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3 20:0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卷
(全卷共6页;共三大题,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答在本卷上一律无效!
班级将开展“我与中华文化”专题活动,请你担任本次活动的总负责人,将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开展下面活动。
一、积累与应用(23分)
【活动一 悦享诗词·浸润我心】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李清照的《渔家傲》中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和对南宋黑暗现实不满的句子是 ,

(2)《采桑子》中,欧阳修短桨轻舟游西湖,正是船动不觉之时,突现动静相随,令人陶醉的句子是 , 。
(3)《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 , 。
(4)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决定战争和治国成败的三个重要因素,并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活动二 对话古人·提振精神】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阅读不止于读书,是一场与书中人物的邂逅与对话。我们读“苏轼”,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挫折的乐观应对,和始终保持旷达的胸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苏轼颠沛一生,行lǚ( ① )万里,这里有他 甲 的诗词。他乐观飒爽,尽管跌入人生深yuān( ② )谷底,还仍然以旷达面对。他一生为民, 乙 ,所到之处,皆以百姓为念,黄州、惠州、儋州,注脚他平生功业。
他春风得意,人们 丙 “倾城随太守”。他因言获罪,贬谪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成就千年艺术高峰。他谪迁惠州,途中做《洞庭春色赋》,如今,成了吉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他左迁儋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在海南呆了三年,使原本蛮荒之地渐渐书声琅琅,弦声四起。
他一生曲折,仕途坎坷。面对挫折,他没有无动于zhōng( ③ ),始终以旷达的胸襟积极面对。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 ② ③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妙手偶得 长途跋涉 摩肩接踵 B.妙手回春 不远万里 三三两两
C.妙手回春 不远万里 摩肩接踵 D.妙手偶得 长途跋涉 三三两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活动三 多元文化·融合提升】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1)《红星照耀中国》采访众多红军将领,请从下列叙述中,认出是哪一位将领。在括号内写出人物。(2分)
A.他是一位出身于贫苦农家的革命者,他在哥老会中有很高的声望,并成功地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 )
B.他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是一方面军三军团的司令员。他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自己的马常让给部下骑。( )
(2)班级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请你为推荐《昆虫记》写一段话。(4分)(写出推荐理由,字数不少于30字)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昆虫记》。
【活动四 鉴赏古典·探求思想】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4-5题。(7分)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③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④急为破幽燕。
【注释】①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宵:夜晚。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⑤幽燕:安史叛军的巢穴。
4.请发挥联想想象,描绘《恨别》颔联诗句画面内容 (3分)
5.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9题。(16分)
材料一:齐桓公夜半不嗛①易牙②乃煎熬燔炙③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④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⑤池亡其国者。”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不嗛:不满足,有饥饿感。②易牙:齐桓公侍臣。③蟠炎:把肉放在火上熏烤。④盟:发誓。⑤陂(bēi):通“卑”,深挖。
材料二: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
B.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
C.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
D.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
7.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
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
至旦不觉 联系成语解释词义。 如梦初觉 (1)觉:
以味亡其国者 根据词语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味:味道 (2)味:
以临彷徨 联想迁移字义。 东临碣石 (3)临: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材料二“生于忧患”的道理在材料一中的齐桓公和楚王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请简要分析。(4分)
【活动五 “怀民”文化·性耽花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我的“张怀民”们
青色(笔名)
①好友木栖在群里分享视频《有一种友情叫“怀民亦未寝”》,说是转给身边的“张怀民”。多年的踏花行,我的身边就有多位“张怀民”,我们组了个群,取名“神秘植物散文群”,盖5位成员皆性耽花木,常发些花草小作,闲来说走就走,放浪闽山闽水之间。
