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金属 单元复习 单元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金属 单元复习 单元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20 16:23:45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金属 单元复习课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3·北京中考)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正月十五闹花灯。下列制作花灯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A.宣纸  B.铁丝  C.棉线  D.竹条
2.成都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刚出土时已被揉成一团,展开后才发现它是一个厚度仅0.02厘米的手工雕刻的金灿灿的黄金饰品。以上信息不能体现金的 ( )
A.延展性 B.稳定性
C.质地软 D.熔点高
3.经过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铁更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单质铁回收硫酸锌溶液中的金属锌
C.铜、银单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铜置换出氢气更快
D.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4.(2023·荆州中考改编)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模型图如图)的返回舱经过大气层时,经受住了一千多度的高温考验,最终成功返回地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太阳翼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飞船大量使用密度较小的合金材料,能减轻船体质量
C.返回舱表面所用的材料具有熔点高、强度大等特点
D.天线材料采用了钛镍合金,它属于纯净物
5.(2024·洛阳一模)《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可得到铜,其中涉及的反应属于 ( )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6.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金属保护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常用废酸液冲洗铁制污水管
B.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的强,生活中可用钢丝球洗刷铝锅
C.在铁制品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铁锈蚀
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作防护层
7.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放入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 )
A.Cu>X>Y      B.X>Cu>Y
C.X>Y>Cu D.Y>X>Cu
8.(2024·重庆中考A卷)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
是 ( )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铁
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24·蚌埠一模)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CO
B.网罩的作用是提高火焰温度
C.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D.用乙装置可检验二氧化碳和防止CO污染空气
10.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铝和镁至过量,生成氢气与消耗金属的质量关系见图,分析图像所得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Al>Mg
B.当稀盐酸有剩余时,加入相同质量的镁、铝,生成氢气的质量:Al>Mg
C.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Al=Mg
D.反应结束后,得到溶液的质量:Al=Mg
12.(2024·连云港中考)一种以黄铜渣(含Zn、Cu、ZnO、CuO)为原料获取Cu和ZnSO4溶液的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H2SO4生成H2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B.根据流程可以判断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C.判断加入的Zn已过量的依据是溶液中有固体剩余
D.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均为置换反应
13.(2024·郑州一模)一定质量的Mg、Al、Zn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总质量为0.2 g,该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
A.1.8 g B.2.4 g C.6.5 g D.8.9 g
14.(2024·宿迁质检)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则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B.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则锌一定过量
C.若取反应后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过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D.若过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
15.(2023·潍坊中考改编)向盛有一定质量MgSO4、FeSO4和Cu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使其充分反应(溶液始终未饱和),烧杯中溶质、溶剂和金属的质量随锌粉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代表烧杯中锌的质量
B.ab段发生反应:Zn+CuSO4===ZnSO4+Cu
C.溶液质量:a>c
D.c点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16.(7分)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从多角度了解。
(1)金属的性质
①在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呈蓝色。此时溶液中含有 (填数字)种溶质。
(2)金属的冶炼
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将铁从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金属材料的应用
铁制品应用广泛,作医疗器械时,通常使用不锈钢而不用纯铁,主要是因为两者相比,不锈钢具有 (答一点)的性能。
(4)金属资源的保护
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寻找金属代用品 B.任意开采金属矿物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17.(6分)牡丹江的大雪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清雪车为广大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清雪车外壳使用最多的材料的种类是 材料,这种材料表面要进行喷漆处理以达到防锈目的,其防锈原理是 。
(2)清雪车的雪铲是采用锰钢制成的,这主要利用锰钢的 等性能。
(3)工业上制取锰的主要原理: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用过量的焦炭作还原剂,在高温下制金属锰,同时得到一种有毒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变为 价。
18.(5分)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是 。
(2)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D可用于制 ,③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4)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9.(4分)(2023·北京中考)为验证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6个实验。图中“→”表示将金属加入盐溶液。
(1)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设计②的目的是 。
(3)仅由④和⑥不能得出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理由是 。
20.(5分)(2024·咸阳一模)实验小组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的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丙。流程如下:(X在化合物中为+2价)
(1)气体Q为 (填化学式)。
(2)滤液A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种。
(3)写出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不能验证银、X、锌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填字母)。
