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何荣珍
授课时间
3.7
课题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激励那些在生活中遇到了磨难和不幸的人们,希望他们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生活。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想学懂这篇文章还比较难,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3.体会本诗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本诗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难点
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引言: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
二.介绍写作背景: 1.生介绍,补充;
2.展示资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三、朗读诗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2.检查朗读情况;
3.注意朗读语气;
4.齐读诗歌。
四、讨论、探究
问题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答: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问题二、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答:“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的事情。
问题三、“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句中的“忧郁”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
答:烦闷。
问题四、“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句,语气上有什么特点?
答、委婉、含蓄的劝说。
四、通读全诗思考: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答: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六、练习及检测题
课堂检测:
1.简答。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话的含义?
答: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要知道,一切的艰难困苦都会过去,我们要乐观地面对人生。
七、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小组长检查过关;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课件14张PPT。外国诗两首池河中学 何荣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一、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3.体会本诗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二、背景介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
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
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
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
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
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
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三、朗读诗歌: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2.检查朗读情况;
3.注意朗读语气;
4.齐读诗歌。四、讨论、探究:问题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答: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问题二、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答:“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的事情。问题三、“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句中的“忧郁”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 答:烦闷。问题四、“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句,语气上有什么特点?
答、委婉、含蓄的劝说。问题五: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答: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五、熟读思考:全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六、课堂小结:1.简答。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话的含义?
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小组长检查过关;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何荣珍
授课时间
2016.3.9
课题
4.《未选择的路》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的,它是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教学时是本课的一大难点。教学时主要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路的含义,以及这首诗蕴含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想学懂这篇文章还比较难,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背诵全诗。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难点
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生说说有关路的名人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背诵全诗。
三、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
四、播放朗读:
(1).听读要求:
1、注意朗读节奏、语调、重音的把握。
2、诗中的“路”仅指自然界的路吗?
板书:
自然界的道路象征 ——- 象征 —— 人生道路
区别象征与比喻
1.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2.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2).默读全诗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并说说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五、质疑解惑:
1、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
3、你从这首诗中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板书:
主旨: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六、课堂小结:(略)
七、课堂检测: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
2、你从这首诗中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八、作业:(做到作业上)
1.课后第二题;
2. 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
六、练习及检测题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
2、你从这首诗中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七、作业设计
作业:(做到作业上)
1.课后第二题;
2. 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
课件11张PPT。关于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美】池河中学:何荣珍[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背诵全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
作者简介:听读要求:
1、注意朗读节奏、语调、重音的把握。
2、诗中的“路”仅指自然界的路吗?
自然界的道路 人生道路象征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默读全诗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并说说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你从这首诗中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质疑解惑:1、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
主旨: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课堂检测: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
2、你从这首诗中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作业:(做到作业上)
1.课后第二题;
2. 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