②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突发奇想,要去鼓岭跨年。在群里一呼,大家纷纷响应。那是个月色溶溶又寒风瑟瑟的夜晚,用棉袄包成“粽子”的我们,一路激动着,叽叽喳喳个不停。车子时动时歇,只为见我们所有想见的花草。
③未知目的地在何方,只一路向前。夜晚的鼓岭,多了萧索。这条路上,曾有香港狭叶远志在崖壁垂绽,软条七蔷薇花瀑倾泻而下,木油桐落花满地……如今,繁华与夜色共寂寂,轻叹间望见马褂木,冬的凌厉已催黄马褂木,件件如黄马甲的马褂叶在风中摇荡。我们不约而同弃车而奔,在树下痴痴仰望、拍照。
④“黄马褂”如引路灯,将我们从鼓岭招引至鼓山。于是,顺路去了梅花故里——相怀梅园。相怀梅园我们去过多次,但第一次在夜晚踏上。梅园里梅花初开,花香暗度。月光在梅林里洒下一片清辉,它的莹白让我蓦地想起童年的月光,我甚至忘记了它的模样,心中有某种情愫在涌动。我们像苏轼和张怀民那般走在月色里,身前身后,皆是疏瘦梅枝投下的如荇藻交横般的影子;脚落下的地方,月光如流茧般四处驰逸。明月在树梢含笑窥视着我们。
⑤出梅园,到山顶,我们一起仰望星光。过了零点,终因山上太冷,不得不离开。
⑥寒来暑往,日升月落。又迎来一个冬夜,福州下雪了。消息传来,小群沸腾了,伙伴们立马赶往雪峰。不确定上山后雪是否尚在,但依然不管不顾。
⑦一路风驰。到了镇上,雪已停,但积雪未化。别人家的雪人一尊尊在眼前闪过。好友“明媚”喜滋滋地捡了个雪球,在它身上添了几把雪,堆出雪人模样,把它端放在车盖上,神气极了。有了属于自己的雪人,我们的心兴奋得几乎要跳出来。
⑧“那边还有雪,可以堆!”眼耳所及,尽是善意。陌生人之间从未如此亲近。我和我的“张怀民”们,他们和他们的“张怀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快乐。
⑨路边有冰凌在闪闪发亮,它们将花草的美丽凝结。南天竹的红果凝成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令人垂涎;梅花结成梅花冻,冰清玉洁,不可侵犯;结香的花香被冰雪凝固,似苏轼的一肚子不合时宜——好是好,却无法消受。拐角处,屋檐上融化的冰雪,嘀嗒作响。我和伙伴们举着相机,在雪地里呼喊与奔跑。我们在一面张铺满雪的圆桌上,用指头写下:“2022,雪峰,明媚青色。”
⑩2024年中秋,我们准备在宦溪镇弥高村为桂花做寿,举办桂花节。但中秋节前一日,收到花友来信道:“花不等人,留不及次日。”在老家的我,火速回榕。彼时,正值午间,接到“江湖召集令”的伙伴们,或在睡梦中,或正推杯换盏,但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她们。
那日的弥高村,金桂、丹桂、银桂、四季桂满坑满谷地开。每一朵小花,皆极力绽放,奋力吐香。“咔嚓”声声,此起彼伏,我们沉醉在铺天盖地的花香里。
这是桂花最后的辉煌。过了今朝,它们将如仙女般与香气一起飞走。我们希望收藏这份美好。次日,请花入瓮,酿成了桂花酒。我不知,比起零落入泥,这样的落幕方式,它们是否喜欢。但至少,醇香的桂花酒,收藏了桂花对人间的眷恋,也封存着我和伙伴们的情谊。
(选自《福州日报》2024年12月5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选材源于生活片段,以时间顺序叙写事件。
B.文章独具匠心,风物与人物,现实与诗情交织,富有诗意。
C.文章第④段叙写了我们到梅园欣赏梅花,突出表现我们“性耽花木”。
D.文章中“苏轼的一肚子不合时宜”是指苏轼做事不符合时令,做不好事。
11.文章叙写三件事,请加以概括。(3分)
——雪峰赏雪——
1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8分)
(1)“黄马褂”如引路灯,将我们从鼓岭招引至鼓山。(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4分)
(2)陌生人之间从未如此亲近。(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3.中国现代散文家孙犁强调,文章追求简洁朴实,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美的素质。这句话很好诠释了本文第一段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活动六 亭台轩榭·智慧结晶】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中国亭
①亭,四面迎风,玲珑剔透,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是我国园林中运用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憩,避风雨,消暑纳凉,也是眺望揽胜的好地方。
②我国古代亭的最早形式多为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结构简单。以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发展为多角形、圆形等较为复杂的形体。
③按亭子的平面形状来分,最常见的是正多边形亭,如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杭州三潭映月的三角亭只有三根支柱,最显玲珑轻巧。它设置在水平曲桥的拐角处,亭影波光,似飘然于水上。四角方亭在园林中最为普遍。名为亭亭亭的四角亭,由桥与三潭映月的三角亭相连呼应,大大丰富了湖心水园的景色。西湖三潭映月的碑亭,颐和园谐趣园内的兰亭,都是四方亭。它们简洁大方,平稳朴实。六角亭和八角亭在园林中也都较常见到。苏州狮子林的湖心亭,属六柱六角亭结构。它翘角飞檐,清秀俊逸,具有江南亭的典型风格。北京中南海的荷风蕙露亭浑厚端庄,堂皇富丽,集中了北方亭的特点。“北方之雄,南方之秀”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南北亭式迥然不同的风格。圆形亭比多边形亭更显秀丽隽美。苏州留园的六柱圆亭——舒啸亭显得轻盈典雅,华美静谧。北京北海公园的八柱圆亭见春亭,俊秀精巧,其顶犹如一把撑开的大伞。由于圆亭的建造较多边形复杂,因此并不十分多见。
④按亭的立面造型分有:单层、双层,偶然可见三层结构。亭顶的形式常为攒尖顶,其次是歇山顶、卷棚顶等。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的廓如亭,是一座八角重檐特大型的亭子,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由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承,体形稳重,气势雄浑,蔚为壮观。
⑤意境的追求在我国园林中是颇为讲究的。亭在园林布局中的选位十分灵活,可以因地制宜,或伫立于山岗之上;或飘然于湖池之傍;更可隐依于山石树丛之间,得其自然之趣。正如《园冶》一书中所云:“……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
⑥建于山上之亭,不仅丰富了风景的立体轮廓,而且为登山游人提供了驻足小憩,凭栏眺望之所。北京景山公园的万春亭屹立于景山之巅,该主亭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两对相应的重檐八角亭和重檐圆亭,成为“五位一体”的组亭,端庄华贵,气势轩昂,使景山陡增生气。
⑦临水或水面设亭,不仅能观览水景,而且由于水的坦荡和清澈,能产生出波光粼粼,影影绰绰的水景效果。北京某王府在花园内小岛上置亭,亭与桥相连,秀丽雅致,辉映成趣。苏州沧浪亭园内的观鱼处,把亭置于池岸的石矶上,三面临水,亭与水面结合紧密,贴切自然。