A.锌、XSO4溶液、银
B.ZnSO4溶液、X、银
C.锌、X、稀盐酸、AgNO3溶液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1.(10分)炼铁与国家的建设、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某小组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1.Fe2O3被一氧化碳还原转化为铁的具体过程是Fe2O3Fe3O4FeOFe
2.铁粉和铁的氧化物的颜色和磁性如表所示。
项目 Fe Fe2O3 Fe3O4 FeO
颜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磁性 有 无 有 无
【任务一】认识实验中的现象和反应
(1)可以说明该反应已经开始进行时的水槽中的现象是 。
(2)写出实验过程中在700~800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认识实验中的安全和环保
(3)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
(4)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
【任务三】认识实验中的质量变化
(5)小组某成员的实验计划是实验一段时间后称量盛有氧化铁玻璃管前后质量差为m1,称量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前后的质量差为m2(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①则m1和m2理论值的大小关系是m1 m2(填“>”“<”或“=”)。②实验后发现测出m2的数据有较大误差,若大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 。
【任务四】探究物质的成分
(6)请在方框中画出反应过程中,A处导管内存在的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7)小组同学为探究反应一段时间后固体生成物的成分,通过设计实验方案: (写出步骤和现象),确定了生成物中有铁单质。
(8)小组成员又提出一方案:若能测出固体生成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w,若w (填取值范围),则也可以确定生成物中一定有铁单质。
22.(6分)(2024·深圳一模)学习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 (填“强”或“弱”)。
【猜测与探究】
(3)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Ⅰ.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Ⅱ.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现象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结论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推论 Na+或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Na+和S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上述猜测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23.(2024·西安一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取20 g该合金样品于烧杯中,将120 g稀盐酸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8.7
2 20 17.4
3 20 16.1
4 20 14.8
5 20 13.5
6 20 13.5
请分析并计算:
(1)20 g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 g。
(2)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九单元 金属 单元复习课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3·北京中考)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正月十五闹花灯。下列制作花灯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B)
A.宣纸  B.铁丝  C.棉线  D.竹条
2.成都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刚出土时已被揉成一团,展开后才发现它是一个厚度仅0.02厘米的手工雕刻的金灿灿的黄金饰品。以上信息不能体现金的 (D)
A.延展性 B.稳定性
C.质地软 D.熔点高
3.经过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铁更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单质铁回收硫酸锌溶液中的金属锌
C.铜、银单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铜置换出氢气更快
D.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4.(2023·荆州中考改编)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模型图如图)的返回舱经过大气层时,经受住了一千多度的高温考验,最终成功返回地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太阳翼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飞船大量使用密度较小的合金材料,能减轻船体质量
C.返回舱表面所用的材料具有熔点高、强度大等特点
D.天线材料采用了钛镍合金,它属于纯净物
5.(2024·洛阳一模)《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可得到铜,其中涉及的反应属于 (B)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6.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金属保护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经常用废酸液冲洗铁制污水管
B.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的强,生活中可用钢丝球洗刷铝锅
C.在铁制品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铁锈蚀
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作防护层
7.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放入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B)
A.Cu>X>Y      B.X>Cu>Y
C.X>Y>Cu D.Y>X>Cu
8.(2024·重庆中考A卷)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
是 (A)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铁
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24·蚌埠一模)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CO
B.网罩的作用是提高火焰温度
C.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D.用乙装置可检验二氧化碳和防止CO污染空气
10.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C)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铝和镁至过量,生成氢气与消耗金属的质量关系见图,分析图像所得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B)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Al>Mg
B.当稀盐酸有剩余时,加入相同质量的镁、铝,生成氢气的质量:Al>Mg
C.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Al=Mg
D.反应结束后,得到溶液的质量:Al=Mg
12.(2024·连云港中考)一种以黄铜渣(含Zn、Cu、ZnO、CuO)为原料获取Cu和ZnSO4溶液的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加入H2SO4生成H2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B.根据流程可以判断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C.判断加入的Zn已过量的依据是溶液中有固体剩余
D.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均为置换反应
13.(2024·郑州一模)一定质量的Mg、Al、Zn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总质量为0.2 g,该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B)
A.1.8 g B.2.4 g C.6.5 g D.8.9 g
14.(2024·宿迁质检)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则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B.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则锌一定过量
C.若取反应后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过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D.若过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
