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课外短小文言文 寒假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八: 课外短小文言文 寒假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0 16:5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八: 课外短小文言文 寒假强化练
-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①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者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②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节选自《汉书》)
【注】①事:此指交战。②邑(yì)人:同乡。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所 居 人 皆 从 式 式 何 故 见 冤!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3.卜式有哪些品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②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③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市。②相:察看。③庞安常:当时有名的医生,医道高,写了不少医学著作。
4.用“/”为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安 常 虽 聋 而 颖 悟 绝 人 以 纸 画 字 书 不 数 字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往求疗”中的“遂”与《记承天寺夜游》中“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的“遂”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都是连词,翻译成“于是,就”。
B.“溪水西流”中的“西”,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向西流。
C.“子规”指的是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传达出苏轼对时光流逝、盛年不再的惆怅与感慨。
6.文中交代了苏轼与名医庞安常之间哪些往事?请简要概括。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①,减诸服御狗马,损②郎吏员,发仓庾③以振贫民。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④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弛山泽: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弛,解除。②损:减少。③庾(yǔ):露天的谷仓。④绨(tì):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7.解释文中加粗的词的含义。
①上常衣绨衣 衣:
②上常衣绨衣 衣:
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9.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佐酒
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节选自《研北杂志》,有删改)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好饮酒 好: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闻: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12.请结合原文分析,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皮先生学愚公
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而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 ”
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塿①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②于墓,种莳③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 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 ”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是岁旱,溪涸。溪右④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
(选自《耳食录》)
[注释]①培螻:小土丘。②窒:阻碍。③莳(shí):栽植。④右:西边。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鲁而好奇: (2)我盍试其少者:
(3)苗且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15.为什么愚公移山令人佩服,而皮先生移山却令人发笑?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②,谕中书③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④,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⑤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朔方:北方。③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⑤谅:相信,信任。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尝: (2) 上不许 许:
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18.请结合原文分析,太宗称赞的“蒙正气量”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
1.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2.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民族气节而死,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自己的财物,这样匈奴就可以被消灭了。 3.卜式具有忠诚爱国、无私奉献、为人正直、淡泊名利的品质。
启示:我们要向卜式学习,做一个心怀国家的人,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志。在生活中,帮扶弱小,学会奉献,做新时代的有志青少年。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我所居住地方的人都听从我,我怎么会被冤枉呢!“所居”可理解为“所居住的地方”,作为一个状语,引出后面的内容;“人皆从式”意思是“人们都听从我”,主谓宾结构完整;“式何故见冤”是一个问句,句意完整;
故断句: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愚:谦辞,用于自称,相当于 “我”;以为:认为;宜:应该;死节:为气节而死,这里指为国家的大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输:捐献;如此:像这样。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感悟启示。
结合“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可知,当时汉朝正与匈奴交战,卜式主动上书朝廷,愿意捐献一半的家财来资助边防。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在国家面临战争、需要支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由此可知,卜式具有忠诚爱国的品质。
结合“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家财对于个人来说是重要的财富,但卜式为了国家的利益,毫不吝啬地拿出一半家财资助边防,没有丝毫的保留和计较个人得失。这种舍弃个人利益,为国家和他人奉献的精神十分可贵。由此可知,卜式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质。
结合“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可知,卜式在生活中与人无争,对待同乡中贫穷的人,他慷慨地给予帮助,借给他们钱财;对于品行不好的人,他耐心教导。他的这些行为使得周围的人都愿意听从他,展现出他正直善良、乐于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由此可知,卜式具有为人正直的品质。
结合“上使使者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可知,当皇上派人询问卜式是否想当官时,卜式明确表示自己从小放牧,不熟悉为官之道,不愿意当官。他没有因为可以通过捐献家财获得官职而心动,对名利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态度。由此可知,卜式具有淡泊名利的品质。
启示示例:从卜式的这些优秀品质中,我们得到很多启示。他的忠诚爱国让我们明白,要像他一样心怀国家,时刻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志。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像他帮扶同乡中的弱小一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学会奉献,努力做新时代的有志青少年。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种田畜牧为业。当时汉朝正在与匈奴交战,卜式上书朝廷,愿意捐献一半的家财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想当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牧,不熟悉为官之道,不想当官。”使者问:“你家里难道有冤屈,想要申诉事情吗?”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没有争执,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就借钱给他们;品行不好的,我就教导他们,我所居住地方的人都听从我,我怎么会被冤枉呢!”使者说:“如果这样,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天子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气节而死,有财产的人应该捐献出来,像这样匈奴就可以被消灭了。”
