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购物(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乘加算式。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学会用乘加运算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乘加运算顺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的能力,体会数学思考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乘加算式,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法和加法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及运算关系,明确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合理选择运算方法,准确列出乘加算式。对于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能清晰分辨乘法和加法的应用场景,避免运算顺序错误。
三、教学方式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小熊购物的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运算顺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练习巩固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 小熊的美食需求
展示小熊在商店购买 1 个蛋糕和 4 个面包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小熊要购买这些美食,它该付多少钱呢?我们一起来帮它算一算吧!”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小熊购物情境引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知识新授 —— 探索乘加运算顺序
引导分析: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价格信息,蛋糕每个 6 元,面包每个 3 元。提问:“要计算小熊应付的钱数,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先算出 4 个面包的总价,即 3×4 = 12 元,再加上蛋糕的价格 6 元,得到 12 + 6 = 18 元。
算式呈现:展示淘气和笑笑列出的算式。
6 + 3×4 和 3×4 + 6,引导学生对比两个算式,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让学生发现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只是加法和乘法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
归纳总结: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对比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入理解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课堂练习 —— 小小购物计算员
基础练习:
展示 “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的题目。
“商店里有 5 排饮料,每排 4 瓶,旁边还有 3 瓶单独摆放,一共有多少瓶?”
“有 3 组猫警察,每组 6 个,再加上 1 个队长,一共有多少个猫警察?” 请学生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答案:4×5 + 3 = 23 瓶,3 + 4×5 = 23 瓶;6×3 + 1 = 19 个,1 + 6×3 = 19 个。
巩固提升:
出示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的题目,如 4×6 + 25、42 + 8×4、54 + 36 - 18、9×8 + 22、33 + 7×3、100 - 75 + 25,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批改,交流计算过程。
答案:4×6 + 25 = 49,42 + 8×4 = 74,54 + 36 - 18 = 72,9×8 + 22 = 94,33 + 7×3 = 54,100 - 75 + 25 = 50。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和巩固提升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巩固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 乘加运算小秘诀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注意什么呢?” 请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化记忆,让学生对乘加混合运算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五)课后作业 —— 生活中的乘加问题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寻找可以用乘加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明天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加深对乘加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小熊购物(1)》的教学过程中,情境导入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仍存在困难,对乘法和加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列算式时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指导,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少数学生在计算时粗心大意,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小组合作讨论时,部分小组的讨论效果较好,但有些小组的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后续应加强小组合作的组织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