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时 中国的地域差异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考点练习(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时 中国的地域差异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考点练习(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15:05:43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
第23课时 中国的地域差异
A组——减负基础题
1.B 2.D
3.C 4.D
5.B 6.B 7.B
8.A 9.C 10.A
11.(1) (示例)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察场景,显示了正在极地科考的破冰船。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进。
(2) 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植被被破坏、人口剧增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地区的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会逐渐萎缩,“亚洲水塔”水量逐渐减少。南极地区冰川会消融,海冰、冰盖面积减小,进而影响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B组——选做进阶题
1.A 2.B 3.A
4.A 5.B
6.A 7.D
8.B 9.B 10.D
11.C 12.A
13.A
14.(1) 草原
(2) 高山冰雪融水; 夏季
(3) 热量; 水分
(4) 位置:夏季牧场在半山腰,冬季牧场在山麓。好处:草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冬季山麓气温高一些,有利于牲畜过冬。八年级下册
第23课时 中国的地域差异
A组——减负基础题
[2024安徽]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
2.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小明在欣赏“祖国风光”邮票时,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地理信息。下图为该套邮票中的4张。据此完成3~4题。
3.4张邮票中的地理景观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对应正确的是( )
A.万里长城——青藏地区 B.天山——北方地区
C.台湾半屏山——南方地区 D.珠穆朗玛峰——西北地区
4.“万里长城”邮票取景于北京八达岭长城。拥有长城这样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反映出北京( )
A.自然环境优美 B.交通运输发达
C.基础设施完善 D.历史文化悠久
5.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徐霞客游记》是不可多得的地理学巨著。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途经甲地时,能看到“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景象。
B.行走于乙地,能看到“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的地貌奇观。
C.泛舟于丙地,能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
D.在丁地,随处可见“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的场景
6.读图,图中集中供暖分界线的分布,与我国下列地理界线相近的是( )
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④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A.高寒 B.干旱 C.湿热 D.干冷
青稞是藏区居民的主要粮食,具有高抗氧化性、营养价值高等优点。下图为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为( )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D.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9.青稞主要分布在( )
A.藏西北湖泊区 B.藏东南湖泊区
C.藏东南河谷区 D.藏西北河谷区
10.以青稞为原料制作的当地特色美食是( )
A.糌粑 B.米线
C.馕 D.凉皮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它们都有着大量冰川,是响应气候变化的引擎,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下图示意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及科考图。
(1) 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对两个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判断的理由。
(2) 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近年来全球气温逐年升高,温室效应加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分析这一变化对两个地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B组——选做进阶题
南繁基地是指在我国南方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建设农作物繁殖和育种的保护地区,下图为海南岛三亚、陵水、乐东3个南繁基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对海南岛3个南繁基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沿海地区 B.都位于河流入海口
C.面积最大的是陵水 D.纬度最高的是三亚
2.建设南繁基地主要考虑的因素为( )
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技术
3.在南繁基地育种,可以( )
A.增加育种的次数 B.提高育种的技术
C.减少育种的工作量 D.减少育种的工作人员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绿洲分布地区,与祁连山走向大致平行,有铁路、高速公路穿过其间,绿洲内有很多重要城市。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排序体现由因到果关系的是( )
A.祁连山、河西走廊绿洲、铁路
B.祁连山、铁路、河西走廊绿洲
C.祁连山、铁路、高速公路
D.祁连山、高速公路、铁路
5.影响图中城市位置的主要因素为( )
A.地形 B.水源 C.铁路 D.高速公路
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地图。读图,完成6~7题。
6.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稀土资源丰富
C.生物资源丰富 D.森林资源丰富
7.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治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耕地退化 B.湿地退化 C.林地退化 D.草地退化
“北方那消失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面积要占全省版图的45%。”“展现在眼前的这几百里绿色平原,当然是全省的‘白菜心’了。”“南边云雾缭绕的蔚蓝色山峦,是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分水岭。”这是某小说中描述的某内陆省的三种截然不同的地貌。据此完成8~10题。
8.该内陆省区代表性的地方戏曲是( )
A.京剧 B.秦腔 C.豫剧 D.昆曲
9.文中“蔚蓝色的山峦”和“白菜心”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峦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白菜心”南侧山麓地带为落叶阔叶林
C.“白菜心”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D.山峦处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10.下列有关“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大水系都自西向东流入东海
B.南侧水系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
C.北侧水系含沙量小,汛期比较长
D.北侧水系下游几乎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
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可见阶梯状稻田、大面积的竹林和古朴的民居。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景观的聚落形式及主要的生产方式是( )
①城镇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从事非农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东北一年一季(熟)的水稻,经试种,在海南琼海一年可种四季。这主要得益于海南( )
A.纬度低,热量丰富 B.平原广,土壤肥沃
C.温差大,冬冷夏热 D.水源足,灌溉便利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某些地方放牧需要转场,即冬季和夏季在不同的牧场放牧。下图示意该地景观分布。
(1) 图中从山脚到山顶的景观依次为荒漠、____、森林、草原、冰雪。
(2) 图中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河流水量大的季节是____。
(3) 山坡上森林不能继续向上扩展的限制因素是____,向下扩展的限制因素是____。
(4) 指出冬季和夏季牧场的位置,并指出牧民转场放牧的好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