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现代史(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现代史(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1 14:57:11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科
技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通过新时代中国在文化建设等领域取得
的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
取得的成就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总体特征 具体表现
新中国科学技术取得
重大进步,文化事业
不断发展,中国人民
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以“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为代表的科
技成就,引起了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
大进步
(2)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
活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考点
科技文化成就
关键词:“两弹一星” 航空航天 青蒿素 杂交水稻
科技发展 “两弹一星” 概况 (1)核弹: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原子弹
氢弹
东方红一号



展 “两
弹一
星” 成功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
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__,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
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成功原因 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以钱学森、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大
批中国科学家的努力
“两弹一
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
于登攀
核垄断
邓稼先



展 载人
航天
技术 (1)1999 年 11 月,______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
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 年 10 月,航天员__________乘坐__________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 年 9 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
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2021 年 6 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
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杂交
水稻 概况 20 世纪 70 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____(被称为“杂交水稻之
父”)成功培育出________________
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
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神舟一号
杨利伟
神舟五号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展 青蒿
素 概况 20 世纪 70 年代初,我国药学家__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发
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
法。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义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
巨大贡献
新时
代发
展 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
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屠呦呦
青蒿素






展 概况 (1)1956 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鸣”)后,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成就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2)改革开放后: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
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 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莫言
“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
卫星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醒:
易错提醒: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1970年,屠呦呦团队
发现青蒿素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
水稻是在 1973年,均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不是在改革开放
新时期
学习小助手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买衣服要凭________,数量有
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
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
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吃饭问题得到解决,讲究营养均
衡、粗细搭配,__________等科
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考点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关键词:日常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1.衣食住行的变化
布票
绿色食品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住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行 以自行车、公共汽车为主,交
通条件落后 有地铁、高铁、汽车、飞机、轮
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2.交通的发展
高速公路
世界民航大国
轨道交通
3.通信的发展
史料
整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引进,以自主研发为
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中国在
这一时期所选择的是一条植根于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在一
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
——摘编自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
问题:根据史料,概括这一时期新中国技术发展的特点,并
举一例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非凡成
就。(6 分)
素养分析: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经济大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
不可分。史料选择从工业发展角度出发,考查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科技发展特点,并要求举例,落实了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
核心素养。
答案:特点: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
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
发和攻关。(4分)成就:“两弹一星”;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
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任答一例即可)(2 分)
归纳新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1)改革开放带来经济腾飞(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积极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
(3)大力发展科技。
(4)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考点
科技文化成就
1.(2022 年广东广州)1970 年 4 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1975 年11月,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这颗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反映了
我国(
)
B
A.核能技术的进步
C.高考制度的恢复
B.航天技术的发展
D.共同富裕的实现
考点
社会生活的变迁
2.(2023 年广东广州)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
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D
A.海峡两岸的交往
C.新时代强军之路
B.航天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3.(2022 年广东)如下图所示,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
