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29讲工业革命(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29讲工业革命(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1 08: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9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空定位】: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
政治
经济
思想
国际关系
18C中 18C末19C初 19C中期 19C末20C初
1848马克思主义诞生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1832英国议会改革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871巴黎公社
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1914一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
1765珍妮纺纱机
【阶段特征】“工业化”的时代(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总 特征 从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资本主义取得全球优势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
政治
经济
思想
国际格局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出现。马克思主义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市场体系、殖民体系形成,英国殖民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
【考情扫描】
课程标准 命题点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的背景 2022河北T17 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2.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3.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对工业革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多方面影响作出历史解释。
工业革命的进程 2024.江西卷T1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024 安徽卷T1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023河北卷T14工业革命的进程 2023辽宁卷T13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湖南卷T14工业革命影响 2024甘肃卷T15工业革命影响 2024吉黑辽T19工业革命影响 2023重庆卷T13工业革命影响 2023海南卷T1工业革命影响 2023湖北卷T13工业革命影响 2022.山东卷T12工业革命影响 2022.广东卷T13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2.广东卷T12荷兰海外贸易 【概念解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1785
19世纪初
19世纪
中期
19世纪
中后期
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汽船、火车
问世
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动力
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手工工场→机器工厂
人力、畜力→蒸汽动力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1.工业革命的背景
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资本 通过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掠夺扩大了资本积累
原料 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英国煤铁资源丰富
劳动力 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技术 牛顿经典力学的初步建立;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知识,17C中期英国已成为欧洲科技中心之一
市场 国内(圈地运动)、国外(殖民贸易和扩张)市场扩大,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社会环境 相对自由的法治环境、重商趋利、保护私人产权、热衷科技的社会风气等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恩格斯《反杜林论》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羊这么可爱
怎么会“吃人”呢?
(1)时间:
(2)原因:
(3)内容:
(4)意义:
15-19C
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
“羊吃人”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大农场或大牧场。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质: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代替封建经营方式。
圈地运动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①开始:棉纺织业的机械化,1765年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发端于英国
1733 飞梭
1765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2.工业革命的进程
思考:蒸汽机投入工厂使用前的机器动力有什么特点?
依赖自然动力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思考:蒸汽机投入工厂使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催生了工业城市(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原因 成就
为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近代工厂的开端)
③动力技术的革命: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上的一次飞跃。
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1785年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 ——钱乘旦《英国通史》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链接选必: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特点
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十一条:任何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最典型的行业是陶瓷业,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在场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
——钱乘旦《英国通史》
(2021·浙江高考·18)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C
集中生产、专门化劳作
实行倒班制(保证机器昼夜运行)
规章制度严格,强化纪律意识
(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
使用机器流水生产(协同/厂主监督)
原料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管理形式
生产组织
产品竞争力更大
经济效益更高
专业程度更高
生产速度更快
生产成本更低
亨利 ·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10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2/3。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美国创新史》
对世界:积极: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消极: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将工人异化为机器,压抑人性
对中国:清朝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近代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链接选必: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2.影响
扩展——工厂制度引进中国
①官方——洋务企业:
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②民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世纪末,张謇、范旭东等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
2.意义: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1.表现:
大生纱厂
天津永利碱厂
张謇
范旭东
洋务时期民族工业分布图
④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车(加快了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冲击了旧的社会关系;改善了水陆交通状况,扩大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富尔顿 汽船
斯蒂芬孙 火车
2.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3.工业革命的完成与拓展
①完成: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②拓展: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沿岸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背景
①政治保障: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基础:第一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技术基础: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的速度加快。
④资本积累:各国的殖民扩张。
⑤市场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同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看产业的更新升级,这一点可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831年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
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
发明了电动机
1876年贝尔
发明电话
内燃机
[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德]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石油开采
石油冶炼
化学工业
2.表现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表现
(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飞机: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1914年,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线。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3)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也换发出新的活力。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部门焕发新的活力。
