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A层 练基础】
知识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2024·邵阳一模)“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在强热条件下 ( )
A.易氧化 B.易还原
C.很稳定 D.很活泼
2.如图所示,两支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推测镁与锌具有不同的 ( )
A.颜色 B.熔点
C.金属延展性 D.金属活动性
3.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
B.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稳定性
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
知识点2 金属与酸的反应
4.(2023秋·泰安期末)生铁和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总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 ( )
A.铁 B.碳和一些杂质
C.氯化亚铁 D.氯化铁
5.(2024·枣庄一模)小明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下列示意图中,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
6.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全。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的“”“”“”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解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3)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是 (选填字母)。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知识点3 置换反应
7.下列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2KI+Cl2===I2+2KCl
B.Fe+CuSO4===FeSO4+Cu
C.CuO+CO===Cu+CO2
D.Zn+H2SO4===ZnSO4+H2↑
8.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 )
【B层 提能力】
9.取一段镁条放入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摸试管外壁会感觉发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无明显现象
B.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D.反应说明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10.(2023·河南中考)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
4 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 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
A.Mg和Al B.Fe和Al
C.Fe和Mg D.Mg和Zn
11.[情境题·数字化实验](2023秋·菏泽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铝片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的气体压强和温度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0~50 s内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 (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解释60~100 s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3)根据气体压强的变化曲线分析:0~100 s内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12.(2024·凉山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图示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2)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步骤)
【C层 拓思维】
13.[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4·怀化期末)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1)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试剂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量稀硫酸。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
(2)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 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A.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3)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
(4)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A层 练基础】
知识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2024·邵阳一模)“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在强热条件下 (C)
A.易氧化 B.易还原
C.很稳定 D.很活泼
2.如图所示,两支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推测镁与锌具有不同的 (D)
A.颜色 B.熔点
C.金属延展性 D.金属活动性
3.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
B.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稳定性
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
知识点2 金属与酸的反应
4.(2023秋·泰安期末)生铁和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总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 (B)
A.铁 B.碳和一些杂质
C.氯化亚铁 D.氯化铁
5.(2024·枣庄一模)小明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下列示意图中,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D)
6.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全。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
(2)图中的“”“”“”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解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S (填写离子符号)。
(3)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是 A (选填字母)。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知识点3 置换反应
7.下列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C)
A.2KI+Cl2===I2+2KCl
B.Fe+CuSO4===FeSO4+Cu
C.CuO+CO===Cu+CO2
D.Zn+H2SO4===ZnSO4+H2↑
8.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B)
【B层 提能力】
9.取一段镁条放入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摸试管外壁会感觉发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反应中无明显现象
B.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D.反应说明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10.(2023·河南中考)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
4 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 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
A.Mg和Al B.Fe和Al
C.Fe和Mg D.Mg和Zn
11.[情境题·数字化实验](2023秋·菏泽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铝片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的气体压强和温度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0~50 s内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 Al2O3+6HCl===2AlCl3+3H2O (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解释60~100 s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稀盐酸与铝反应放出热量 。
(3)根据气体压强的变化曲线分析:0~100 s内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前50 s没有明显现象,之后开始产生气泡 。
12.(2024·凉山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图示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4 g。
(2)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步骤)
解:设100 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4 g
= x=19.6 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9.6%。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C层 拓思维】
13.[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4·怀化期末)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1)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试剂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量稀硫酸。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①④③②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使D和C的液面相平 。
(2)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 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D 。
A.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3)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100% 。
(4)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