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
C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1.(2024 年广东)下图显示了 1953—1960 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
状况。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A
A.支持科学技术发展
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024 年河南)1962 年,为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我国举行了第一届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仅靠寄
D
信投票,举办方就收到 11 万多张选票。这反映出当时(  )
A.电视走进千家万户
B.电影制作水平迅速提高
C.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D.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生活
3.(2024 年黑龙江齐齐哈尔)某同学参观“冲天两弹,惊世一
星”主题的国防科技图片展时,看到了“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
)
A
的图片。这张图片展示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D.神舟一号开启飞天之旅
交通类型 1978 年 2023 年
公路 89 万千米 525.7 万千米
高速公路 0 18.4 万千米
铁路 5.17 万千米 15.9 万千米
高速铁路 0 4.5 万千米
4.(2024 年福建)下表所示说明我国(
)
B
中国交通里程变化情况(部分)
A.国防科技日新月异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B.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D.工业体系已现雏形(共31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国防
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
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
放后的外交成就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总体特征 具体表现
国防与外交都
是综合国力的
组成部分 (1)国防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2)外交成就: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
现代化建设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
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考点
国防建设成就
关键词:陆军
海军
“辽宁舰”
空军
导弹部队
新时
代强军之路
军队
建设 陆军 时间 1927 年 8 月 1 日
兵种 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
海军 组建
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了东海、南海和________舰队
1971 年 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试
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2012 年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交接入列
2018 年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完成首次出海试验任务
作用 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海洋权益和祖国统一
空军 组建 1949 年 1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发展 1956 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 型歼击机
作用 保卫祖国领空,维护国家安全
北海
辽宁舰
军队
建设 导弹
部队 组建 1966 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战略导弹部队);2015 年更
名为火箭军
组成 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
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地位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作用 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贡献了重要力量
新时
代强
军之
路 五大战区 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五大军种 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格局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认识 既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
有力保障,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火箭军
战略支援部队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醒: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
军空军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火箭军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队(战
略导弹部队),新时代以来新组建的军种是战略支援部队
考点
新中国的外交
关键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隆会议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
建交 全方位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
周恩来
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
亚非
概念解读:
“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 1955 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提出。
“同”是指亚非国家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的需求相同。
“异”指的是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醒: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
团时首次提出的;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是 1955 年在万隆会议
上提出的
(2)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
中美正式建交
学习小助手
2.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成就
1971
基辛格
尼克松
联合
田中角荣
公报
学习小助手
知识链接:
中美关系发展的多方面影响:
①对中国:促使更多的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对美国:改善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有利于其
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
③对中美双方: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
段,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④对世界:影响了国际战略格局,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边外交
一带一路
学习小助手
概念解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
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
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和“新型国际关系”
是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键词
史料
尼克松在 20 世纪 50 年代曾以反共反华著称。不过,
作为一个具有现实感的政治家,他在对华政策上的观点到 60 年代
中期出现了变化。1967 年 10 月,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发表了
一篇文章,其中虽然重复了攻击中国的陈词滥调,但又暗示了美
国修正它的敌视和排斥中国的政策的必要,第一次含蓄地提出了
同中国接近的主张。1969 年 1 月 20 日,尼克松在发表就职演说时
又间接地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都不生活在愤怒的孤
立状态之中。”1970 年 10 月 1 日,尼克松向《时代》杂志的记者
公开表示了访华的意愿。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对华态度转变
的原因,并回答尼克松访华的影响。(6 分)
素养分析: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中国打开与西
方国家外交新局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史料提供美国对中美关系
的看法,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综合考查 20 世
纪 60 年代美国的社会情况、国际情况等内容,落实了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答案: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美苏争霸,
美国相对衰弱;等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4 分)
影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 分)
1.从近代的国防薄弱到现代的国防强大,你有何感悟,获得
哪些启示?