(5)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等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范围
经济结构
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
技术来源
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进行
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以轻工业为主
以重工业为主,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成分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中小企业占多数,生产组织规模小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
熟练工人的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家的发明发现,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024·广西·高考真题)1894年,美国记者亨利·劳埃德在《财富与国民的对立》中指出,标准石油公司操纵市场,以便消除竞争。他还称“自由创造富裕,但富裕毁灭自由”。这反映了美国(  )
A.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B.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C.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D.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
B
(2024·湖南·高考真题)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 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 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B
(2024·贵州·高考真题)下图是某学者统计的1750-1900年间某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据此判断,该国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荷兰
B
(2024·甘肃高考·15)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居民,可能身着英制衬衫,戴着瑞士手表,端着中国茶杯,喝着印度红茶,打电话订购美洲烟草。伦敦居民之所以能享有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原因是(  )
A.伦敦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 B.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很完善
C.英国流行奢靡的消费观念 D.伦敦是全球重要贸易中心
D
(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据如表可知,当时法国( )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职业人数 0.5—0.6万 0.6—0.7万 0.7—0.8万 0.8—1.0万 1.0—1.5万 1.5万以上
土地所有者 147 94 41 50 32 13
高级官员 18 13 3 4 4 /
自由职业者 17 2 2 1 / /
商人、银行家 10 16 4 9 5 1
工业家 10 6 3 4 2 1
A.社会阶层固化 B.工业化程度有限
C.贫富差距扩大 D.税收负担较沉重
B
(2022·全国·高考真题)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A
(2022·全国·高考真题)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B
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力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轻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进入近代工业社会。
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英国就业人口的变化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手工工场→工厂→ 垄断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①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相对集中、 分工明确、纪律严明
②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垄断组织的出现(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影响:
①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②利用经济手段控制国家政治;③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资本输出,加紧对外扩张。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影响:
①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②利用经济手段控制国家政治;③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资本输出,加紧对外扩张。
如何看待垄断组织这一生产组织形式?
1890年前后,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所作的一幅漫画,原名是《参议院的老板们》。 
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
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阶级结构
社会变革
①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②新中间阶层出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如1832英国议会改革)
①垄断资产阶级
②新中间阶层范围扩大
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②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经济 体系
世界格局
殖民扩张,商品输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形成。
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美、德崛起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思想
三大思潮:
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民族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
15C—18C(工业革命前)
柯尔波
金银是财富;鼓励出口; 减少进口
英国《航海条例》
东印度公司
18C60S-20C初
亚当斯密《国富论》
自由生产、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
取消东印度公司特权
1914—1933私人垄断
1933—1980国家垄断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加强干预 刺激消费
1980——今天
减少干预 刺激供给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垄断主义
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形成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 生活 巨大 变化 城市化 进程加快 居住条件 改善 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备 精神文化 人口 ①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②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①表现:建筑技术革新,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②影响:各种服务设施使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发生巨变
①表现: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煤气灯、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②影响: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活方式 积极 消极 社会问题 出现 解决 ①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②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③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空前加强;
坚持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⑤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如劳动时间过长,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和职业病时常发生等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欧美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拓展: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侵略
反抗
经济
阶级
思想
社会生活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
商品输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学习西方制度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文明化
进程 时间 事件 方式 影响
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雏形出现)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进一步拓展)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殖民掠夺
世界各地商业联系进一步加强
争霸夺权
(荷英法等国)
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商品输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15—16世纪
17—18世纪中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补充: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选必教材补充
1.基层治理
(1)各国采取的措施
①英国:1835年,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②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③法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2)社区组织的形成
①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②内容: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2.社会保障制度
(1)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2024·安徽高考·14)18世纪末,东方的茶叶和西印度群岛种植园里的糖,成为英国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他们将糖与牛奶加入红茶中,别具匠心地调制成英式红茶。这表明(  )
A.全球联系的加强影响社会文化 B.亚非拉地区成为欧洲经济附庸
C.商品的流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D.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
A
(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
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