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具有重要意义。这条大动脉的贯通大大加强了东西部的沟通和经济联系,促进了西部发展。
天 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狞
逞凶 撕扯 效率
废寝忘食 杯水车薪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读生词,释义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 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1984年交付营运。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冻土区
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文中找到这句话,看看出现了几次?说说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
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东西部沟通往来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1)西方的媒体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2)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
的科学技术,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狰狞”是什么意思?“下马威”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
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
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1.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2.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地工作。
3.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拓展延伸
阅读有关西部开发建设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歌颂西部建设者的小作文。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练习
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装( )裹 严阵( )( ) 不( )而( )
始( )不( ) ( )( )车薪 七零( )( )
废 寝( )( ) ( )以继( )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隧道( suì siù) 屋脊(jǐ jí) 提供( gōng gīng)
分外妖娆( fēn fèn) 稀薄(báo bó) 冰碴子(zhā chá)
三、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
四、填入恰当的词语,把短语补充完整。
( )的冰雹 ( )的面目 21·世纪*教育网
( )的冰渣子 ( )的空气
五、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 )色欲流 夜以( )日 ( )黄一体 一( )千里
银装素( ) 天高气( ) ( )山峻岭 ( )寝忘食2·1·c·n·j·y
描写环境的:_______________
描写色彩的:_______________
描写勤奋工作的:_____________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 )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青藏铁路这条“( )”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七、下面的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八、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九、读一读“开工前”这部分课文,从以下几个选项中挑选出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打上“√”。
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A.外国人极端藐视中国。 ( )
B.这句话说明攻克“在这样不良地质上打隧道”的难题是世界级难题,中国人还没有掌握这样的技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和创新精神。 ( )2-1-c-n-j-y
十、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__________。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__________。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__________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 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 )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21*cnjy*com
(1)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彩旗招展 不翼而飞
七零八落 劈头盖脸
(2)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这一段写了筑路大军在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的__________的困难。(多选)
A.冻土层 B.恶劣天气 C.极度缺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不劳而获 始料不及
杯水车薪 七零八落 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课四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语的掌握情况。学生要在熟读课文和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掌握这些成语。这些词语的掌握对学生的词语积累也很重要,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正确熟练运用。
二、答案:
隧道( suì ) 屋脊( jǐ ) 提供( gōng )
分外妖娆( fèn) 稀薄( bó) 冰碴子( chá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多音字的掌握情况。主要在于学生平时对词语的积累。这些多音字很容易弄混弄错,可以让学生对照字的意思来选择正确的读音。21·cn·jy·com
三、答案: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先理解词语字面上的意思,重点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而选择正确的答案。21教育网
四、答案:
大大小小的冰雹 狰狞的面目
坚硬的冰碴子 稀薄的空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搭配的运用情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解答本题,只要填写的合适就可。
五、答案:
翠色欲流 夜以继日 浑黄一体 一碧千里
银装素裹 天高气爽 崇山峻岭 废寝忘食
描写环境的:天高气爽 崇山峻岭
描写色彩的:翠色欲流 浑黄一体 一碧千里 银装素裹
描写勤奋工作的: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学生要在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本题。
六、答案:
制服 铁龙
解析:按课文内容填空,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解答本题。
7、答案:拟人。运用这种写法写出了万年冰山是很难攻克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凿风火山隧道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所以说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21cnjy.com
八、答案: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的理解掌握情况。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重点句子的理解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这句话说明攻克“在这样不良地质上打隧道”的难题是世界级难题,从而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和创新精神。 www-2-1-cnjy-com
十、答案:
(1)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劈头盖脸
(2)尽管......还是......
(3)A B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本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21·世纪*教育网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2-1-c-n-j-y
这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彩。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21*cnjy*com
三.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四.教学难点
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1.通过查找资料,认识青藏铁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
2.在地图上找一找全长1142千米青藏铁路的线路。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具有重要意义。这条大动脉的贯通大大加强了东西部的沟通和经济联系,促进了西部发展。世人称之为“天路”。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并出示歌词。)歌中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这就是青藏铁路。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具有重要意义。这条大动脉的贯通大大加强了东西部的沟通和经济联系,促进了西部发展。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课件2)www.21-cn-jy.com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词:(课件3)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狞
逞凶 撕扯 效率
废寝忘食 杯水车薪
(2)认读生词,释义。(课件4)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2·1·c·n·j·y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其恶劣,狂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指气候恶劣,不给人们任何预防和躲避时间,一场冰雹就突如其来地袭击了筑路大军。【来源:21cnj*y.co*m】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不了问题。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的生理需要。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出处:21教育名师】
2、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课件5)【版权所有:21教育】
3、整体感知: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1958年开工,1984年交付营运。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在修建风火山隧道的工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课件6、7)【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理解重点句子。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文中找到这句话,说说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件8、9)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21*cnjy*com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
指导朗读。
(2)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课件10)21cnjy.com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东西部沟通往来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课件11)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朗读这一段。体会青藏铁路的意义。
(3)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A、西方的媒体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B、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课件12)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 905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课件13)
生朗读,体会感情。
(4)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狰狞”是什么意思?“下马威”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课件14)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课件15)
指名朗读,生自由读。
(5)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A.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课件16)www-2-1-cnjy-com
B.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课件17)
a.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b.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c.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C.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21教育网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
5.小结:这篇课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七.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冻土区
风火山 恶劣天气 勇气 毅力 智慧
极度缺氧
八.教学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略读课文。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结构比较清晰。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了课文的主要问题,从大家的发言中,能感受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到位。通过引导,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那些建设者身上所具有的顽强、乐观的精神。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在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容易。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这个问题较好回答,学生能轻松得从第6、9自然段中获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感受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去朗读全文,自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