(1)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是建设强大国防的物质基
础。
(2)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的根本保障。
(3)应不断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4)增强国防意识,坚持科技强军、人才兴军,走中国特色强
军之路。
问题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国际影响
民族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借鉴
中印领土争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准则
万隆会议与会国的
分歧 “求同存异”方针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国家统一问题 “一国两制” 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
供了新范例
国际秩序、人类发
展面临多重挑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有利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区域发展不协调、
逆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 推动全球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2.面对重大问题,中国提出的“中国方案”
考点
国防建设成就
1.(2021 年广东广州)2016 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
斗机歼-20 公开亮相;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
舰进行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
)
C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考点
新中国的外交
2.(2023 年广东)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
为缓解两国关系开启了大门;“篮球外交”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
善;中美间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
C
A.“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
B.“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C.“体育是外交先行官”
D.“新北京,新奥运”
1.(2024 年广西)“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
16 频道呼叫我。”自2008年以来,这条以汉英双语播发的通告从
未间断。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
B
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这表明中国海军(  )
A.装备日趋完善
B.维护世界和平
C.防御体系健全
D.守护国土安全
2.(2024年甘肃兰州)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
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
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
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
期我国奉行(
)
A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D.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政策
3.(2024 年浙江)2024 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回顾历史,1964
年,毛泽东曾对法国代表团指出:“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
友。”“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第一,反对大国欺侮……
第二,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这体现了新中
国奉行(
)
D
A.多边主义
C.不结盟政策
B.全方位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24 年内蒙古赤峰)1971 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得悉中
国代表团将在十一月十五日首次参加本届大会的全体会议的消息
后,许多国家的摄影记者很早就赶到联合国大厦的前门,等候拍
下这个“历史性的镜头”。材料描述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
D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C.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
D.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共30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
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的意义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总体特征 具体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1)根本利益: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3)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
制”。
考点
民族大团结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平等 共同繁荣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
基本政治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地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不是
在其居住的地方
主要措施 影响
政治 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___________
和社会主义改造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
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
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 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
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
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
平日益提高
文化 ①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③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搜集、整理、
出版少数民族古籍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主改革
主要措施 影响
政策 20 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____,
在基础设施建设(如 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通
车)、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
大批项目 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
经济社会发展
重要
意义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西部大开发
考点
祖国统一大业
关键词:“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
1.“一国两制”的构想
邓小平
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港澳回归祖国
国际地位
1997
1999
台湾
和平
对台
基本
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交往
史实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逐步走向缓和: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中国
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隔绝状态打破:________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
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海峡两岸的交往
告台湾同胞书
1987
三不
交往
史实 两岸关系发展:1992 年 11 月,达成“海峡两岸同属________,共同努力
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5 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 年,通过《________________》,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
坚定决心
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
涛会见连战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一个中国
九二共识
反分裂国家法
交往
史实 2008 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
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15 年 11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
________会晤。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
系历史性的一页
三通
马英九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醒:
(1)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而不是“一国
两制”
(2)“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最先在香港问题上
实践
(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港澳问题是帝国主义侵略遗
留的问题,是外交问题;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后的历史遗留问题,
属于中国内政
知识链接:
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
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②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符合两岸共同利益
④港澳回归祖国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
⑤《反分裂国家法》的保障
⑥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大多数国家承认
史料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 月 29 日邓小平
访美,他在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讲时说,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
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一国两制”的初步构想形
成。1982 年,中英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进行香港问题谈判,邓小
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示,如果我们不收回香港,不解决历
史遗留的问题,我们没法向中国人民交代,我们就会是晚清政府,