⑧有的亭被置于桥上,使桥的形体发生变化,增加了空间层次。如颐和园西堤六桥中有四个是亭桥,这些桥上的亭虽然不大,却能起到凝聚风景的作用。西堤某亭桥,以柱为框架,眺望西堤柳林,具有强烈的空间感,达到蕴景深邃的目的。
⑨亭的成功选址,能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里享受到大自然无限广阔的意境,正如古人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⑩在我国园林山水中,其中有许多亭与文墨珠联璧合,而成为名亭。如浙江绍兴著名的兰亭,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等文人墨客聚会之处,亭内所刻“兰亭”,二字系清乾隆御笔。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园因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为亭撰写《醉翁亭记》而久负盛名。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位于西湖的小岛上,四面湖水粼粼,花柳相映,历代文人学士为此亭留下了不少佳作,如“一片清光浮水园,十分明月到湖心”等等。
——节选自《中国园林建筑图集》
14.下列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按平面形状来分,亭子有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四种形状。
B.第④段应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中国亭的立面造型特点。
C.“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表明高处之亭可以凭高望远,享受意境之美。
D.第⑤段划线句表明亭在园林布局中的选位灵活。
15.说明文要求语言严谨、准确,文中第⑩段却采用了生动的诗句“一片清光浮水园,十分明月到湖心”,是否合理 请简要说明。(3分)
16.2025年中欧青少年友好文化交流团将来中国考察交流,其中有一项活动是对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亭”进行考察,请你作为讲解员,选择下面任意两种中国亭,结合文章内容向交流团成员精要介绍中国亭的“形状之特”和“选位之妙”的特点。(6分)
【活动七 申遗成功·赓续文明】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2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春节文化的国际赞誉,也是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情感的认可。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中曰,“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元旦,俗称阳历年;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
材料二
近年来,每逢春节,总有人感慨“年味淡了”。似乎只有小时候的春节,才最有年味的。为了迎接2025年“人类非遗版”春节,我们要留住年味,传承节日文化:
既要保留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传统习俗,也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庆祝方式,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传统春节场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录制祝福视频等,组织家庭成员制作春节食品等。
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普及春节文化知识,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和传播春节文化的精髓。倡导文化自觉和自信,让更多人认识到春节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理性看待西方文化,了解“洋节”,不效仿、不跟风、不媚外。
深入挖掘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如祭祖活动体现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拜年活动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积极参观看龙狮表演、参加庙会、欣赏花灯等传统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参与非遗工坊展览等活动,亲手体验制作传统工艺品的乐趣。
——节选《微信公众号》
材料三
山海中学开展一项学生对中国春节年味的调查,人数100人,调查结果如下。
——节选《渭南桃园学校》
您了解春节的来历吗 您会参加健康向上的春节习俗活动吗
非常了解 9% 会 34%
了解一点 86% 可能会 55%
不太了解 5% 无所谓 11%
春节愿意出去走走吗 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访亲会友去旅游 36% 传统节日 36%
宅在家里刷手机 51% 洋节日 39%
无所谓 13% 不好说 25%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既需要保护传承,也需要融入科技信息手段进行创新发展。
B.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确定下来的。
C.放鞭炮、逛庙会、贴春联、赏花灯等是春节传统活动,祭祖、拜年也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D.夏商时代称“正月朔日的子时”这一刻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西汉固定。
18.春节申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意义何在 (3分)
19.针对材料三,以山海中学团委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学生发出“参与春节,留住年味”的倡议(写出三点)。
倡议书
同学们:
2024年“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年春节即将来临,为“参与春节,留住年味”,学校团委特此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
(2)
(3)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留住年味,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庆祝传统节日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山海中学团委会
2025年1月20日