15.(2023·潍坊中考改编)向盛有一定质量MgSO4、FeSO4和Cu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使其充分反应(溶液始终未饱和),烧杯中溶质、溶剂和金属的质量随锌粉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丙代表烧杯中锌的质量
B.ab段发生反应:Zn+CuSO4===ZnSO4+Cu
C.溶液质量:a>c
D.c点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16.(7分)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从多角度了解。
(1)金属的性质
①在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
②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呈蓝色。此时溶液中含有 3 (填数字)种溶质。
(2)金属的冶炼
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将铁从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3)金属材料的应用
铁制品应用广泛,作医疗器械时,通常使用不锈钢而不用纯铁,主要是因为两者相比,不锈钢具有 硬度大(或耐腐蚀) (答一点)的性能。
(4)金属资源的保护
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寻找金属代用品 B.任意开采金属矿物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17.(6分)牡丹江的大雪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清雪车为广大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清雪车外壳使用最多的材料的种类是 金属 材料,这种材料表面要进行喷漆处理以达到防锈目的,其防锈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蒸气 。
(2)清雪车的雪铲是采用锰钢制成的,这主要利用锰钢的 硬度大 等性能。
(3)工业上制取锰的主要原理: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用过量的焦炭作还原剂,在高温下制金属锰,同时得到一种有毒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2CMn+2CO↑ ;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变为 +2 价。
18.(5分)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是 四氧化三铁 。
(2)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FeSO4 。
(3)D可用于制 导线(合理即可) ,③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强 (填“强”或“弱”)。
(4)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19.(4分)(2023·北京中考)为验证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6个实验。图中“→”表示将金属加入盐溶液。
(1)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2)设计②的目的是 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
(3)仅由④和⑥不能得出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理由是 ④和⑥分别能判断金属铜和银、金属铁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但是不能判断金属铁和铜的活动性谁强谁弱(合理即可) 。
20.(5分)(2024·咸阳一模)实验小组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的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丙。流程如下:(X在化合物中为+2价)
(1)气体Q为 H2 (填化学式)。
(2)滤液A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3(或三) 种。
(3)写出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
(4)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不能验证银、X、锌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B (填字母)。
A.锌、XSO4溶液、银
B.ZnSO4溶液、X、银
C.锌、X、稀盐酸、AgNO3溶液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1.(10分)炼铁与国家的建设、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某小组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1.Fe2O3被一氧化碳还原转化为铁的具体过程是Fe2O3Fe3O4FeOFe
2.铁粉和铁的氧化物的颜色和磁性如表所示。
项目 Fe Fe2O3 Fe3O4 FeO
颜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磁性 有 无 有 无
【任务一】认识实验中的现象和反应
(1)可以说明该反应已经开始进行时的水槽中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写出实验过程中在700~800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FeOFe+CO2 。
【任务二】认识实验中的安全和环保
(3)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排尽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引起爆炸 。
(4)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防止空气污染 。
【任务三】认识实验中的质量变化
(5)小组某成员的实验计划是实验一段时间后称量盛有氧化铁玻璃管前后质量差为m1,称量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前后的质量差为m2(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①则m1和m2理论值的大小关系是m1 < m2(填“>”“<”或“=”)。②实验后发现测出m2的数据有较大误差,若大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 空气中二氧化碳可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 。
【任务四】探究物质的成分
(6)请在方框中画出反应过程中,A处导管内存在的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7)小组同学为探究反应一段时间后固体生成物的成分,通过设计实验方案: 取反应一段时间后的固体生成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 (写出步骤和现象),确定了生成物中有铁单质。
(8)小组成员又提出一方案:若能测出固体生成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w,若w >77.8% (填取值范围),则也可以确定生成物中一定有铁单质。
22.(6分)(2024·深圳一模)学习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甲 (填“甲”或“丙”)可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SO4===Al2(SO4)3+3Cu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 强 (填“强”或“弱”)。
【猜测与探究】
(3)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Ⅰ.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Ⅱ.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现象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无明显现象 
结论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推论 Na+或 氯离子(或Cl-)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Na+和S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上述猜测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23.(2024·西安一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取20 g该合金样品于烧杯中,将120 g稀盐酸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8.7
2 20 17.4
3 20 16.1
4 20 14.8
5 20 13.5
6 20 13.5
请分析并计算:
(1)20 g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 6.5 g。
(2)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第1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20 g-18.7 g=1.3 g,
设2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 + 2HCl===ZnCl2+H2↑
65 73
1.3 g x
= x=1.46 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3%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