我们就会是李鸿章。主权问题不容谈判。邓小平还表示,中国将
考虑接收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摘编自上海卫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解说词》
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在 1997 年对
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原因。(4 分)
素养分析:香港问题属于外交问题,史料分析了香港回归祖
国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决心以及以
国力为基础的保障,体现了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答案: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党和国家
对主权问题的坚定立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体中华儿
女强烈的统一愿望;新界租期已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有国际
法的支持。(4 分)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异 目的 更好地发展对外经
济关系,扩大开放,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解决港澳台问题(或
祖国统一问题) 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捍
卫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
的共同利益
地区 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海南等地区 香港、澳门 新疆、内蒙古、西藏、宁
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
社会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
义制度长期不变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比较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异 权限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
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和经济管理体制 高度自治,享有行政
管理权、立法权、独
立的司法权和终审
权等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
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
族自治权
同 ①都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设立的;②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
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不具有独立主权的
性质;③都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总产值 1957 年工业总产值为 29.5 亿元,1965 年为 66.8 亿元,增长 133.2%
工业主要产
品产量 1963 年同 1958 年相比,发电量增长 2.5 倍,钢产量增长 3.5 倍,
棉纱产量增长 2 倍,化肥产量增长 20 多倍
考点
民族大团结
1.(2022 年广东)如下表。这表明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
)
A
A.工业取得较大成就
C.彻底摆脱贫困落后
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考点
祖国统一大业
2.(2024 年广东广州)进入 21 世纪后,中央政府扩大香港人民
币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中心,
在珠海横琴岛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中央政府的上述举措(
)
A
A.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B.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C.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2024 年四川眉山)创作于1960年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
出了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的喜悦,唱出了感谢毛主席和党恩的
真情,表达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决心。该歌曲创作的历
)
B
史背景是西藏(
A.和平解放
C.自治区建立
B.进行民主改革
D.实行改革开放
2.(2024年山东烟台)“……方略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
用,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
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
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
D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3.(2024 年湖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
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
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和终审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
条款(
)
D
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C.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
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
4.(2024 年北京)1997 年 7 月 1 日的一篇新闻报道中说,1841
年 1 月英国侵略军将米字旗插上海岛,今天五星红旗在此升起。
报道中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A.鸦片战争 香港回归祖国
B.第二次鸦片战争 澳门回归祖国
C.甲午中日战争 香港回归祖国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澳门回归祖国
5.(2024 年山东菏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它使港澳地区走上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是港
澳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安排。“最佳安排”是指(  )
C
A.深化体制改革
C.坚持“一国两制”
B.实行对外开放
D.注重科技创新(共54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了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
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
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
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唯物史观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
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
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
意义和历史经验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总体特征 具体表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开启了我国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 (1)政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
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取
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思想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键词: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拨乱
反正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问题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伟大转折
拨乱反正
学习小助手
知识链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工作重心(中心)的三次转移:
(1)城市—农村: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毛泽东立足国情,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2)农村—城市: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在全国胜
利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文化大革命”给国家造成了许多
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
考点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干到户
凤阳小岗村
乡镇企业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醒: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没有改变
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
(2)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
公有制
政企分开
生产经营自
按劳分配
企业活力
主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
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市场经济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醒: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
是完成建立该体制
对外开放
的进程 经济特区
的建立 建立 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
珠海、______、厦门 4 个经济特区
代表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作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
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
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考点
对外开放
关键词:经济特区 浦东开发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深圳
汕头
对外开放
的进程 沿海开放
城市 _____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
广州等 14 个沿海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1985 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_和闽南三角地
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海南经济
特区 ________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浦东开
发区 _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内地开放 1992 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
