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远离有毒物质
第三节
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鲁教版)九年级
下
01
课标解读
02
学习目标
03
激趣导入
04
探究新知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课标解读
01
2022年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远离有毒物质”的学习,理解常见有毒物质的种类、来源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掌握预防有毒物质侵害的基本方法,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能运用化学知识,鉴别常见的有毒物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构建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中。
学习目标
02
1.认识常见有毒物质:了解一氧化碳、甲醛、重金属盐等有毒物质的来源和性质。
2.掌握有毒物质使蛋白质变性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原理,霉变食物中可能含有剧毒物质。
3.吸烟不仅会危害自身健康,也会使周围的人受害;千万不要尝试吸食毒品,请牢记:“毒品万万试不得!”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03
任务一:引入新课
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彩,有的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也有一些物质会危害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我们应当尽可能避免让那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我们的身体。
www.21cnjy.com
激趣导入
03
任务一:引入新课
高温杀不死的致癌物——黄曲霉素
剧毒物质——亚硝酸盐
生活中的有毒物质
模块一 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有毒气体 放射性物质 部分有机物
有机氯农药
有 毒 物 质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重金属盐 三氧化二砷
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还有某些重金属盐(含汞、镉、铅、 铬、锰和铜等重金属元素的无机盐)及砷化物等。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重金属污染的水 空气中的颗粒物 通过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
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水和不健康食品直接进入人体, 也可能被动植物摄入后通过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观察思考】蛋白质的变性
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取约3mL鸡蛋清倒入小烧杯中,再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再将所得液体均分到三支试管中。
2.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和浓硝酸,观察现象。
3.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鸡蛋清,再加入约2mL甲醛溶液,观察现象。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实验操作 现象
滴加醋酸铅溶液 出现沉淀
滴加硫酸铜溶液 出现沉淀
滴加浓硝酸 鸡蛋清变黄
滴加甲醛溶液 出现沉淀
实验现象: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实验结论:蛋白质不仅受热会变性,当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化学物质时,其结构也会被破坏,生理活性随之消失。因此,摄入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等)会导致人体中毒。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各种细菌和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杀菌消毒
or
or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课堂典例
例1、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答案】C
【解析】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A错误,B、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使人体内的细胞发生变异,成为潜在的致癌隐患,故B错误,C、小苏打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C正确,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D错误,故选C。
例2、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B.用硫酸铜浸泡海带
C.用工业明胶制作药品胶囊
D.用聚氯乙烯做食品包装袋
课堂典例
【答案】A
【解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多孔.不会危及人体健康.B、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食用硫酸铜浸泡的海带会危及人体健康.C、工业明胶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例如含有铬离子,吃了用工业明胶制作的药品胶囊会危及人体健康.D、用聚氯乙烯做食品包装袋盛放的食品,食用后会影响身体健康。故选A。
www.21cnjy.com
模块二 不吃变质食物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家里的苹果坏掉了,奶奶舍不得丢掉,把坏的部分削掉继续吃。这样对吗?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很多食物在加工和贮存的过程中会受到细菌的污染,特别是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中,食物很容易变质,不仅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
久泡的木耳 发芽土豆 不熟的豆角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霉菌在食物中生长繁殖时能产生一种有毒的物质——霉菌毒素,它们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被完全破坏。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在已发现的霉菌毒素中,黄曲霉素被认为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麦类和谷物等农产品中。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只有加热到 280℃以上才能破坏它。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常见毒素 产毒基质 产毒霉菌 造成危害
黄曲霉毒素 豌豆、大麦、大米、玉米、高粱、花生 黄曲霉、寄生曲霉 肝病;致癌和致畸作用;出血免疫抑制;生长缓慢;奶量下降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高粱、大麦、燕麦、干草 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 雌性激素综合征;生殖器官病变、乳腺肿大不孕,流产
赭曲霉素 大麦、玉米、燕麦、小麦、豌豆、大米 赭曲霉、蜂蜜曲霉、特曲酶、菌核曲霉 肾毒性;致癌致畸;免疫抑制;轻度肝损害;肠炎;生长缓慢
麦角毒素 小麦、黑麦、禾本科牧草 麦角菌 消化功能素乱;生长缓慢,抽搐,流产;运动失调;皮肤坏疽
拓展: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霉变食物
食物中毒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变质食物特征:霉变食物的表面常有灰黄色的霉斑,误食后会引起恶心、呕吐或头晕、昏迷等症状,长期食用可导致癌症等疾病。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防止食品变质、食品中毒的措施:
(1)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食品变质
(2)不吃霉变的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探究新知
04
任务三:不吃变质食物
家里的苹果不知何时坏掉了,奶奶一向节俭,舍不得将其丢掉,坚持把坏的部分削掉后继续吃。然而,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虽然肉眼可见的坏掉部分被削去了,但是细菌或霉菌在苹果内部的繁殖和扩散往往是难以察觉的。这些微生物产生的有害物质可能已经蔓延到了看似完好的果肉部分。一旦食用了这样的苹果,很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较为常见的情况是引起肠胃不适,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身体的其他机能。
课堂典例
例3、下列关于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炎炎烈日,可以多吃冰箱里的冷饮降温消暑
B.如果早餐来不及吃,可以通过多吃午餐来弥补
C.有“虫眼”的蔬菜最安全,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
D.不能常吃含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的食品
