世界政治格局一方面有利于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秩序的不平等等因素,又可能会引起新的战争(世界政治格局维护大国的优势和利益,因而会导致国家间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2. 新考法·列举史实说明观点 列举史实说明“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不义战争的坚决反抗者”。
(1)受害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使民族企业受到极大破坏而陷入严重困境;日本发动多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国土沦陷,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
(2)坚决反抗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派出十几万劳工到欧洲战场挖战壕、运弹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专题三 战争与和平
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十四年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形成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共26张PPT)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2022 新课标要求: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野蛮性、残酷性和扩张性。
■线索 1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阶段特征 西欧封建制度瓦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萌芽 阶段 史实 (1)思想文化:14—17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萌芽 阶段 史实 (2)政治、经济:①新航路开辟:15 世纪末开始开辟新航路,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殖民掠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最具代表性的是,以英国为主经营的“三角贸易”,殖民扩张有助于欧洲殖民国
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续表
阶段特征 英、美、法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初步 确立 史实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1640—1688 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 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2)美国独立战争与 1787 年美国宪法:1775—1783 年,美国进行了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787 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续表
初步 确立 史实 (3)法国大革命与 1791 年宪法: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1 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随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影响 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被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代替,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时代潮流,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续表
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扩展 史实 (1)自然科学:牛顿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2)经济、科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续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扩展 史实 (3)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①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年的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的解放和农奴购买土地的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日本明治维新: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够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续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扩展 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展。
续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 (1)科技、经济: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
(2)政治: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地位下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续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危机与 完善 (1)经济:1929 年—20 世纪 30 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续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危机与 完善 (2)政治:①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 年,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欧洲整体实力下降。③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西欧通过联合,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凭借美国的扶持和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引进了先进的科技成就,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续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政策 名称 国家 颁布原因 作用
废除农奴制 法令 俄国 解决俄国国内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等措施 日本 富国强兵,改造日本。 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线索 2 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律文献
法律 文献 名称 国家 颁布原因 作用
《权利法案》 英国 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原则。 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独立宣言》 美国 争取民族独立。 标志着美国的诞生,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续表
法律 文献 名称 国家 颁布原因 作用
1787 年宪法 美国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扭转北方战局,调动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人权宣言》 法国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摧毁封建君主专制。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续表
时间 15 世纪末—18 世纪中期 19 世纪中期 20 世纪初 一战后 二战后
阶段 开始建立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开始瓦解 彻底瓦解
史实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开始。 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国家加 强对外侵略。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世界被瓜分完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1990 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线索 3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影响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使亚非拉地区开始沦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加速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进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贫穷和落后,东西方差距扩大。 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 实现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续表
历程 时期 原因 影响
产生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派形成。
初步发展 19 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领导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线索 4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剪影
进一步 发展 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革命。
“短暂的 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续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日益 萎缩 1937—1945 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毁和吞并;国民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挤压。 民族资产阶级幻想的“中间道路”最终破产,从此与中国共产党联手,走上反对“三座大山”,联合建立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道路。
陷于 绝境 1945—1949 年 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 续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新的 春天 1949—1952 年 合理调整工商业,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政治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续表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危机 应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与战胜国之间出现矛盾 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并签订《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使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线索 5 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应对
危机 应对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引起政治危机 (1)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美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减轻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严重破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德国和日本分别建立法西斯专政,并不断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续表
危机 应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苏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都试图控制欧洲 (1)欧洲走向联合:1967 年,欧共体成立;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续表
创新设问
1. 新素养·唯物史观 据以上内容,归纳资本主义产生的社会环境。
(1)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与国内外市场的形成和扩大。
(2)生产技术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
(3)经济结构变化,进行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
(4)社会思想活跃,人文主义萌芽。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2. 新考法·史实补充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资本原始积累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这一主题时,搜集了下列史实,请你再补充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补充说明: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进行劫掠式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大帝国,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黑奴贸易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
史实: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和大种植园;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国;法国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法属殖民地。
3. 新考法·观点论证 论证“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
(1)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西欧开始早期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大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向外输出工业制成品,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促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不断推广到其他地区。
专题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