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4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
1.(2024·淄博期末)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C)
A.①②③④ B.只有③ C.只有①③ D.①②④
2.某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碳酸氢钠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D)
3.[新情境·航空航天]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凯旋。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制造载人飞船和太空舱使用了镁合金和钛合金,工业上可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备镁和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步骤①中可以加入石灰乳
B.步骤②和④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该流程中氯化镁可以循环利用
D.步骤④中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4.(2023·济南中考节选)从海洋中获得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C.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和能量都变大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5.t3 ℃时,将相同质量的a和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温度不变,现象如图一所示,图二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乙烧杯中的溶质为b
B.若将温度降到t2 ℃,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C.甲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t1 ℃时,b的溶解度比a的大
6.(2024·济宁一模)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H+、K+、Ba2+、N、S、C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乙厂废水中的离子是 (B)
A.H+、K+、Ba2+ B.K+、S、C
C.K+、Ba2+、N D.K+、N、C
7.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B)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D.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8.(2023·泰安中考)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根据NaCl的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10 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
B.只调换“过量NaOH溶液”与“过量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结晶
D.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 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5.0%
9.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10.(2024·济宁一模)小明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做酸碱中和反应后,对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探究,她向一定质量的反应后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Cl
B.图中AB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
D.图中CD段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
11.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C)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12.[新情境·古典文献]《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制盐的过程:“凡滇、蜀两省远离海滨……多可造井取盐……牛拽盘转,辘轳绞,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釜”相当于化学实验室中的蒸发皿
B.“汲水而上”中的“水”里含有氯化钠
C.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
D.此方法获得的盐为纯净物
13.(2024·连云港中考)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常温下,向NaHCO3溶液中匀速滴加CaCl2溶液,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三颈烧瓶和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NaHCO3溶液显酸性
B.30 s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CaCl2过量
C.三颈烧瓶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Ca(HCO3)2
D.实验表明: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
14.某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HCl、Na2CO3、H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已知: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H2SO4,可能有Na2CO3
B.b点产生的沉淀为BaCO3和Mg(OH)2
C.a、b两点之间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二、填空题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15.(3分)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 氯化钠 。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 纯碱 。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 氯化钙(合理即可) 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16.(4分)下面是NH4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以及相应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溶解 度/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5.2 65.6
KNO3 20.9 31.6 45.8 63.9 110 169
请回答:
(1)图中甲表示 KNO3 (填化学式)的溶解度曲线;
(2)M点表示的含义为 t ℃时,NH4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表达合理即可) ;
(3)20 ℃时,将20 g NH4Cl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70 ℃时,KNO3的溶解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H4Cl的溶解度。
17.(7分)水是生命之源,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请回答下面关于海洋的几个问题:
(1)海水中资源丰富,含量最多的金属阳离子是 Na+ (填符号),含量最多的分子是 H2O (填符号)。
(2)如图所示是对海水的综合利用。
①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 颗粒大小 不同分离出淡水。
②从高盐度浓缩海水中分离得到粗盐的过程是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用苦卤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图如图:
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步骤是 Ⅰ、Ⅱ (填序号),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
18.(6分)(2024·福建中考)请参加“氯化钠欢乐之旅”的实践活动。
任务一 参观盐场
(1)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海水不断蒸发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逐渐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
任务二 提纯粗盐
(2)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A (填标号)。
②操作A中,当加热到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③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任务三 应用食盐
(3)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若在实验室中配制该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量筒 。
(4)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元素守恒的视角,以NaCl为基本原料,可能制取的物质有 NaOH(合理即可) (写一种)。
19.(6分)(2024·烟台期末)归纳与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学习盐的性质后,利用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归纳了盐的四个化学性质。请选择表中给出的物质完成填空:
HCl CuSO4 Ca(OH)2 Na2SO4
CaCl2 Na2CO3 CaCO3 Fe
(1)反应②所生成的盐不溶于水,则该反应所选的两种物质为 Na2CO3和Ca(OH)2 (用化学式填写)。
(2)反应③为复分解反应,图2是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为 Ca2++C===CaCO3↓ ,恰好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Na+和Cl- (用符号表示)。
(3)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且有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
2NaCl+H2O+CO2↑(或CaCO3+2HCl===CaCl2+H2O+CO2↑)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0.(2023·滨州中考)纯碱在工业生产中用途极广,广泛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预习了纯碱的相关知识后,对纯碱的制备和部分化学性质展开项目式学习,并对部分实验废液进行了拓展探究。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是利用饱和食盐水先后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1)“侯氏制碱法”中的“侯氏”指的是我国著名化学家 侯德榜 。
(2)“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中需要吸收的两种气体是 BD (填字母序号)。
A.Cl2 B.NH3 C.SO2 D.CO2
任务二:探究纯碱与酸、碱、盐的反应
向盛有一定量纯碱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加入试剂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任务三:对部分废液的拓展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后试管2和试管3中的物质分别进行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液乙。
【提出问题】滤液乙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 氯化钠和氯化钡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乙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基于以上探究结论,同学们取一定量的滤液甲和滤液乙于小烧杯中混合,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CO3===
BaCO3↓+2NaCl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1.(2024·青岛市南区质检)实际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工业品纯碱的指标等级。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品纯碱指标等级
指标项目 指标
Ⅰ类 Ⅱ类 Ⅲ类
优等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合格品
总碱量 (Na2CO3计) %≥ 99.2 98.8 99.1 98.0
实践小组成员进行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 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