【答案】D
【解析】A.炎炎夏日,冷饮虽能消热解暑,但过量的饮用会刺激肠胃,导致胃肠功能素乱,影响食物的消化,A错误。
B.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B错误。
课堂典例
C.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有可能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有的人可能提前喷药预防,并经常喷药,蔬菜没有虫害,因此没有虫眼;有的人可能没有预防,后来发现有了虫害,可能要喷药灭虫,尤其是在后期喷药,农药残留更多。因此带“虫眼”的蔬菜农药含量不一定少,C错误。
D.大量的防腐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不能常吃含有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等防腐剂的食品,D正确。
故选D。
课堂典例
例4、下列关于食品安全或合理膳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注意均衡营养
B.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类的食品
C.已过保质期但没有发生霉变的食品仍可食用
D.营养保健品代替食物,获得营养更全而
【答案】A
【解析】A、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A正确。
B、绿色食品并非指绿色植物类的食品,而是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B错误。
C、已过保质期的食品,虽然没有发生霉变,但是其内在的性质、品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课堂典例
不可食用。错误已变质的食物高温蒸煮也不能食用,C错误。
D、保健品只含营养的某一成分,而食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同,没有哪一种单一食物能供给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每日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适当搭配,以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生理需要:主食主要成分是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还可以提供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等。应该特别注意粗细粮搭配食用。D错误。
故选A。
模块三 远离烟草
探究新知
04
任务四:远离烟草
香烟的烟雾中含有 4000 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物质(如公认的致癌物就超过 50 种),而其中最为有害的物质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重金属盐等。
探究新知
04
任务四:远离烟草
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刺激交感神经,产生依赖性
焦油可黏附于咽部和支气管内壁,诱发细胞病变
还可在肺泡里堆积,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导致肺部病变
尼古丁和焦油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会降低肌体的免疫能力,诱发多种疾病甚至癌变
尼古丁的危害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四:远离烟草
吸烟污染家庭环境和公共环境 二手烟同样危害身体健康
探究新知
04
任务四:远离烟草
全世界每年由于吸烟和被动吸烟引起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要以千万计。
探究新知
04
任务四:远离烟草
探究新知
04
任务四:远离烟草
吸烟是一种不良习惯,每个人都应牢记
“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探究新知
04
任务四:远离烟草
根据世卫组织的报告显示,准妈妈在孕期吸烟,婴儿发生先天畸形和猝死的风险增加1倍;在怀孕期间接触二手烟,先天畸形风险增加13%,死产风险增加 23%。
所以,孕期吸入香烟,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造成的危害都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更严重。
课堂典例
例5、以下哪项是吸烟的危害( )
A、减少寿命
B、影响睡眠质量
C、影响生育功能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A、微量元素硒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故A正确;B、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量吸烟能使人中毒死亡,故B正确;C、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也可以提供一定量的纤维素,故C正确;D、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需要摄入60~ 70g的蛋白质,故D错误。故选D。
模块四 拒绝毒品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五:拒绝毒品
毒品种类:
鸦片、吗啡、可卡因、杜冷丁、氯胺酮及部分苯丙胺类物质等,如果这些麻醉品或精神药物被非法使用,即会成为毒品。常见的毒品还包括海洛因、大麻、“冰毒”及“摇头丸”等,它们不具有任何药用价值。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五:拒绝毒品
毒品作用:
能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止痛和兴奋作用,吸毒可使人产生抗药性和对毒品的依赖性,即“毒瘾”。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性。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五:拒绝毒品
吸毒对社会、家庭的危害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五:拒绝毒品
拒绝毒品的最佳办法就是一定要抵挡住好奇心的诱惑,
千万不要尝试吸食毒品。
请牢记:“毒品万万试不得!”
拒绝毒品就是在保护你和你的家人!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五:拒绝毒品
1. 含有重金属的无机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 霉变食物中可能含有剧毒物质。
3. 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吸烟不仅会危害自身健康,也会使周围的人受害。
4. 毒品万万试不得!千万不要尝试吸食毒品!
长话短说
课堂典例
例6、对待毒品,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
A.学生时期不能吸,成年了能吸
B.不上瘾的情况下能吸一些
C.能明显提神,可以少吸
D.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答案】 D
【解析】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故选D。
课堂总结
05
模块四 练习与实践
分层作业
06
1、2012年4月,我国医药行业爆出“毒胶囊”事件,某些医药生产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某有害元素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你认为这种元素可能是( )
A.铁
B.铬
C.氧
D.碘
【答案】B
【解析】铬是一种重金属元素,能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危害人体健康,而铁元素、氧元素和碘元素均是人体必需元素,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答案为B.
分层作业
06
【答案】B
【解析】毒品犹如毒蛇,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吸毒的危害:会摧毁个人的身体和意志,破坏家庭的幸福,危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威胁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远离烟酒,拒绝毒品,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意识不到有危险才是最大的危险。让我们远离“第一支烟、第一口酒、第一次毒”B观点错误,符合题意;ACD做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
2、下列关于毒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毒品如同毒蛇,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B.尝试一口毒品没什么
C.我们要懂得避免沾染毒品等不良嗜好
D.吸毒会摧毁一个人的身体和意志,破坏家
分层作业
3、老师让同学们围绕“烟酒”自由发言,以下发言中认识错误的是( )
①大人和孩子一起喝酒可以活跃气氛
②吸烟能忘记烦恼,结交新朋友
③青少年吸烟、喝酒会产生不良影响
A.①③ B.①②③ C. ①②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大人和孩子一起喝酒可以活跃气氛,不正确,孩子是未成年人,喝酒伤害身心健康,不能喝酒。喝酒会引发交通事故。②吸烟能忘记烦恼,结交新朋友,不正确,青少年吸烟、喝酒会促成不良交友,影响身体发育。③青少年吸烟、喝酒会产生不良影响,正确,吸烟、喝酒不仅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能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故选C.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