4.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 5.D 6.苏轼去庞安常处看病,二人熟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安常虽聋”是一个句子,其后应断开,“而颖悟绝人”是对安常的评价,其后应断开;“以纸画字”和“书不数字”描述庞安常与人交流的方式。故断为: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赏析。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内心的乐观旷达、对待生命的超然洒脱。而不是“传达出苏轼对时光流逝、盛年不再的惆怅与感慨”;
故选D。
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结合第一段“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可知,苏轼得病,去庞安常处看病,他和庞安常开玩笑,可以看出苏轼开朗诙谐、活泼风趣;
结合第二段“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下临兰溪,溪水西流”“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是日剧饮而归”可知,苏轼病好后,二人熟识,同游清泉寺,看到兰溪,溪水西流,就作了一首词,和庞安常畅快痛饮,可以看出苏轼乐观旷达、超然洒脱。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们)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7. 穿 衣服 8.他曾经想要建造一座露台,召来工匠计算,造价要一百斤黄金。 9.示例:孝文帝是一个体恤百姓,以身作则,提倡节俭的人。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皇上经常穿着粗厚的丝织衣服。第一个“衣”:穿。
②句意:皇上经常穿着粗厚的丝织衣服。第二个“衣”:衣服。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尝:曾经;欲:想要;作:建造;计:计算;直:通“值”,价值。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结合“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可知,面对天下旱灾、蝗灾,孝文帝下令诸侯不要进贡,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减少各种服饰、车驾、狗马等用品,削减郎官数量,打开仓库赈济贫民。这体现出他关心百姓疾苦,对百姓的体恤。由此可知,孝文帝是一个体恤百姓的人。
结合“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以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可知,孝文帝在即位的二十三年间,宫室、园林、狗马等御用物品没有增加,还将对百姓不便的事情立即废止以利民。并且在建造露台时,因觉得百金的花费太高,而放弃建造。这体现出他以身作则,以民为本。由此可知,孝文帝是一个以身作则的人。
结合“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以及“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可知,孝文帝通过穿着粗厚丝织衣服、让慎夫人的衣服不拖地、帏帐不绣花纹,以及建造霸陵时使用瓦器,不做装饰等行为,表现出他崇尚节俭。由此可知,孝文帝是一个提倡节俭的人 。
参考译文:
天下发生旱灾、蝗灾。皇帝施予恩惠:命令诸侯不要进贡,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减少各种服饰、车驾、狗马等用品,削减郎官的数量,打开仓库来赈济贫苦百姓。
孝文帝从代地来到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御用物品没有增加过。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立即废止,以便利民众。他曾经想要建造一座露台,召来工匠计算,造价要一百斤黄金。皇上说:“一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先帝,还要露台干什么呢!”皇上经常穿着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命令她的衣服不能拖到地上,帏帐不能用有文采的刺绣,以此来表示敦厚朴素,为天下人做出表率。修建霸陵时,都使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做装饰,不建造高大的坟丘,想要节省开支,不烦扰百姓。
10. 喜欢 听说,听到 11.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派家中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 12.从“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遂满饮一大白”“复举一大白”,可见他性情豪放,喜欢饮酒;从“每夕读书”,可见他热爱读书。
10.本题考查字义。
(1)句意:喜欢喝酒。好,喜欢。
(2)句意:听到苏子美读《汉书 张良传》。闻,听说,听到。
11.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深:很。以为:对……感到。使:派。密:暗中。觇:偷看、察看。
1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此句直接点明苏子美性格豪放,不受拘束,且对饮酒有浓厚的兴趣,为后文他读书佐酒的行为做铺垫。“遂满饮一大白”,当苏子美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因感慨“惜乎!击之不中”,便立刻满满喝了一大杯酒。这种行为表现出他情绪的直接抒发,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饮酒动作之干脆,凸显其豪放的性情以及对酒的喜爱。“复举一大白”,在又读到“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后,因感叹“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再次举起一大杯酒喝下。这一重复的饮酒动作,进一步强化了他豪放的性格特点以及对饮酒的热衷。
“每夕读书”,简单四个字,表明苏子美每天晚上都坚持读书,这种持之以恒的行为充分体现出他对读书的热爱,已将读书融入到日常生活的习惯之中。
参考译文:
苏子美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晚上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晚辈)听到苏子美在读《汉书 张良传》,当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时,(苏子美)突然拍手说:“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刘邦)在留县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又举起一大杯(酒)喝了下去。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13. 鲁莽 为什么 将要 14.皮先生不听,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水被土堵住了。 15.愚公移山时年近九十,他不畏艰辛,造福子孙,精神可嘉;皮先生盲目效仿,毫无意义,且对土石处理不当,影响他人的生产生活,最终又成一丘,实属徒劳,所以令人发笑。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鲁莽而且喜好新奇。鲁:鲁莽。
(2)句意:我为什么不试试移走一座小点的山呢?盍:为什么。
(3)句意:禾苗将要干枯。且:将要。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弗:表否定,不;垦:开垦;期月:一整月;于:到;为:被;塞:堵塞。
1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主观表达。
结合《愚公移山》内容可知,愚公移山是因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两座大山挡住了家人出行的道路,所以他想要移走大山,这是为了家人和后代的便利而做出的艰难决定。而且愚公虽然年近九十,但依然坚定地带着家人开始移山这一艰难的工程,他的这种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目光令人佩服。
结合本文内容,从“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可知,皮先生看到野外的小土丘就想要移走它,没有正当的理由。文中旁人劝阻他说“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塿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于墓,种莳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表明这个小土丘并没有对皮先生的生活造成任何妨碍,他移山的行为是盲目效仿愚公,毫无实际意义。
结合“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是岁旱,溪涸。溪右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可知,皮先生移山时把土运到溪中,堵塞了小溪,导致旱灾时溪水干涸,溪边农民的田地无法灌溉,禾苗将要干枯,农民们到他家吵闹,他又急忙把土放回溪边,结果又成了一座小土丘,他的行为不仅没有任何成果,还影响他人的生产生活,实属徒劳,所以令人发笑。
由此可见,愚公移山时年近九十,他不畏艰辛,造福子孙,精神可嘉;皮先生盲目效仿,毫无意义,且对土石处理不当,影响他人的生产生活,最终又成一丘,实属徒劳,所以令人发笑。
参考译文:
有一位皮先生,鲁莽而且喜好新奇。他仰慕愚公移山的事迹,就说:“愚公年纪九十岁,我才是他一半的年纪。太行山、王屋山那样又高又宽广,尚且可以移走,我为什么不试试移走一座小点的山呢?”