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
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1984
珠江三角洲
1988
1990
对外开放
的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 _________年 12 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为我国参与
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沿海开放城市
2001
经济全球化
学习小助手
知识链接:
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易错提醒:
经济特区中的“特”指的是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有中国特色
经济建设
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1992
邓小平
理论 形成
过程 (1)中共十二大: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
(3)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中共十四大:________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5)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
理论 意义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
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对
改革开放
所起的重
要作用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___。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
代表”
重要
思想 确立 2002 年,在___________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
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代表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
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总设计师
中共十六大
先进生产力
科学发
展观 确立 2012 年,在__________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
指导思想
意义 是坚持________,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
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思想 确立 2017 年,在__________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意义 (1)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
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2)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共十八大
以人为本
中共十九大
中国梦宏
伟蓝图 提出 2012 年 11 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
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基本内涵 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 必须__________、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
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奋斗
目标 确立“____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全面建
成_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经济建设取得重
关键词:中国梦
大成就 开启新征程
民族振兴
走中国道路
两个一百年
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个全
面”战略
布局 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
_______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发展
理念 内容 2015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________、协
调、________、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经济建设
取得重大
成就 表现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
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3)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
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推进________国际化进程
深化改革
创新
绿色
一带一路
人民币
经济建设
取得重大
成就 意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我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
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
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开启
新征程 庆祝中国
共产党成
立 100 周
年大会 2021 年 7 月 1 日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正在向着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共十九
届六中全
会 2021 年 11 月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
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
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和积累的新鲜经验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位一体
开启
新征程 中共
二十大 (1)2022年,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___________”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2)大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史料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极端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
共产党进一步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对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深化改革。对外顶住压力,坚持对外开放。2000 年,“九五”
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0 多万亿,
年均增长 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7
年提前 3 年完成。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捍卫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编自柳长青《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论析》等
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
国共产党应对不利国际形势的具体举措。(6 分)
素养分析: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极大的挫折,在这样的
国际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列举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
放的具体举措,感受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落实了时
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答案: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992 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1997 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明确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
济制度。(6 分)
项目 近代开放 现代开放
本质 主权受侵犯,被迫开放,是中国
主权沦丧的表现之一 主权独立,主动开放,为发展社会
主义经济而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
影响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
展,使中国沦为列强的产品倾销
地和原料掠夺地 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
展,增强综合国力
认识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
文化交流
1.中国近代开放与现代开放的比较
事件 时间 核心内容 所有制性质 影响(结果)
土地改革 1950—
1952 年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私有制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
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
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
备了条件
农业合作
化运动 1953—
1956 年 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
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
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公有制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
化运动 1958 年
开始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
大公有化规模 公有制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事件 时间 核心内容 所有制性质 影响(结果)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 1978 年
开始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
前提下,实行分田包
干到户、自负盈亏 公有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
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
业生产和农业收入有很大
提高
认识 (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是在当时的生
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开展的,通过调整生产关系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制定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考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
1.(2023 年广东)到 1984 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 606.52 万