(2)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8.8 g。
(3)通过计算确定该纯碱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解:设该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8.8 g
= x=21.2 g
则该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9.1%。
答:该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9.1%。
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 Ⅲ类优等品 指标等级。 第八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4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
1.(2024·淄博期末)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 )
A.①②③④ B.只有③ C.只有①③ D.①②④
2.某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碳酸氢钠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
3.[新情境·航空航天]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凯旋。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制造载人飞船和太空舱使用了镁合金和钛合金,工业上可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备镁和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步骤①中可以加入石灰乳
B.步骤②和④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该流程中氯化镁可以循环利用
D.步骤④中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4.(2023·济南中考节选)从海洋中获得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C.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和能量都变大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5.t3 ℃时,将相同质量的a和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温度不变,现象如图一所示,图二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乙烧杯中的溶质为b
B.若将温度降到t2 ℃,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C.甲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t1 ℃时,b的溶解度比a的大
6.(2024·济宁一模)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H+、K+、Ba2+、N、S、C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乙厂废水中的离子是 ( )
A.H+、K+、Ba2+ B.K+、S、C
C.K+、Ba2+、N D.K+、N、C
7.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D.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8.(2023·泰安中考)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根据NaCl的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10 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
B.只调换“过量NaOH溶液”与“过量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结晶
D.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 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5.0%
9.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10.(2024·济宁一模)小明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做酸碱中和反应后,对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探究,她向一定质量的反应后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Cl
B.图中AB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
D.图中CD段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
11.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12.[新情境·古典文献]《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制盐的过程:“凡滇、蜀两省远离海滨……多可造井取盐……牛拽盘转,辘轳绞,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釜”相当于化学实验室中的蒸发皿
B.“汲水而上”中的“水”里含有氯化钠
C.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
D.此方法获得的盐为纯净物
13.(2024·连云港中考)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常温下,向NaHCO3溶液中匀速滴加CaCl2溶液,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三颈烧瓶和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HCO3溶液显酸性
B.30 s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CaCl2过量
C.三颈烧瓶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Ca(HCO3)2
D.实验表明: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
14.某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HCl、Na2CO3、H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已知: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H2SO4,可能有Na2CO3
B.b点产生的沉淀为BaCO3和Mg(OH)2
C.a、b两点之间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二、填空题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15.(3分)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 。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 。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 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16.(4分)下面是NH4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以及相应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溶解 度/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5.2 65.6
KNO3 20.9 31.6 45.8 63.9 110 169
请回答:
(1)图中甲表示 (填化学式)的溶解度曲线;
(2)M点表示的含义为 ;
(3)20 ℃时,将20 g NH4Cl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70 ℃时,KNO3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H4Cl的溶解度。
17.(7分)水是生命之源,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请回答下面关于海洋的几个问题:
(1)海水中资源丰富,含量最多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符号),含量最多的分子是 (填符号)。
(2)如图所示是对海水的综合利用。
①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
②从高盐度浓缩海水中分离得到粗盐的过程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用苦卤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图如图:
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步骤是 (填序号),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6分)(2024·福建中考)请参加“氯化钠欢乐之旅”的实践活动。
任务一 参观盐场
(1)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海水不断蒸发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任务二 提纯粗盐
(2)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②操作A中,当加热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③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任务三 应用食盐
(3)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若在实验室中配制该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
(4)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元素守恒的视角,以NaCl为基本原料,可能制取的物质有 (写一种)。
19.(6分)(2024·烟台期末)归纳与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学习盐的性质后,利用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归纳了盐的四个化学性质。请选择表中给出的物质完成填空:
HCl CuSO4 Ca(OH)2 Na2SO4
CaCl2 Na2CO3 CaCO3 Fe
(1)反应②所生成的盐不溶于水,则该反应所选的两种物质为 (用化学式填写)。
(2)反应③为复分解反应,图2是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为 ,恰好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用符号表示)。
(3)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且有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0.(2023·滨州中考)纯碱在工业生产中用途极广,广泛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预习了纯碱的相关知识后,对纯碱的制备和部分化学性质展开项目式学习,并对部分实验废液进行了拓展探究。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是利用饱和食盐水先后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1)“侯氏制碱法”中的“侯氏”指的是我国著名化学家 。
(2)“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中需要吸收的两种气体是 (填字母序号)。
A.Cl2 B.NH3 C.SO2 D.CO2
任务二:探究纯碱与酸、碱、盐的反应
向盛有一定量纯碱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加入试剂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任务三:对部分废液的拓展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后试管2和试管3中的物质分别进行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液乙。
【提出问题】滤液乙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乙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基于以上探究结论,同学们取一定量的滤液甲和滤液乙于小烧杯中混合,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1.(2024·青岛市南区质检)实际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工业品纯碱的指标等级。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品纯碱指标等级
指标项目 指标
Ⅰ类 Ⅱ类 Ⅲ类
优等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合格品
总碱量 (Na2CO3计) %≥ 99.2 98.8 99.1 98.0
实践小组成员进行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 。
(2)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3)通过计算确定该纯碱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 指标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