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
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 时期
鲁国,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返回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返回《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按时通“悦”
愉快返回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理解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2.下一则返回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不解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下一则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返回但是 4. 子曰:“由, 诲 女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教导
教诲通“汝”
你下一则认识事物
(的道理)吧是代词,这通“智”
聪明智慧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返回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走=于之
在其中他们的优点
好的方面顺从下一则返回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比较异同1、学而时习之 2、诲女知之乎
3、知之为知之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是以谓之文也 6、默而识之
7、择其善者而从之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可以为师矣 10、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1、是以谓之文也 12、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人不知而不愠 13、知之为知之
14、是知也 15、知之不如好知者
比较异同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 4、敏而好学
5、默 而识之 6、 择其善者而从之
掌握方法 举一反三一、把单音字变成双音字:
学---学习 习—复习
请你再举几个例子?
二、古今意思不同:
不知而不愠---了 解 敏----聪明
请你再举出相应的例子?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悦 还有没有这样的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按一定的时间”
或“及时”“温习”或“复习”“愉快”或“高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愠人不知而不 (yùn),不亦君子乎?志同道合的人愉快、高兴了解
知道怨恨品德高尚
的 人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实践它、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想一想,还有哪些?文中成语思考问题 这十则孔子言论大都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你认为哪些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不如学也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自由讨论1.你喜欢哪一则?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思维远航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
如何学习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