个,比上年增长 3.5 倍;总产值 1709.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2%
(按当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考点
对外开放
2.(2023 年广东)下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
说明我国(
)
A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1972 年底至 1978 年底 1978 年 9 月底至 1981 年底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语言学科 1451 人 93.7% 语言学科 1150 人 15.4%
自然科学 97 人 6.3% 自然科学 6039 人 81.0%
- - - 其他 267 人 3.6%
3.(2024 年广东·节选)一脉相承的桑梓情怀与报国理想,让无数学
子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 20 世纪 70—80 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统计概况
(部分)。
——摘编自章开沅、余子侠《中国人留学史》
根据材料,概括 20 世纪 70—80 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情况
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8 分)
答案:变化:从以学习语言科学为主转向自然科学,学习领
域扩大。(2 分)
原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对外学习;第二次世界
大战高科技武器的运用;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6 分)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2024 年江苏苏州)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
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
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
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
D
A.中共一大
C.中共八大
B.中共七大
D.中共十九大
考点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5.(2024 年广东)2006—2010 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
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1.2 亿吨,推广节能灯 3.6 亿只以上。
这些做法(
)
A
A.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巩固了国防建设
C.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解决了能源问题
6.(14 分)(2024 年广东广州)广州的桥,在力与美的呼应中融入
城市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经沧桑的海珠桥
20世纪30年代初的海珠桥   1933年2月,海珠桥建成通车。该桥由美国公司设计和承建,是当时沟通广州珠江南北两岸唯一的大桥。1938年10月,日军空袭广州,海珠桥受损严重。1949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南撤,炸毁了海珠桥。1950年11月,广州市政府重新修复了海珠桥。
——摘编自陈泽泓等《广州近现代大事典》
材料二
应运而生的珠江大桥
20世纪60年代初的
珠江大桥(西桥)   1960年10月1日,我国自行设计并施工的珠江大桥在广州建成通车。该桥分为东桥和西桥,是广州第一座可以同时通行汽车、火车的大桥,便利了货物运送和人们的出行。
——摘编自陈泽泓等《广州近现代大事典》
材料三
标题:__________
21世纪20年代初的
海心桥   2021年6月,广州海心桥落成。海心桥由国内团队设计并负责施工,为世界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过江人行桥。大桥修建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克服了抗风抗震等诸多难题。海心桥造型概念源于“琴鸣绢舞·岭南花舟”,吸取了粤曲水袖等岭南文化元素。
——摘编自《广州日报》(2023年6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历经沧桑的海珠桥”经历的三个历史
时期。(3 分)
答案: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3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座大桥在设计和功用上
呈现的变化。(6 分)
答案:设计变化:从外国人设计到我国自主设计;从传统工
业化设计到现代工业设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功用变化:
从公路桥到公路、铁路两用桥到过江人行桥。(6 分)
(3)参照材料一、材料二,为材料三拟定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要求:标题不得照抄材料且能反映时代特征)(5 分)
答案:示例:
标题:见证新时代的海心桥。(2 分)
理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就突出;中共十八大
以来,我国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
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海心桥融合了科技与传统之美,见证了时代
的进步。(3 分)
1.(2024 年江苏扬州)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党的会议周
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
C
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D.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2024 年四川宜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采取了“打土
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
)
B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农村生产力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以公有制为主体
3.(2024 年湖北)197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 3.5 千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 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到 114 万亿元,这表明我国(
)
C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4.(2024 年河北)20 世纪 70 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二战
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的企业为寻找出路,瞄准了中
国市场。1978 年 5 月,邓小平指出:“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困难,
它们的资金没有出路,愿意把钱借给我们。”经过谈判,中国政
府与日本、意大利等国签署了政府贷款协议。这说明当时我国发
)
D
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
C.两极格局的结束
B.拨乱反正的完成
D.国际环境的变化
5.(2024 年山西)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
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 14 个沿
海城市。这说明(
)
C
A.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B.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
C.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
6.1981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
并开辟专栏,围绕怎样看待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展开了
长达几个月的全国大讨论。1982 年,广东省农业委员会肯定了因
)
C
地制宜搞好渔业生产责任制的做法。此事件的讨论(
A.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B.加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D.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7.(2024 年贵州黔东南)“村 BA”“村超”通过新媒体传播火
遍全网。据统计,在“村 BA”的带动下,台江县 2023 年共接待
游客 2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超 23 亿元。这些成就主要反映的新发
展理念是(
)
A
A.协调
B.绿色
C.创新
D.共享(共42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了解“一五”计划,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的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了解“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的重要意义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
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
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
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
“八字方针”;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经济、
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
义;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
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
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
危害及主要教训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总体特征 具体表现
我国基本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并进
行经济探索,探
索在曲折中发展 (1)成就:
①经济:“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
完成;三大改造完成
②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建立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
化大革命”
考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关键词: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
重工业
工业化
现代
交通运输业

川藏
武汉长江大桥
社会主义工业化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醒:
“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
还没有实现工业化
时间 1953—1956 年
对象 农业 背景 ①农业分散经营面临诸多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农民有进
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_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阶段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
考点
三大改造