【活动八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三、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图文,按要求作文。(60分)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sì)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的蛇形吉祥物“巳升升”正式亮相。清新绿色的小蛇从头部的蝙蝠装饰到尾巴点缀的如意寿字盘长结,通身典故寓意着“福从头起,尾随如意”。
巳,象征着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而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则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巳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更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央广网)
读完“活动七”材料和上面的图文,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 请你以“我和我的中国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600字。
100
200
100
2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23分)
1.(1)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3)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2.(1)①履 ②渊 ③衷。
(2)A。
解析:甲处,妙手偶得:指诗文创作过程中机缘巧合,偶然间得到灵感或佳作。此处形容苏轼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偶然间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符合语境。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旅途遥远,行路辛苦。此处形容苏轼一生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与“行lǚ万里”相呼应,符合语境。因此,A项“妙手偶得、长途跋涉”正确。
乙处,结合“所到之处,皆以百姓为念”可知,此处形容苏轼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应该用“长途跋涉”形容旅途遥远,行路辛苦,符合语境。而“不远万里”指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与语境不符。因此,排除B、C两项。
丙处,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此处形容苏轼在春风得意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追捧,符合语境。三三两两: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与语境不符。因此,排除D项。
(3)修改后的句子:他一生曲折,仕途坎坷。面对挫折,他没有无动于衷,始终以旷达的胸襟积极应对。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1)A:贺龙 B:彭德怀。
(2)示例:这本书是一部昆虫学的传世佳作,它详细描绘了昆虫的形态、劳动、繁衍和死亡等过程,以细腻的笔触将昆虫的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法布尔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示例二: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昆虫世界的奥秘,更能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因此,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昆虫记》。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4-5题。(7分)
4.示例:由于战乱,他无法回到家乡,只能独自一人在江边老去。此时,草木已经凋零,呈现出秋天的衰败景象,而他仍然行走在剑阁以南的蜀地。兵戈之声不绝于耳,使得他与家乡之间的道路被阻隔,无法归乡。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首先,他因远离家乡而深感怨恨,对叛军的肆虐和造成的长久战乱表示愤慨。其次,诗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对他的弟弟。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年岁渐长、漂泊异乡的孤独和悲苦。然而,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听闻唐军胜利的消息,表现出了对国家能够平定叛乱、恢复安定的殷切期望。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9题。(16分)
6.D
7.(1)觉:醒来,此处指察觉、意识到。
(2)味:美食,此处指追求奢侈享乐。
(3)临:面对、到达。
8.(1)后代一定有因为修建高台深池而导致国家灭亡的。
(2)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灭亡。
9.示例:齐桓公和楚王在享受安逸生活时,都意识到了潜在的危机。齐桓公在半夜饥饿时,易牙为他烹制美食,他吃后虽然满足了口腹之欲,但却意识到后代如果都像他这样追求美食,国家将会灭亡。楚王在登上强台欣赏美景时,也意识到了后代如果都像他这样追求享乐,国家也会灭亡。因此,他们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这种危机。齐桓公不再让易牙为他烹制美食,楚王则发誓不再登上强台。这些行为都体现了“生于忧患”的道理,即在享受安逸生活时,要时刻保持警惕,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并采取措施来避免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10.D
解析:D项中,“苏轼的一肚子不合时宜”并非指苏轼做事不符合时令,做不好事,而是指苏轼的某些思想和行为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或主流观念不相符,显得与众不同或不合时宜。在文章中,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结香的花香被冰雪凝固后的状态,虽然好,但无法被当时的人们所消受,与苏轼的境遇有所相似。因此,D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11. 鼓岭跨年 弥高村为桂花做寿(或:举办桂花节)。
