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A层 练基础】
知识点1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1.(2024·甘肃中考)果蔬专用洗涤盐中含有小苏打。小苏打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混合物
2.(2023·眉山中考)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组成: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
B.性质:能与BaCl2、NaCl等盐溶液反应
C.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
D.生产:侯氏制碱法
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性质与Na2CO3相似,下列关于K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2CO3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仍为无色
B.向醋酸中加入K2CO3会产生气泡
C.K2CO3溶液中加入CaCl2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D.草木灰中的K2CO3物质类别属于碱
知识点2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4.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硝酸钾和氯化铁 B.氢氧化钾和盐酸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D.硫酸钠和氯化钡
5.(2024·泰安期中)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所示是两物质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C结合生成H2O和CO2
C.反应前后数量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Cl-和H2O
D.碳酸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呈中性
6.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B层 提能力】
7.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氢氧化钠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间不发生反应。以下溶液中能进我家门的一组是( )
A.KOH、BaCl2、NaCl、KNO3
B.MgCl2、Na2SO4、HCl、KCl
C.NH4NO3、NaCl、FeCl3、Na2SO4
D.K2CO3、K2SO4、CaCl2、NaNO3
8.(2023·苏州中考)部分盐和酸的溶解性(20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离子 Cl- S C
H+ 溶、挥 溶 溶、挥
Ca2+ 溶 微 不
Mg2+ 溶 溶 微
A.盐酸是挥发性酸
B.MgSO4是可溶性盐
C.常温下溶解度CaCO3>CaSO4
D.常温下,MgSO4溶液与稀盐酸不发生反应
9.[新情境·生产生活]小敏在吃皮蛋时尝到了涩味。为找到去除涩味的方法,小敏查阅资料发现皮蛋制作时需要用到“灰料”进行腌制。“灰料”的制作方法是将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纯碱以及食盐混合,并加水调至糊状。根据上述信息分析,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灰料”中的生石灰和纯碱分别是Ca(OH)2和Na2CO3
B.“灰料”的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变
C.“灰料”溶液中可能含有Na+、Cl-、OH-、Ca2+、C
D.皮蛋沾点食醋再吃,可缓解皮蛋的涩味
10.[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3·金昌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碳酸钠、Ba(OH)2溶液三种物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
(1)大家一致认为在试管①中还需要加入 溶液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 。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试管③中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 产生 猜想三 正确
步骤二:静置一段时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 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
【反思拓展】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B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你认为Ba(OH)2的保存方法是 。
【C层 拓思维】
11.[主题教育·爱国情怀](2023·自贡中考)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毅然回国,其“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l
(1)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硝酸,观察到实验现象:有 产生。
(2)取上述溶液,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到实验现象:有 产生。
【结论】:样品中含有NaCl。
(3)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用以下试剂代替稀硝酸进行(1)步实验,也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NaCl的是 (填“甲”“乙”或“丙”)。
甲.CaCl2溶液
乙.稀盐酸
丙.Ba(NO3)2溶液
【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4)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两个测定方案:
方案一: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如图所示,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根据球形干燥管的增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讨论】:①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 更优。
②方案二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三】:确定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5)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所以Na2CO3溶液呈 性。
【知识拓展】:
(6)纯碱属于 (填“酸”“碱”或“盐”)。 第三节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A层 练基础】
知识点1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1.(2024·甘肃中考)果蔬专用洗涤盐中含有小苏打。小苏打属于(C)
A.酸 B.碱 C.盐 D.混合物
2.(2023·眉山中考)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B)
A.组成: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
B.性质:能与BaCl2、NaCl等盐溶液反应
C.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
D.生产:侯氏制碱法
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性质与Na2CO3相似,下列关于K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B)
A.K2CO3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仍为无色
B.向醋酸中加入K2CO3会产生气泡
C.K2CO3溶液中加入CaCl2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D.草木灰中的K2CO3物质类别属于碱
知识点2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4.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B)
A.硝酸钾和氯化铁 B.氢氧化钾和盐酸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D.硫酸钠和氯化钡
5.(2024·泰安期中)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所示是两物质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C结合生成H2O和CO2
C.反应前后数量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Cl-和H2O
D.碳酸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呈中性
6.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A)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B层 提能力】
7.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氢氧化钠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间不发生反应。以下溶液中能进我家门的一组是(A)
A.KOH、BaCl2、NaCl、KNO3
B.MgCl2、Na2SO4、HCl、KCl
C.NH4NO3、NaCl、FeCl3、Na2SO4
D.K2CO3、K2SO4、CaCl2、NaNO3
8.(2023·苏州中考)部分盐和酸的溶解性(20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C)
离子 Cl- S C
H+ 溶、挥 溶 溶、挥
Ca2+ 溶 微 不
Mg2+ 溶 溶 微
A.盐酸是挥发性酸
B.MgSO4是可溶性盐
C.常温下溶解度CaCO3>CaSO4
D.常温下,MgSO4溶液与稀盐酸不发生反应
9.[新情境·生产生活]小敏在吃皮蛋时尝到了涩味。为找到去除涩味的方法,小敏查阅资料发现皮蛋制作时需要用到“灰料”进行腌制。“灰料”的制作方法是将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纯碱以及食盐混合,并加水调至糊状。根据上述信息分析,以下选项正确的是(D)
A.“灰料”中的生石灰和纯碱分别是Ca(OH)2和Na2CO3
B.“灰料”的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变
C.“灰料”溶液中可能含有Na+、Cl-、OH-、Ca2+、C
D.皮蛋沾点食醋再吃,可缓解皮蛋的涩味
10.[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3·金昌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碳酸钠、Ba(OH)2溶液三种物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
(1)大家一致认为在试管①中还需要加入 酚酞(或紫色石蕊) 溶液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Na2CO3===BaCO3↓+2NaOH 。
(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 NaOH、Na2CO3 。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试管③中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 白色沉淀 产生 猜想三 正确
步骤二:静置一段时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 CuSO4[或CuCl2、Cu(NO3)2等] 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
【反思拓展】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B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你认为Ba(OH)2的保存方法是 密封干燥保存 。
【C层 拓思维】
11.[主题教育·爱国情怀](2023·自贡中考)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毅然回国,其“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l
(1)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硝酸,观察到实验现象:有 气泡 产生。
(2)取上述溶液,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到实验现象:有 白色沉淀 产生。
【结论】:样品中含有NaCl。
(3)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用以下试剂代替稀硝酸进行(1)步实验,也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NaCl的是 丙 (填“甲”“乙”或“丙”)。
甲.CaCl2溶液
乙.稀盐酸
丙.Ba(NO3)2溶液
【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4)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两个测定方案:
方案一: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如图所示,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根据球形干燥管的增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讨论】:①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 一 更优。
②方案二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探究三】:确定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5)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所以Na2CO3溶液呈 碱 性。
【知识拓展】:
(6)纯碱属于 盐 (填“酸”“碱”或“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