关键词: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生产资料公有制
集体化
对象 手工业 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
义工商
业 方式 实行企业的________;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
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 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________的转变
意义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
不足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等缺点
公私合营
赎买
公有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初级阶段
知识链接: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改变的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醒: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制仍是私有制;三大改造完成后,生
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学习小助手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关键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刘少奇
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良好开
端:中共
八大 时间 ________年
地点 北京
主要
内容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意义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关键词: 中共八大
“大跃进 ”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 英雄模范人物
1956
工业国
探索与失
误:“大
跃进”和
人民公社
化运动 背景 1958 年,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运动 全国掀起了“________”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 (1)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2)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影响 1959 年至 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调整 1961—1965 年,国家及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提出了“调整、________、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挫折:
“文化大
革命”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大跃进
巩固
建设成就 表现 (1)工业: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__________、胜利油田和
大港油田建设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新兴的电子工业、
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2)交通: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3)科技: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______;1973 年,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_______
(4)国防:1964 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 年 4 月,我国成功发射
了第一颗_____________
影响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
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大庆油田
结晶牛胰岛素
籼型杂交水稻
原子弹
人造地球卫星
英雄模
范人物 ______ 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以他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
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______ 在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期间,组织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为改变兰考面貌,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
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邓稼先 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被称为“两弹
一星”元勋
雷锋 解放军好战士,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
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
钱学森 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进喜
焦裕禄
学习小助手
知识链接: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1)经济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意愿
办事
史料
问题:根据史料,归纳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这些
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
素养分析:史料以柱状图的形式,非常形象直观地对比了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工业发展的地域情况和产值情况,落实了史料实
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答案:特点:沿海工业产值与内地工业产值比重差距缩小,
但沿海工业产值仍占较大比重;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
对较慢。(2 分)
影响: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
面貌;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2 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1)领导进行土地改革,作出抗美援朝决策,巩固了新生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
(2)领导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
(4)推动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在中共八大上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
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以及为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作出科学论断。
(6)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奠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基础。
(7)重视发展尖端科学技术,如“两弹一星”,打破了当时有
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
际地位。
考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
1.(2023 年广东深圳)20 世纪 50 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建立了工业基础,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材料意在说
明(
)
C
A.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B.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考点
三大改造
2.(2024 年广东广州)1965 年,卫生部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
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为
百姓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从而得到普遍提升。这
体现了我国(
)
C
A.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
D.推动西部开发的前瞻性
3.(2022 年广东广州)1954 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
助组、5 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
)
A
11 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4.(2023 年广东广州·节选)照片是历史的定格,蕴含了丰富的
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照片一
20 世纪 50 年代,北京市丰
台区东管头乡农民办理加
入合作社手续
照片二
1954 年国庆节,游行群众
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模型通过天安门
照片三
1973 年,袁隆平(左二)
带领科研团队培育强优
势杂交水稻
照片四
1984年国庆节,群众游行队
伍中的“联产承包好”彩车
照片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片六
2022 年,第二十四届冬
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
材料
照片及说明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幅相互关联的历史照片,提炼一个观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
楚)(10 分)
答案:示例:选择照片一和照片二。
观点:20 世纪 50 年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为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奠定了基础。(2 分)
论述:照片一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 年底,三大改
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照片二反映了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
确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6 分)
结论: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
提和制度基础。(2 分)
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5.(2022年广东广州)下图是某解放军战士的日记(部分)。该战
士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毛主席曾为他题词,号召全
国人民向他学习,其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了几
代中国人。这名解放军战士是(
)
D
A.黄继光
B.邱少云
C.焦裕禄
D.雷锋
6.(2021 年广东广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
大批英雄模范。在大庆油田的建设中,广大建设者吃大苦、耐大
劳,建设起当时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
)
A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1.(2024 年湖北)右图是我国美术工作者 1955 年创作的宣传画,