12.(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马褂”比作“引路灯”,形象地表达了黄马褂木对我们的吸引力,引导我们前往鼓山。同时,也表现了我们对花木的热爱和向往。
(2)“亲近”在这里指关系上的亲密接近。在雪峰赏雪时,我们与陌生人之间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产生了联系和互动,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和融洽。这句话表达了我们在赏雪过程中与陌生人之间建立的友好关系。
13.示例:本文第一段的特点在于简洁朴实,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现代散文家孙犁所强调的文学作品的一种美的素质。作者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自己身边有多位“张怀民”,即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说明了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组成的群名。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同时,作者也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描写,如“常发些花草小作,闲来说走就走,放浪闽山闽水之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这种简洁朴实的写作风格,使得文章更加自然流畅,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14. A
解析:A项错误在于,原文第三段提到“按亭子的平面形状来分,最常见的是正多边形亭,如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这里的“等”字表明还有其他形状,所以A项“亭子有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四种形状”表述不全面,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形状。
15.说明文要求语言严谨、准确,但文中第⑩段采用生动的诗句“一片清光浮水园,十分明月到湖心”是合理的。因为这句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湖心亭的美景,突出了其“形状之特”和“选位之妙”,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同时,这句诗也符合说明文语言“可以生动”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亭的魅力。因此,这种写法是合理的。
16.我选图1和图2:
望峰山上的三角亭:这座三角亭矗立在望峰山之巅,其形状独特,仅由三根支柱支撑,显得尤为玲珑轻巧。三角形的构造不仅美观大方,还具有一定的力学稳定性,使其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袭。而其选位之妙在于,它位于高山之上,能够俯瞰周围的美景,为游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景点。站在亭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能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南方桥上的多角亭:这座多角亭坐落在南方的桥上,其形状多变,可能是四角、六角或八角等,这取决于具体的设计和建造。多角亭的构造不仅丰富了桥头的景观,还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一个遮阳避雨、休息赏景的好去处。其选位之妙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桥的空间,既不妨碍交通,又能与周围的自然景致相融合。站在亭中,可以欣赏到桥下的流水潺潺,远处的青山绿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2分)
17. 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选项A,根据材料二中的描述,“既要保留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传统习俗,也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庆祝方式”,表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既需要保护传承,也需要融入科技信息手段进行创新发展,因此A项正确。
选项B,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说明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确实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确定下来的,因此B项正确。
选项C,根据常识和材料二中的描述,放鞭炮、逛庙会、贴春联、赏花灯以及祭祖、拜年等活动确实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因此C项正确。
选项D,材料一中提到,“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这里明确指出“正月朔日的子时”被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并非仅指“这一刻”,且“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与“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是两个独立的信息点,不应混淆,因此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18.原因: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数千年来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意义:这是对春节文化的国际赞誉,也是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情感的认可,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9.【示例】
(1)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春节习俗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和传播春节文化的精髓,倡导文化自觉和自信,让更多人认识到春节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3)参与观看龙狮表演、逛庙会等传统活动,或亲手体验制作传统工艺品,深入挖掘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三、作文(60分)
20.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