野外有一座小土丘。(皮先生)带领两个儿子扛着畚箕,拿着簸箕,从早到晚开垦那座小土丘,想要把它移走。有人笑着劝阻他说:“愚公移山的事,是《列子》里的寓言罢了;况且愚公是因为那两座山堵塞了他出行的道路,让他绕路,所以才想要铲平那些险阻。如今这座小土丘,处在广阔的荒野之中,居住在这里它不会对房屋造成妨碍,行走时它不会在道路上造成阻塞,在这里埋葬死者它不会对墓穴造成阻碍,在这里种植庄稼它也不会侵蚀你的田地,它已经避开了给你带来麻烦的可能。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而且这座小土丘,高度仅够把人隐藏起来,宽度不到几亩地那么大,铲平它不足以用来夸耀力气大,移走它不足以用来显示有才能,路过的人对它就像去掉一根毛发一样不在意。大家都没有去理会它,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皮先生)不听,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小溪里,小溪因此被堵塞了。
这一年发生旱灾,小溪干涸了。小溪西边的农民,他们的田地无法灌溉,禾苗将要干枯。因为皮先生断绝了溪水的源头,(他们)一起聚集在皮先生家门口吵闹。皮先生害怕了,急忙挖出溪中的土,堆放在溪边,又形成了一座小土丘。看到的人笑着对皮先生说:“这是夸娥氏的力量啊!”
16. 曾经 同意 17.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或不知他)。 18.宋太宗让吕蒙正推荐出使的合适人选,吕蒙正三次都推选网一个人,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此人称职,可见吕蒙正唯才是举:从吕蒙正不愿为了取悦宋太奈而耽误国家大事之举,可以看出他具有忠贞为国的气魄,吕蒙正不因宋太宗的身份而改变自己的决定,从中看出他正直、坚持原则的品性:吕蒙正在与宋太来的多次辩驳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可见他有掘理力争的胆量。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宋太宗曾经想派一个人出使朔北方。尝:曾经。
(2)句意:宋太宗不同意。许:同意。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使:出使;不及:比不上。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以及“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可知,宋太宗要求选拔出使朔方的人才,吕蒙正退朝后推荐了一人,皇帝不认可,但他面对皇帝三次询问,始终推荐同一个人。最终此人胜任工作。由此可见,吕蒙正推选人才时,只看重才能,不随意改变人选,是唯才是举的体现。
结合“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可知,吕蒙正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固执,是因为他认为此人是最合适的,其他人都比不上,并且强调自己不想为了迎合皇帝心意而损害国家大事。由此可见,吕蒙正一心为国家考虑,具有忠贞为国的气魄。
结合“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可知,面对宋太宗对他坚持推荐同一人的质疑,吕蒙正没有因皇帝的身份而改变自己的决定,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吕蒙正具有正直、坚持原则的品性。
结合“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可知,吕蒙正面对皇帝的三次询问,始终坚持自己的推荐人选,并且向皇帝阐明自己的理由,不盲目听从皇帝意见。由此可见,吕蒙正有敢于据理力争的胆量。
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经想派一个人出使朔北方,让中书省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吕蒙正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可是宋太宗不同意。后来,宋太宗又三次让吕蒙正推荐合适的人选,他每次回答都是开始推荐的那个人。宋太宗十分恼怒,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固执!”吕蒙正说:“不是我固执,而是陛下还没有信任他。”吕蒙正坚决地说:“他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别人都比不上他。我不愿为了取悦陛下而害了国家大事。”大臣们见吕蒙正这样和皇帝抗争,都吓得屏住呼吸,不敢动。罢朝后,宋太宗头脑冷静了下来,对左右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我比不上。”不久,最终用了吕蒙正推荐的那个人,果然很称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