画面描绘了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开展劳动竞赛的场景。该画
反映了(
)
A
A.工业化目标激发的建设热情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喜悦
C.原子弹首次爆炸成功的自豪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骄傲
2.(2024 年河南)20 世纪 50 年代,河南省鲁山县某剧团排演了
《苏殿选和互助组》一剧后,许多农民提高了思想认识,纷纷转
)
D
入常年互助组。下列史事与该剧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A.筹建新中国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3.(2024 年甘肃兰州) 湖南雷锋纪念馆介绍:“1955 年的春
天……雷锋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张入社申请书……雷锋坚定地回
答:‘这些田都是党分给我的,我坚决听党的话,走合作化的道
路。’”材料反映出雷锋参加了(
)
C
A.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B.“一五”计划
D.包产到户
4.1954 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难忘的一天》中
写道:“六亿的人民,加上无限大的权力,这一切……都是为了
C
社会主义的实现。”这反映出当时(  )
A.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B.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封建剥削制度已消灭
5.(2024 年山东济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
)
C
禄、雷锋等英模人物。他们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敢为人先、改革创新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共34张PPT)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
的伟大意义;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
涵及意义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知道抗美援朝,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
意义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
意义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总体特征 具体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与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
纪元
(2)外部面临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外交
孤立政策;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开展土地革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
关键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国成立的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北平
临时宪法
毛泽东
义勇军进行曲
五星红旗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开国大典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
祖国大陆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示: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进入社会
主义社会
考点
抗美援朝
关键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黄继光 邱少云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上甘岭战役
邱少云
爱国主义
国际地位
亚洲
学习小助手
知识链接: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中
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
权作出了巨大贡献
考点
土地改革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
农民
人民政权
生产力
工业化
学习小助手
易错提示:
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的是地主阶级的土地所
有制,实行的是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即土地所有者由地主变
为农民,这在实质上还是一种土地私有制,而非土地公有制,即
土地的私有性质没有改变
时期 明清时期 1912—1949 年 1949 年以后
建筑名称 紫禁城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先农坛 城南公园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社稷坛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
太庙 和平公园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史料一
下面是不同历史时期北京代表建筑名称的变化。
史料二
1949年以后,进一步改造天安门广场势在必行。1958
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1959 年,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历史博物
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对称分布于广场两侧,被称为
新时代的“左祖右社”。自此,天安门前形成了可容纳百万人集
会的广场建筑群,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政治内涵,天安门广场成为
北京城市平面布局的中心。对比之下,旧日突出于全城中轴线上
的紫禁城在城市布局中已退居到次要地位。
——整理自首都博物馆《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
问题:根据史料一、史料二,指出明清以后北京代表建筑及
城市布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产生这些变化的历史原因。
(8 分)
素养分析:从故宫名称的变化看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故宫
是我国古代重要建筑,是皇权的象征,伴随时代的发展,故宫的
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史料还补充了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广场布
局的相关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落实了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答案:变化:从皇家建筑变成了公众活动场所;从象征皇权
至高无上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从以紫禁城为核心建筑变为以天
安门广场为城市中心。(任答两点即可)(4 分)历史原因:辛亥革命
终结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皇权不再至高无上;
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
治,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4 分)
1.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开端类事件
2.近代以来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024 年江苏扬州)1949 年 10 月,《人民日报》报道:“中
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
)
B
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考点
抗美援朝
2.(2024 年广东)以下展示的是《漫画》杂志第八期部分作品的
名称。这反映的是(
)
D
《昨天多么狂妄,要打过鸭绿江。今天多么狼狈,已被逐出平壤》
《骗子马歇尔》《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世界和平!》
A.重庆谈判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
3.(2022 年广东广州)下图是20世纪 50 年代中国军队缴获的美
七师三十一团团旗和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现收藏于中国人
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三十一团团旗
白虎团团旗
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历史是(
)
D
A.甲午战败,危机加剧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百团大战,战果辉煌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考点
土地改革
4.(2024 年广东广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
经费,与民国时期水利经费最多一年相比,1950年为其18倍,1951
年为 42 倍,1952 年相当于 52 倍,三年中完成的土石方量相当于
挖掘 23 条苏伊士运河。这三年的水利建设(
)
C
A.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
D.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1.1949 年 7 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
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
)
B
1920 件,图案 2992 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A.作图能力较强
B.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争取祖国统一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2.(2024 年贵州六盘水)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
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
量。她指的是(
)
B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2024 年四川广元)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两
)
C
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
4.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
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上甘岭耸立着我国某位英雄的纪念碑。”
他的英勇事迹是(
)
D
A.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号舰全体官兵奋战
B.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C.七七事变后在保卫北平战斗中壮烈殉国
D.抗美援朝战争中勇堵敌人枪口壮烈牺牲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 年比 1950 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 年比 1951 年增长(%) 14.1 26.5 12.5
5.(2024 年四川南充)下表是 1950 年至 1952 年我国主要农产品
产量增长情况,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
C
A.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D.“八字方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